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换热的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5497发布日期:2019-03-27 10:2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部换热的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部换热的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电池转变成交流电的一种装置,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照明等用电器方面。

现有的逆变器一般包括:机箱、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机箱内,由于逆变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使得热量更加容易散发,一般还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可对电路板进行散热。现在的散热风扇一般安装在机箱的侧面,整个布局并不合理,散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的逆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底部换热的逆变器,包括:机箱、电路板,所述机箱分为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上层区域用于安装电路板,下层区域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抽风扇,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吹风扇,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部均设有开孔,所述第一腔室设有连通上层区域的第一通风管,所述第二腔室设有连通上层区域的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的管口均朝向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片状散热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风管的管口与第二通风管的管口对面设立。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通过铜柱固定在上层区域内。

进一步,所述开孔均覆盖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机箱分为两层,并在下层区域内设立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利用抽风扇和吹风扇,在上层区域内形成循环空气流,从而高效的带走电路板发出的热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创造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底部换热的逆变器,包括:机箱1、电路板2,所述机箱1分为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上层区域11用于安装电路板2,下层区域设有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所述第一腔室12内设有抽风扇21,所述第二腔室13内设有吹风扇22,所述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的底部均设有开孔3,所述第一腔室12设有连通上层区域的第一通风管,所述第二腔室13设有连通上层区域的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的管口均朝向所述电路板。

当电路板发热时,吹风扇22和抽风扇21工作,抽风扇21将上层区域11内的热空气从第一通风管的管口进入第一通风管,并从第一腔室12底部的开孔3流出;吹风扇22将外部的冷空气从第二腔室13底部的开孔3进入,并通过第二通风管在第二通风管的管口吹出,冷空气进入到上层区域11内。这样如此循环,其中,空气流通方向可参考图1箭头所示,使得电路板2发出的热量快速被传送走,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路板2上设有片状散热器23。通过片状散热器23增加了电路板2与上层区域11内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通风管的管口与第二通风管的管口对面设立。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路板2通过铜柱固定在上层区域11内。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开孔3均覆盖有滤网。通过滤网可阻挡住灰尘,保持机箱内部洁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