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K在线互动式全隔离不间断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6206发布日期:2019-04-30 18:3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3K在线互动式全隔离不间断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3K在线互动式全隔离不间断电源。



背景技术:

不间断电源是将蓄电池与主机相连接,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当市电输入正常时,不间断电源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时或超出电压输入范围时,不间断电源立即将电池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但是负载如果是医疗设备,对不间断电压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不间断电源的市电输入跟输出完全隔离,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额外在不间断电源的市电输入端或输出端增加一个隔离变压器来实现隔离功能,这样电路中要使用两个变压器,生产成本高,本技术方案可以在不增加隔离变压器的情况下同样实现隔离效果,通过技术改进,实现一个变压器的在线互动式全隔离不间断电源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单个变压器的3K在线互动式全隔离不间断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3K在线互动式全隔离不间断电源,包括基准电压+2.5V电路,所述基准电压+2.5V电路与紧急关断接口电路、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市电输入检测电路、DS电流检测电路和逆变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紧急关断接口电路、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市电输入检测电路、DS电流检测电路和逆变桥驱动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有开机电路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与开机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通过连接欠电压保护电路与逆变桥驱动电路连接,逆变桥驱动电路与逆变桥电路连接,逆变桥电路连接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与DS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负载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负载检测电路连接有逆变带隔离变压器,逆变带隔离变压器与逆变桥电路连接,所述逆变带隔离变压器连接有市电调压电路,所述市电调压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逆变带隔离变压器连接有EMC滤波电路,所述逆变带隔离变压器设有两个副线圈,一个副线圈输出0V和220V的电压,另一个副线圈输出48V电压,输出48V电压的副线圈上接有用于增加漏感的电感。

优选地,所述逆变桥电路包括电源正极BAT+,电源正极BAT+接MOS管Q26、MOS管Q25、MOS管Q24的源级,MOS管Q26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4接到DRV HL端,MOS管Q25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3接到DRV HL端,MOS管Q24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4接到DRV HL端,DRV HL端通过电阻R23接MOS管Q26、MOS管Q25、MOS管Q24的漏极,MOS管Q26、MOS管Q25、MOS管Q24的漏极接BLK端,所述BLK端接DRV GND L端,所述BLK端接MOS管Q28、MOS管Q29、MOS管Q30的源级,MOS管Q28的栅极通过电阻R7接DRV LL端,MOS管Q29的栅极通过电阻R8接DRV LL端,MOS管Q30的栅极通过电阻R9接DRV LL端,MOS管Q28、MOS管Q29、MOS管Q30的源级通过电阻R25接DRV LL端,MOS管Q28、MOS管Q29、MOS管Q30的源级通过接电流采样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接地,MOS管Q28、MOS管Q29、MOS管Q30的源级通过接电阻R22连接到L-DS端,电源正极BAT+接MOS管Q22、MOS管Q21、MOS管Q20的源级,MOS管Q22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13接到DRV HR端,MOS管Q21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14接到DRV HR端,MOS管Q20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15接到DRV HR端,DRV HR端通过电阻R24接MOS管Q22、MOS管Q21、MOS管Q20的漏极,MOS管Q22、MOS管Q21、MOS管Q20的漏极接RED端,所述RED端接DRV GND R端,所述RED端接MOS管Q19、MOS管Q18、MOS管Q17的源级,MOS管Q19的栅极通过电阻R20接DRV LR端,MOS管Q18的栅极通过电阻R19接DRV LR端,MOS管Q17的栅极通过电阻R18接DRV LR端,MOS管Q20、MOS管Q19、MOS管Q18的源级通过电阻R26接DRV LR端,MOS管Q20、MOS管Q19、MOS管Q18的源级通过接电流采样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接地,MOS管Q20、MOS管Q19、MOS管Q18的源级通过接电阻R27连接到R-DS端,所述BLK端和RED端接到逆变隔离电压器输出48V电压的副线圈两端。

优选地,所述EMC滤波电路包括电压插头输入P12-2,所述电压插头输入P12-2的地线端口接地,电压插头输入P12-2的火线端口接电感L3A再接电感L4A后接IN-L端,电压插头输入P12-2的零线端口接电感L3B后再接电感L4B后接IN-N端,电压插头输入P12-2两端并联一个可变电阻MV1,所述压插头输入P12-2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101,电感L3A和电感L4A之间与电容C113一段连接,电容C113另一端接在电感L3B和电感L4B之间,电容C113两端并联有呈串接的电容C50和电容C52,电容C50和电容C52之间接地,电感L4A和IN-L端之间接电容C89的一端,电容C89另一端通过接电容C111接到电感L4A和IN-N端,电容C89和电容C111之间接地,电容C89和电容C111两端并联有呈串接的可变电阻MV3和可变电阻MV4,可变电阻MV3和可变电阻MV4之间接地。

