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照明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249发布日期:2019-04-02 23: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型照明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用型照明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传统照明配电箱的内部供电电路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照明配电箱的内部供电电路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滤除干扰信号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通用型照明配电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通用型照明配电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的两侧壁的内侧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外壳和导线,所述外壳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LED灯、LED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导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LED灯和电源模块均与所述LED驱动模块连接,所述上箱体一侧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开关,所述外壳的背面与所述上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包括上罩和底盖,所述底盖的背面设有两个用于吸合在所述上箱体上的磁铁,所述上箱体的两侧壁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照明装置放入所述凹槽后通过所述磁铁吸合在所述上箱体上,所述上箱体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设有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的一侧与所述上箱体铰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二电阻、第一MOS管、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阻的一端均连接交流电的火线,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交流电的零线,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五二极管的阴极、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阴极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参考极和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阳极、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电压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电容值为530pF。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用型照明配电箱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参考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为35kΩ。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用型照明配电箱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电容值为460pF。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用型照明配电箱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型号为S-452T。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用型照明配电箱中,所述第一MOS管为N沟道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照明配电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的两侧壁的内侧设有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外壳和导线,外壳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LED灯、LED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二电阻、第一MOS管、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电压输出端,该电源模块相对于传统照明配电箱的内部供电电路,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五电容用于滤除干扰信号,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用型照明配电箱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所述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通用型照明配电箱实施例中,该通用型照明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通用型照明配电箱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上箱体1的两侧壁的内侧设有照明装置3。图2为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背面示意图,照明装置3包括外壳和导线32,外壳内设有电路板31,电路板31上设有LED灯311、LED驱动模块312和电源模块313,导线32与电路板31连接,LED灯311和电源模块313均与LED驱动模块312连接,上箱体1一侧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控制照明装置3的开关11,外壳的背面与上箱体1固定连接,外壳包括上罩314和底盖315,底盖315的背面设有两个用于吸合在上箱体1上的磁铁316,上箱体1的两侧壁的内部设有凹槽,照明装置3放入凹槽后通过磁铁316吸合在上箱体1上,上箱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开口设有透明罩12,透明罩12的一侧与上箱体1铰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导线32、电路板31、LED驱动模块312和LED灯311形成普通照明回路,电源模块313、LED驱动模块312和LED灯311形成应急照明回路,外壳呈长条薄片型,外壳的背面平整,与上箱体1的连接面相配合。

在装配照明装置3时,将两个相同的照明装置3整个放入凹槽内,此时底盖315上的磁铁316吸合在上箱体1上,该装配方式,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照明装置3采用两个通电回路,不仅可实现该通用型照明配电箱在常规状态下的照明;而且当检测到市电断电时,还可以实现该通用型照明配电箱在应急状态下的照明,完善该通用型照明配电箱的配置,提高该通用型照明配电箱的操作和维护效率。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中,该电源模块313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二电阻R2、第一MOS管M1、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IC、第一三极管Q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电压输出端Vo,其中,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均连接交流电的火线L,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均连接交流电的零线N,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一MOS管M1的漏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IC的阴极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IC的阳极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第一MOS管M1的源极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Vo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IC的参考极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IC的阳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压输出端Vo的另一端连接。

该电源模块313相对于传统照明配电箱的内部供电电路,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方便维护,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五电容C5为滤波电容,用于滤除干扰信号,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五电容C5的电容值为530pF,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五电容C5的电容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第一电容C1构成降压电路,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二极管D5、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三极管Q1、第一MOS管M1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IC构成稳压电路,降压电路将输入的220V交流电压降压处理后与稳压电路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MOS管M1为N沟道MOS管,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MOS管M1可以为P沟道MOS管,第一三极管Q1可以为PNP型三极管,但这时电路的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该电源模块313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IC的参考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为限流电阻,用于进行限流保护,以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五电阻R5的阻值为35kΩ,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五电阻R5的阻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该电源模块313还包括第六电容C6,第六电容C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MOS管M1的源极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六电容C6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第一MOS管M1与第一三极管Q1之间的干扰,以更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六电容C6的电容值为460pF,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六电容C6的电容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该电源模块313还包括第六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第一MOS管M1的漏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为限流二极管,用于对第一MOS管M1的漏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以进一步增强限流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六二极管D6的型号为S-452T,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六二极管D6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具有类似功能的二极管。

本实施例中,上述LED驱动模块312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其功能的任意电路结构。

总之,本实施例中,该电源模块313相对于传统照明配电箱的内部供电电路,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方便维护,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该电源模块313中设有滤波电容,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