一种用于船舶的开关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0851发布日期:2019-06-21 23:2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船舶的开关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船舶的开关柜。



背景技术:

开关柜是一种电气设备,开关柜外线先进入柜内主控开关,然后进入分控开关,各分路按其需要设置。如仪表,自控,电动机磁力开关,各种交流接触器等,有的还设高压室与低压室开关柜,设有高压母线,如发电厂等,有的还设有为保主要设备的低周减载。

原有的船舶上的开关柜无法保障内部的空气湿度问题,船舶在海面上行走,空气湿度较大,经常会出现漏电等危险事故,对柜体内部的零件也会造成腐蚀,且柜体一般离地面较近,开关柜会受到地面潮湿的影响,对柜体表面造成一定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船舶的开关柜,旨在解决原有的船舶上的开关柜无法保障内部的空气湿度问题,船舶在海面上行走,空气湿度较大,经常会出现漏电等危险事故,且柜体一般离地面较近,开关柜会受到地面潮湿的影响,对柜体表面造成一定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船舶的开关柜,包括外壳组件、内壳组件和除湿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外壳表面、通风口、底座支架、万向轮和透气吸水板,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外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通风口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一组分别位于所述外壳表面的左右外侧壁中间位置处,所述底座支架与所述外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架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均匀分布于所述外壳表面的底部四角,所述万向轮与所述底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四个所述底座支架的底部下表面上,所述透气吸水板与所述外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表面的内部底端,

所述内壳组件包括内壳表面、散热口、吸水棉、湿度感应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内壳表面与所述外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表面的内部,所述散热口与所述内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口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一组分别位于所述内壳表面的左右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吸水棉与所述内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棉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内壳表面的左右两侧内侧壁上,所述湿度感应器与所述内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内壳表面的左端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内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湿度感应器的下方,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内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下方,

所述除湿组件包括抽气口、软管、抽气电机、表冷器、离心风机、加热网、冷凝器、水槽和出水口,所述抽气口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上,所述软管与所述抽气口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抽气口的下方,所述抽气电机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抽气口的左侧,所述表冷器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软管的上部内侧壁上,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表冷器的下方,所述加热网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右下方,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加热网的右侧,所述水槽与所述内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内壳表面底部内侧壁的右端,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内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水槽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柜门把手,所述柜门把手与所述外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柜门把手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外壳表面的外侧壁的中间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内壳组件还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内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内壳表面的顶部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除湿组件还包括出水口开关,所述出水口开关与所述外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底座支架长度为三十公分,数量为四个,使得柜子与地面距离较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外壳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柜门把手的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船舶的开关柜通过湿度感应器检测内部的空气湿度,当湿度过大时,抽气机对内部进行抽气,依次通过表冷器和离心风机,通过加热网使得其气化,再经过冷凝器流入水槽中,大大降低了内部的空气湿度,避免了空气湿度较大造成的危险事故,同时底部用三十公分的支架使其远离潮湿的地面,对开关柜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了表面被腐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万向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组件、2-内壳组件、3-除湿组件、11-外壳表面、12- 通风口、13-底座支架、14-万向轮、15-透气吸水板、16-柜门把手、 17-控制开关、21-内壳表面、22-散热口、23-吸水棉、24-湿度感应器、 25-照明灯、26-第一隔板、27-第二隔板、31-抽气口、32-软管、33- 抽气电机、34-表冷器、35-离心风机、36-加热网、37-冷凝器、38-水槽、39-出水口、311-出水口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船舶的开关柜,包括外壳组件1、内壳组件2和除湿组件3,外壳组件1包括外壳表面11、通风口12、底座支架13、万向轮14和透气吸水板 15,通风口12与外壳表面11固定连接,通风口12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一组分别位于外壳表面11的左右外侧壁中间位置处,底座支架13与外壳表面11固定连接,底座支架13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均匀分布于外壳表面11的底部四角,万向轮14与底座支架13固定连接,万向轮14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四个底座支架13的底部下表面上,透气吸水板15与外壳表面11固定连接,且位于外壳表面11 的内部底端,

内壳组件2包括内壳表面21、散热口22、吸水棉23、湿度感应器24、第一隔板26和第二隔板27,内壳表面21与外壳表面11固定连接,且位于外壳表面11的内部,散热口22与内壳表面21固定连接,散热口22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一组分别位于内壳表面21的左右外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吸水棉23与内壳表面21固定连接,吸水棉2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内壳表面21的左右两侧内侧壁上,湿度感应器24与内壳表面21固定连接,且位于内壳表面21的左端内侧壁的中间位置处,第一隔板26与内壳表面21固定连接,且位于湿度感应器24的下方,第二隔板27与内壳表面2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隔板26的下方,

除湿组件3包括抽气口31、软管32、抽气电机33、表冷器34、离心风机35、加热网36、冷凝器37、水槽38和出水口39,抽气口 31与第二隔板27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隔板27的上表面上,软管 32与抽气口31固定连接,且位于抽气口31的下方,抽气电机33与第二隔板27固定连接,且位于抽气口31的左侧,表冷器34与软管 32固定连接,且位于软管32的上部内侧壁上,离心风机35与软管 32固定连接,且位于表冷器34的下方,加热网36与软管32固定连接,且位于离心风机35的右下方,冷凝器37与软管32固定连接,且位于加热网36的右侧,水槽38与内壳表面21固定连接,且位于内壳表面21底部内侧壁的右端,出水口39与内壳表面21固定连接,且位于水槽38的右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湿度感应器24检测到湿度较大时,抽气机对内部进行抽气,依次通过表冷器34和离心风机35,通过加热网36 使得其气化,再经过冷凝器37流入水槽38中,打开出水口开关39,排除柜中液体,有效地降低了内部空气湿度。

进一步的,外壳组件1还包括柜门把手16,柜门把手16与外壳表面11固定连接,柜门把手16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外壳表面 11的外侧壁的中间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把手16数量为两个,方便使用者打开柜门对内部进行检测和控制操作。

进一步的,内壳组件2还包括照明灯25,照明灯25与内壳表面 21固定连接,且位于内壳表面21的顶部内侧壁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照明灯25主要是对开关柜内部进行照明工作,方便操作者在夜间对开关柜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除湿组件3还包括,出水口开关311,出水口开关311 与外壳表面11固定连接,且位于出水口39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水口开关311主要是控制水槽38中的水排除到外面,开关位置位于开关柜的外侧壁上,使用者轻按下按钮即可。

进一步的,底座支架13长度为三十公分,数量为四个,使得柜子与地面距离较远。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支架13设置的高度为三十公分主要是怕柜体外表面沾到地表的水,且地表的空气湿度较大,容易对设备表面造成腐蚀的后果。

进一步的,外壳组件1还包括控制开关17,控制开关17与外壳表面11固定连接,且位于柜门把手16的右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开关17主要是控制除湿系统的开启和关闭,当内部湿度达到预定值时,则按下控制开关对内部进行除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使开关柜通过底部万向轮14移动到指定的地点,对其进行制动固定,内部湿度感应器24检测内部的空气湿度,当达到预定值时,按下控制开关17,抽气口31在抽气电机33的作用下对内部空气进行抽气,气体进入软管32中经由表冷器34和离心风机35到达加热网36处,气化的高温气体进入冷凝管37中进行液化,液体流入水槽38中,打开出水口开关39,使水槽38中的水从出水口39中流出,开关柜底部的透气吸水板15可吸收柜中其余的水分,完成了一种用于船舶的开关柜的使用流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