优选地,所述负载检测电路包括SPK端口,所述SPK端口接电阻R48,电阻R48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另一个三极管的基极,另一个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8和另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接到继电器RY6的电磁铁一端,继电器RY6的电磁铁另一端接+24V电源,电磁铁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D18,继电器RY6的公共触点接变压器副线圈的一端,变压器副线圈的另一端接OUT-L端,变压器原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接电阻R37接地,变压器原线圈另一端接二极管D10后接电阻R1再接IN-LOAD端,二极管与电阻R1之间通过电阻R36接地,电阻R1和IN-LOADA端之间通过电容C13接地,电阻R1和IN-LOADA端之间设有可接地的电阻R31,继电器RY6的闭合触点接逆变带隔离变压器的220V输出端,继电器RY6的闭合触点接电容C22后接逆变带隔离变压器的0V输出端,电容C22接OUT-L端。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2号管脚通过电容C1接地,电容C1两端并联电阻R11,控制芯片U1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8接BATVOL端,控制芯片U1的5号管脚为CPU-5#端,控制芯片U1的3号管脚为CPU-3#端,控制芯片U1的13号管脚为CPU-13#端,控制芯片U1的21号管脚为CPU-21#端,控制芯片U1的22号管脚为CPU-22#端,控制芯片U1的21号管脚通过电阻R55接控制芯片U1的23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2号管脚通过电阻R54接控制芯片U1的23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3号管脚通过电阻R30接电源+5V,控制芯片U1的8号管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9号管脚通过电容C3接地,控制芯片U1的10号管脚通过电容C4接地,控制芯片U1的9号管脚和10号管脚之间接一个晶振Z1,控制芯片U1的1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7接+5V电源,控制芯片U1的1号管脚通过电容C5接地,控制芯片U1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21接芯片CN2的15号管脚,芯片CN2的15号管脚通过电阻R19接+5V电源,控制芯片U1的16号管脚通过电阻R23接芯片CN2的14号管脚,芯片CN2的14号管脚通过电阻R17接+5V电源,芯片CN2的14号管脚通过电容C7接地,控制芯片U1的15号管脚通过电阻R22接芯片CN2的13号管脚,芯片CN2的13号管脚通过电阻R16接+5V电源,芯片CN2的13号管脚通过电容C8接地,控制芯片U1的14号管脚通过电阻R24接芯片CN2的12号管脚,芯片CN2的12号管脚通过电阻R18接+5V电源,芯片CN2的12号管脚通过电容C8接地,控制芯片U1的20号管脚接REF端,控制芯片U1的7号管脚为CPU-7#端,控制芯片U1的4号管脚通过电阻R9接IN-LOAD端,控制芯片U1的19号管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27号管脚通过电阻R7接地,控制芯片U1的11号管脚通过电阻R29接芯片CN2的1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11号管脚通过稳压二极管ZD6接地,控制芯片U1的24号管脚通过电阻R28接芯片CN2的2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8号管脚通过电阻R27接芯片CN2的3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5号管脚通过电阻R26接芯片CN2的4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12号管脚通过电阻R25接芯片CN2的5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6号管脚连接电阻R17,电阻R17通过电容C43接地,电阻R17通过电阻R10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接芯片CN2的6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6号管脚通过电阻R5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接电阻R3接芯片CN2的7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18号管脚通过电阻R12接芯片CN2的8号管脚,芯片CN2的8号管脚通过电容C42接地,芯片CN2的8号管脚通过电阻R13接电源+5V,控制芯片U1的18号管脚通过电阻R14接芯片CN2的9号管脚,芯片CN2的10号管脚接地,芯片CN2的11号管脚接+20V电压。

优选地,所述逆变桥驱动电路包括+15V电源,所述+15V电源接电阻R4,电阻R4通过电阻R81接三极管Q18上午集电极,三极管Q18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41接地,三极管Q18的基极通过电阻R72接电阻R4,三极管Q18的基极通过一个稳压二极管ZD7接地,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3845芯片U6的VCC管脚,3845芯片U6的VSS管脚和VB管脚接地,3845芯片U6的VR管脚接REF端,同时3845芯片U6的VR管脚通过接电容C32接地,3845芯片U6的VR管脚通过电阻R48接3845芯片U6的RT/CT管脚,3845芯片U6的RT/CT管脚通过电容C37接地,3845芯片U6的VR管脚通过电阻R15接3845芯片U6的IS管脚,3845芯片U6的IS管脚通过电容C39接地,3845芯片U6的Q管脚接电阻R35接MOS管Q17和Q12的栅极,3845芯片U6的IS管脚通过电阻R49接MOS管Q17和Q12的源级,MOS管Q17和Q12的源级通过电阻R46接地,MOS管Q17和Q12的漏级通过二极管D1接R4,MOS管Q17和Q12的源级接变压器T0原线圈的一端,变压器T0原线圈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5接地,变压器T0原线圈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电阻R4,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47接电阻R4,三极管Q15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6的集电极,三极管Q16的基极接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电阻R47接电阻R4,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电阻R4,三极管Q16的基极与MOS管Q17的源级相连,变压器T0的一个副线圈一端通过二极管D3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变压器T0的一个副线圈另一端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3和三极管Q7的发射极相连,并且通过电阻R73接DRV HL端,二极管D3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之间接有电解电容C28,电解电容C28通过二极管D8接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二极管D8两端并联有电解电容C29,电解电容C29两端并联有电阻R70,电解电容C28两端并联有一个稳压二极管ZD2,稳压二极管ZD2接DRV GND L端,三极管Q3和三极管Q7基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40接TLP3150芯片U4的6号和7号管脚,LP3150芯片U4的5号和8号管脚分别接三极管Q3和Q7的集电极,LP3150芯片U4的1号和2号管脚通过电阻R50接CPU-13#,LP3150芯片U4的3号和4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2接到MOS管Q11的源级,变压器T0的另一个副线圈一端通过二极管D4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变压器T0的另一个副线圈另一端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6和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相连,并且通过电阻R76接DRV HR端,二极管D4和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接有电解电容C30,电解电容C30通过二极管D9接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二极管D9两端并联有电解电容C31,电解电容C31两端并联有电阻R71,电解电容C30两端并联有一个稳压二极管ZD3,稳压二极管ZD3接DRV GND R端,三极管Q6和三极管Q10基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41接TLP3150芯片U5的6号和7号管脚,LP3150芯片U5的5号和8号管脚分别接三极管Q6和Q10的集电极,LP3150芯片U5的1号和2号管脚通过电阻R51接CPU-13#,LP3150芯片U5的3号和4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6接到MOS管Q13的源级,MOS管Q11的栅极通过电阻R52接CPU-13#端,MOS管Q11的漏极接地,MOS管Q13的栅极通过电阻R53接CPU-21#端,MOS管Q13的漏极接地,MOS管Q11的源级接三极管Q4和Q8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电源+VCC,电源+VCC通过电容C22接地,MOS管Q11的源级通过电阻R44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44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42,所述三极管Q4和Q8的发射极连接并通过电阻R74连接到DRV LL端,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地,MOS管Q13的源级接三极管Q5和Q9的基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电源+VCC,电源+VCC通过电容C21接地,MOS管Q13的源级通过电阻R45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45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43,所述三极管Q5和Q9的发射极连接并通过电阻R75连接到DRV LR端,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欠压保护电路包括+15V电源,+15V电源接三极管Q14的发射极,+15V电源通过电阻R67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4的基极通过接稳压二极管ZD4和R66接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5接电源+VCC。

优选地,所述市电调压电路包括芯片CN9,芯片CN9的1号管脚接IN-N端,芯片CN9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68接IN-L端,IN-L端接继电器RY5的上闭合触点,继电器RY5的公共闭合触点与继电器RY4的公共闭合触点连接,继电器RY5的电磁铁一端接+24V电源,另一端接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上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47和反相器U1E接PASS端,芯片CN9的2号管脚接160V端再与继电器RY4的下闭合触点连接,继电器RY4的上闭合触点月继电器RY3的公共触点连接,继电器RY4的电磁铁一端接+24电源,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电磁铁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D20,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0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44和反相器U1B接BOOST2端,芯片CN9的3号管脚接190V端再接继电器RY3的下闭合触点,继电器RY3的上闭合触点接继电器RY2的公共触点,继电器RY3的电磁铁一端接+24电源,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磁铁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D19,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0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42和反相器U1C接BOOST端,芯片CN9的4号管脚接220V端再接继电器RY2的上闭合触点,芯片CN9的5号管脚接250V端再接继电器RY2的下闭合触点,继电器RY2的电磁铁一端接+24V电源,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磁铁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D17,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9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42和反相器U1D接到TRIM端。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芯片CP15,所述芯片CP15的8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202接变压器TX201的原线圈一端,变压器TX201的原线圈一端还通过电解电容C209接地,芯片CP15的7号管脚接Hac端,芯片CP15的4号、5号和6号管脚接地,芯片CP15的3号管脚接芯片CN15的3号管脚,芯片CP15的2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201接+24V电源,芯片CP15的2号管脚通过电解电容C202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202的两端并联电容C201,芯片CP15的2号管脚接UC3845芯片U201的VCC管脚,芯片CP15的1号管脚接UC3845芯片U201的RT/CT管脚,UC3845芯片U201的RT/CT管脚通过电容C205接电阻R202接到UC3845芯片U201的VB管脚,UC3845芯片U201的VB管脚通过电阻R201接+20V电源,UC3845芯片U201的VB管脚通过电容C206接UC3845芯片U201的C管脚,所述电容C206的两端并联电阻R205,UC3845芯片U201的VR管脚通过电阻R211接UC3845芯片U201的IS管脚,UC3845芯片U201的VR管脚通过电阻R204接UC3845芯片U201的RT/CT管脚,UC3845芯片U201的VB管脚通过电容C203接到电容C205和电阻R202之间,UC3845芯片U201的RT/CT管脚通过接电容C205接地,UC3845芯片U201的IS管脚通过接电阻R207和电阻R209接地,UC3845芯片U201的Q管脚连接电阻R206,所述电阻R206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206A,电阻R206通过接电阻R208接地,,电阻R206接MOS管Q701的栅极,MOS管Q701的漏极接在电阻R207和电阻R209之间,MOS管Q701的源级接在变压器TX201的原线圈另一端,变压器TX201的原线圈一端还通过接电阻R210和电容C211接地,电阻R210的两端并联电阻R216,变压器TX201的副线圈一端接Hac端,变压器TX201的副线圈引出一条线接芯片CN15的4号管脚并且接地,变压器TX201的副线圈另一端接芯片CN15的3号管脚,变压器TX201的副线圈另一端接二极管D203后接电源+24V,上述电源+24V接芯片CN15的5号管脚,上述电源+24V通过接电解电容C210接地;Hac端连接二极管D8,二极管D8通过电容C19接地,电容C19两端并联电解电容C10,二极管D8接MC7905T芯片U3的Vin管脚,MC7905T芯片U3的GND管脚接地,MC7905T芯片U3的-5V管脚接-5V电源,所述-5V电源接地,所述-5V电源通过二极管D14接地,所述二极管D14两端并联电解电容C11;+24V电源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通过电解电容C12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12两端并联电容C24,二极管D2接电源VCC,二极管D2接LM7815芯片U4的Vin管脚,LM7815芯片U4的GND管脚接地,LM7815芯片U4的+15V管脚接+15V电源,所述LM7815芯片U4的+15V管脚通过电解电容C32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32的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23,LM7815芯片U4的+15V管脚接7805芯片U5的Vin管脚,7805芯片U5的GND管脚接地,7805芯片U5的+5V管脚接+5V电源,7805芯片U5的+5V管脚通过电容C14接地,电容C14两端并联一个电解电容C31,所述开机电路包括芯片CN15,所述芯片CN15的8号管脚通过接二极管D3接到+B端,所述+B端通过接二极管D16接+BAT端,所述+B端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5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接二极管D4和电阻R30接到芯片CN15的2号管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接到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3的基极,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6接+15V电源,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接芯片CN15的1号管脚,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34和电阻R33接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接电容C15接地,三极管Q11的基极接电阻R67,电阻R67通过电阻R38接地,电阻R67通过二极管D76接到芯片CN6的7号管脚,电阻R67通过接二极管D75和瞬变二极管ZD7接电阻R80,电阻R80接二极管D71再接电阻R74、R73、R72、R71后接到IN-N端,电阻R80接二极管D74后接电阻R76、R77、R78、R79后接到IN-L端,电阻R76和二极管D74之间接有电阻R75的一端,电阻R75的另一端接到电阻R74和二极管D71之间,电阻R75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71,电容C71的一端通过二极管D72接地,电容C72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73接地,二极管D72和二极管D73相连,芯片CN15的6号管脚和4号管脚接地,芯片CN15的5号管脚接+24电源,芯片CN15的3号管脚接芯片CN16的3号管脚,芯片CN16的4号管脚接地,芯片CN16的1号管脚接芯片CN2的9号管脚,芯片CN16的2号管脚接芯片CN2的8号管脚,芯片CN2的1号管脚接芯片CN6的7号管脚,芯片CN2的6号管脚通过电阻R29接芯片CN20的2号管脚,芯片CN20的1号管脚接地,芯片CN20的2号管脚接一个三极管的基极,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1的基极,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1接+24V电源,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芯片CN17的1号管脚,芯片CN17的2号管脚接+24V电源,芯片CN17的1号管脚和芯片CN7的1号管脚相接,芯片CN17的2号管脚和芯片CN7的2号管脚相接,芯片CN2的11号管脚接+15V电源,芯片CN2的12号管脚接地,芯片CN2的13号管脚接芯片CN6的4号管脚,芯片CN2的14号管脚接芯片CN6的3号管脚,芯片CN2的15号管脚接芯片CN6的2号管脚,芯片CN6的1号管脚接+5V电源,芯片CN6的5号管脚和6号管脚接地,芯片CN6的8号管脚通过电阻R45接到+B端,芯片CN6的7号管脚和8号管脚还接开机按钮。

优选地,所述紧急关断接口电路包括EPO端,所述EPO端通过接电阻R20接稳压二极管ZD8再接地,电阻R20通过接电阻R1接CPU-3#,电阻R1还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包括OUT-L端和OUT-N端,所述OUT-L端和OUT-N端之间通过电容C13连接,OUT-L端连接电阻R61,电阻R61通过电阻R57接+2.5V电源,电阻R61还通过电容C9接地,电阻R61连接放大器U201:3的正相输入端,OUT-N端通过电阻R62接放大器U201:3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U201: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6接到放大器U201:3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6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11,放大器的U201: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电阻R33接到CPU-7#端,电阻R33还通过接电容C16接地;所述市电输入检测电路包括IN-L端和IN-N端,所述IN-L端和IN-N端之间通过电容C14连接,IN-L端连接电阻R63,电阻R63通过电阻R59接+2.5V电源,电阻R63还通过电容C10接地,电阻R63连接放大器U201:4的正相输入端,IN-N端通过电阻R64接放大器U201:4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U201: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60接到放大器U201:4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6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12,放大器的U201:4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电阻R34接到CPU-5#端,电阻R34还通过接电容C17接地;所述DS电流检测电路包括L-DS端和R-DS端,L-DS端连接电容C40和电阻R78,所述电容C40和电阻R78两端并联电阻R37,R-DS端连接电容C44和电阻R79,电容C44和电阻R79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38,电阻R37和电阻R38之间接电容C33,电阻R78通过电容C34接地,电容R78通过电阻R36接电源+2.5V,电阻R78接放大器U204:2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79接放大器U204:2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U204: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9接到放大器U204: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9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20,放大器的U204: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电阻R2接到CPU-5#端;所述基准电压+2.5V电路包括REF端,REF端通过电阻R31连接到放大器U2:1的正相输入端,放大器U2:1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7接地,放大器U2:1的输出端接+2.5V电源,+2.5V电源接放大器U2:1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U2:1的输出端接电容C27然后接地,放大器U2:1的接地端接地,放大器U2:1的电源端接电源VDD,所述电源VDD通过接电容C38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上述方案可知,基准电压+2.5V电路为整个电路提供+2.5V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为整个电路提供控制信号,逆变带隔离变压器两个副线圈分别为负载提供所需的电压,并将市电输入与输出完全隔离,输出48V的副线圈上增加电感是为了增加电路中的漏感使变压器更好的工作,该方案实现了单个变压器隔离市电输入和输出的功能,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逆变桥电路和电流采样以及逆变带隔离变压器连接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EMC滤波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负载检测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片机控制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逆变桥驱动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欠压保护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市电调压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供电电路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开机电路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紧急关断接口电路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市电输入检测电路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DS电流检测电路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基准电压+2.5V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5,一种3K在线互动式全隔离不间断电源,包括基准电压+2.5V电路,所述基准电压+2.5V电路与紧急关断接口电路、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市电输入检测电路、DS电流检测电路和逆变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紧急关断接口电路、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市电输入检测电路、DS电流检测电路和逆变桥驱动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有开机电路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与开机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通过连接欠电压保护电路与逆变桥驱动电路连接,逆变桥驱动电路与逆变桥电路连接,逆变桥电路连接电流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与DS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负载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负载检测电路连接有逆变带隔离变压器,逆变带隔离变压器与逆变桥电路连接,所述逆变带隔离变压器连接有市电调压电路,所述市电调压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逆变带隔离变压器连接有EMC滤波电路,所述逆变带隔离变压器设有两个副线圈,一个副线圈输出0V和220V的电压,另一个副线圈输出48V电压,输出48V电压的副线圈上接有用于增加漏感的电感。

所述电感为80μH,基准电压+2.5V电路为整个电路提供+2.5V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为整个电路提供控制信号,逆变带隔离变压器两个副线圈分别为负载提供所需的电压,并将市电输入与输出完全隔离,输出48V的副线圈上增加电感是为了增加电路中的漏感使变压器更好的工作,该方案实现了单个变压器隔离市电输入和输出的功能,简单方便。

所述逆变桥电路包括电源正极BAT+,电源正极BAT+接MOS管Q26、MOS管Q25、MOS管Q24的源级,MOS管Q26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4接到DRV HL端,MOS管Q25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3接到DRV HL端,MOS管Q24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4接到DRV HL端,DRV HL端通过电阻R23接MOS管Q26、MOS管Q25、MOS管Q24的漏极,MOS管Q26、MOS管Q25、MOS管Q24的漏极接BLK端,所述BLK端接DRV GND L端,所述BLK端接MOS管Q28、MOS管Q29、MOS管Q30的源级,MOS管Q28的栅极通过电阻R7接DRV LL端,MOS管Q29的栅极通过电阻R8接DRV LL端,MOS管Q30的栅极通过电阻R9接DRV LL端,MOS管Q28、MOS管Q29、MOS管Q30的源级通过电阻R25接DRV LL端,MOS管Q28、MOS管Q29、MOS管Q30的源级通过接电流采样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接地,MOS管Q28、MOS管Q29、MOS管Q30的源级通过接电阻R22连接到L-DS端,电源正极BAT+接MOS管Q22、MOS管Q21、MOS管Q20的源级,MOS管Q22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13接到DRV HR端,MOS管Q21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14接到DRV HR端,MOS管Q20的栅极通过一个电阻R15接到DRV HR端,DRV HR端通过电阻R24接MOS管Q22、MOS管Q21、MOS管Q20的漏极,MOS管Q22、MOS管Q21、MOS管Q20的漏极接RED端,所述RED端接DRV GND R端,所述RED端接MOS管Q19、MOS管Q18、MOS管Q17的源级,MOS管Q19的栅极通过电阻R20接DRV LR端,MOS管Q18的栅极通过电阻R19接DRV LR端,MOS管Q17的栅极通过电阻R18接DRV LR端,MOS管Q20、MOS管Q19、MOS管Q18的源级通过电阻R26接DRV LR端,MOS管Q20、MOS管Q19、MOS管Q18的源级通过接电流采样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接地,MOS管Q20、MOS管Q19、MOS管Q18的源级通过接电阻R27连接到R-DS端,所述BLK端和RED端接到逆变隔离电压器输出48V电压的副线圈两端。

所述EMC滤波电路包括电压插头输入P12-2,所述电压插头输入P12-2的地线端口接地,电压插头输入P12-2的火线端口接电感L3A再接电感L4A后接IN-L端,电压插头输入P12-2的零线端口接电感L3B后再接电感L4B后接IN-N端,电压插头输入P12-2两端并联一个可变电阻MV1,所述压插头输入P12-2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101,电感L3A和电感L4A之间与电容C113一段连接,电容C113另一端接在电感L3B和电感L4B之间,电容C113两端并联有呈串接的电容C50和电容C52,电容C50和电容C52之间接地,电感L4A和IN-L端之间接电容C89的一端,电容C89另一端通过接电容C111接到电感L4A和IN-N端,电容C89和电容C111之间接地,电容C89和电容C111两端并联有呈串接的可变电阻MV3和可变电阻MV4,可变电阻MV3和可变电阻MV4之间接地。

所述负载检测电路包括SPK端口,所述SPK端口接电阻R48,电阻R48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另一个三极管的基极,另一个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8和另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接到继电器RY6的电磁铁一端,继电器RY6的电磁铁另一端接+24V电源,电磁铁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D18,继电器RY6的公共触点接变压器副线圈的一端,变压器副线圈的另一端接OUT-L端,变压器原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接电阻R37接地,变压器原线圈另一端接二极管D10后接电阻R1再接IN-LOAD端,二极管与电阻R1之间通过电阻R36接地,电阻R1和IN-LOADA端之间通过电容C13接地,电阻R1和IN-LOADA端之间设有可接地的电阻R31,继电器RY6的闭合触点接逆变带隔离变压器的220V输出端,继电器RY6的闭合触点接电容C22后接逆变带隔离变压器的0V输出端,电容C22接OUT-L端。

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2号管脚通过电容C1接地,电容C1两端并联电阻R11,控制芯片U1的2号管脚通过电阻R8接BATVOL端,控制芯片U1的5号管脚为CPU-5#端,控制芯片U1的3号管脚为CPU-3#端,控制芯片U1的13号管脚为CPU-13#端,控制芯片U1的21号管脚为CPU-21#端,控制芯片U1的22号管脚为CPU-22#端,控制芯片U1的21号管脚通过电阻R55接控制芯片U1的23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2号管脚通过电阻R54接控制芯片U1的23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3号管脚通过电阻R30接电源+5V,控制芯片U1的8号管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9号管脚通过电容C3接地,控制芯片U1的10号管脚通过电容C4接地,控制芯片U1的9号管脚和10号管脚之间接一个晶振Z1,控制芯片U1的1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7接+5V电源,控制芯片U1的1号管脚通过电容C5接地,控制芯片U1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21接芯片CN2的15号管脚,芯片CN2的15号管脚通过电阻R19接+5V电源,控制芯片U1的16号管脚通过电阻R23接芯片CN2的14号管脚,芯片CN2的14号管脚通过电阻R17接+5V电源,芯片CN2的14号管脚通过电容C7接地,控制芯片U1的15号管脚通过电阻R22接芯片CN2的13号管脚,芯片CN2的13号管脚通过电阻R16接+5V电源,芯片CN2的13号管脚通过电容C8接地,控制芯片U1的14号管脚通过电阻R24接芯片CN2的12号管脚,芯片CN2的12号管脚通过电阻R18接+5V电源,芯片CN2的12号管脚通过电容C8接地,控制芯片U1的20号管脚接REF端,控制芯片U1的7号管脚为CPU-7#端,控制芯片U1的4号管脚通过电阻R9接IN-LOAD端,控制芯片U1的19号管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27号管脚通过电阻R7接地,控制芯片U1的11号管脚通过电阻R29接芯片CN2的1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11号管脚通过稳压二极管ZD6接地,控制芯片U1的24号管脚通过电阻R28接芯片CN2的2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8号管脚通过电阻R27接芯片CN2的3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5号管脚通过电阻R26接芯片CN2的4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12号管脚通过电阻R25接芯片CN2的5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26号管脚连接电阻R17,电阻R17通过电容C43接地,电阻R17通过电阻R10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接芯片CN2的6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6号管脚通过电阻R5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接电阻R3接芯片CN2的7号管脚,控制芯片U1的18号管脚通过电阻R12接芯片CN2的8号管脚,芯片CN2的8号管脚通过电容C42接地,芯片CN2的8号管脚通过电阻R13接电源+5V,控制芯片U1的18号管脚通过电阻R14接芯片CN2的9号管脚,芯片CN2的10号管脚接地,芯片CN2的11号管脚接+20V电压。

所述逆变桥驱动电路包括+15V电源,所述+15V电源接电阻R4,电阻R4通过电阻R81接三极管Q18上午集电极,三极管Q18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41接地,三极管Q18的基极通过电阻R72接电阻R4,三极管Q18的基极通过一个稳压二极管ZD7接地,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3845芯片U6的VCC管脚,3845芯片U6的VSS管脚和VB管脚接地,3845芯片U6的VR管脚接REF端,同时3845芯片U6的VR管脚通过接电容C32接地,3845芯片U6的VR管脚通过电阻R48接3845芯片U6的RT/CT管脚,3845芯片U6的RT/CT管脚通过电容C37接地,3845芯片U6的VR管脚通过电阻R15接3845芯片U6的IS管脚,3845芯片U6的IS管脚通过电容C39接地,3845芯片U6的Q管脚接电阻R35接MOS管Q17和Q12的栅极,3845芯片U6的IS管脚通过电阻R49接MOS管Q17和Q12的源级,MOS管Q17和Q12的源级通过电阻R46接地,MOS管Q17和Q12的漏级通过二极管D1接R4,MOS管Q17和Q12的源级接变压器T0原线圈的一端,变压器T0原线圈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5接地,变压器T0原线圈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电阻R4,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47接电阻R4,三极管Q15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6的集电极,三极管Q16的基极接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电阻R47接电阻R4,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电阻R4,三极管Q16的基极与MOS管Q17的源级相连,变压器T0的一个副线圈一端通过二极管D3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变压器T0的一个副线圈另一端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3和三极管Q7的发射极相连,并且通过电阻R73接DRV HL端,二极管D3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之间接有电解电容C28,电解电容C28通过二极管D8接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二极管D8两端并联有电解电容C29,电解电容C29两端并联有电阻R70,电解电容C28两端并联有一个稳压二极管ZD2,稳压二极管ZD2接DRVGND L端,三极管Q3和三极管Q7基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40接TLP3150芯片U4的6号和7号管脚,LP3150芯片U4的5号和8号管脚分别接三极管Q3和Q7的集电极,LP3150芯片U4的1号和2号管脚通过电阻R50接CPU-13#,LP3150芯片U4的3号和4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2接到MOS管Q11的源级,变压器T0的另一个副线圈一端通过二极管D4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变压器T0的另一个副线圈另一端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6和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相连,并且通过电阻R76接DRV HR端,二极管D4和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接有电解电容C30,电解电容C30通过二极管D9接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二极管D9两端并联有电解电容C31,电解电容C31两端并联有电阻R71,电解电容C30两端并联有一个稳压二极管ZD3,稳压二极管ZD3接DRV GND R端,三极管Q6和三极管Q10基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41接TLP3150芯片U5的6号和7号管脚,LP3150芯片U5的5号和8号管脚分别接三极管Q6和Q10的集电极,LP3150芯片U5的1号和2号管脚通过电阻R51接CPU-13#,LP3150芯片U5的3号和4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6接到MOS管Q13的源级,MOS管Q11的栅极通过电阻R52接CPU-13#端,MOS管Q11的漏极接地,MOS管Q13的栅极通过电阻R53接CPU-21#端,MOS管Q13的漏极接地,MOS管Q11的源级接三极管Q4和Q8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电源+VCC,电源+VCC通过电容C22接地,MOS管Q11的源级通过电阻R44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44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42,所述三极管Q4和Q8的发射极连接并通过电阻R74连接到DRV LL端,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接地,MOS管Q13的源级接三极管Q5和Q9的基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电源+VCC,电源+VCC通过电容C21接地,MOS管Q13的源级通过电阻R45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45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43,所述三极管Q5和Q9的发射极连接并通过电阻R75连接到DRV LR端,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接地。

所述欠压保护电路包括+15V电源,+15V电源接三极管Q14的发射极,+15V电源通过电阻R67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4的基极通过接稳压二极管ZD4和R66接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5接电源+VCC。

所述市电调压电路包括芯片CN9,芯片CN9的1号管脚接IN-N端,芯片CN9的1号管脚通过电阻R68接IN-L端,IN-L端接继电器RY5的上闭合触点,继电器RY5的公共闭合触点与继电器RY4的公共闭合触点连接,继电器RY5的电磁铁一端接+24V电源,另一端接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上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47和反相器U1E接PASS端,芯片CN9的2号管脚接160V端再与继电器RY4的下闭合触点连接,继电器RY4的上闭合触点月继电器RY3的公共触点连接,继电器RY4的电磁铁一端接+24电源,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电磁铁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D20,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0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44和反相器U1B接BOOST2端,芯片CN9的3号管脚接190V端再接继电器RY3的下闭合触点,继电器RY3的上闭合触点接继电器RY2的公共触点,继电器RY3的电磁铁一端接+24电源,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磁铁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D19,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0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42和反相器U1C接BOOST端,芯片CN9的4号管脚接220V端再接继电器RY2的上闭合触点,芯片CN9的5号管脚接250V端再接继电器RY2的下闭合触点,继电器RY2的电磁铁一端接+24V电源,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磁铁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D17,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9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42和反相器U1D接到TRIM端。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芯片CP15,所述芯片CP15的8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202接变压器TX201的原线圈一端,变压器TX201的原线圈一端还通过电解电容C209接地,芯片CP15的7号管脚接Hac端,芯片CP15的4号、5号和6号管脚接地,芯片CP15的3号管脚接芯片CN15的3号管脚,芯片CP15的2号管脚通过二极管D201接+24V电源,芯片CP15的2号管脚通过电解电容C202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202的两端并联电容C201,芯片CP15的2号管脚接UC3845芯片U201的VCC管脚,芯片CP15的1号管脚接UC3845芯片U201的RT/CT管脚,UC3845芯片U201的RT/CT管脚通过电容C205接电阻R202接到UC3845芯片U201的VB管脚,UC3845芯片U201的VB管脚通过电阻R201接+20V电源,UC3845芯片U201的VB管脚通过电容C206接UC3845芯片U201的C管脚,所述电容C206的两端并联电阻R205,UC3845芯片U201的VR管脚通过电阻R211接UC3845芯片U201的IS管脚,UC3845芯片U201的VR管脚通过电阻R204接UC3845芯片U201的RT/CT管脚,UC3845芯片U201的VB管脚通过电容C203接到电容C205和电阻R202之间,UC3845芯片U201的RT/CT管脚通过接电容C205接地,UC3845芯片U201的IS管脚通过接电阻R207和电阻R209接地,UC3845芯片U201的Q管脚连接电阻R206,所述电阻R206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206A,电阻R206通过接电阻R208接地,,电阻R206接MOS管Q701的栅极,MOS管Q701的漏极接在电阻R207和电阻R209之间,MOS管Q701的源级接在变压器TX201的原线圈另一端,变压器TX201的原线圈一端还通过接电阻R210和电容C211接地,电阻R210的两端并联电阻R216,变压器TX201的副线圈一端接Hac端,变压器TX201的副线圈引出一条线接芯片CN15的4号管脚并且接地,变压器TX201的副线圈另一端接芯片CN15的3号管脚,变压器TX201的副线圈另一端接二极管D203后接电源+24V,上述电源+24V接芯片CN15的5号管脚,上述电源+24V通过接电解电容C210接地;Hac端连接二极管D8,二极管D8通过电容C19接地,电容C19两端并联电解电容C10,二极管D8接MC7905T芯片U3的Vin管脚,MC7905T芯片U3的GND管脚接地,MC7905T芯片U3的-5V管脚接-5V电源,所述-5V电源接地,所述-5V电源通过二极管D14接地,所述二极管D14两端并联电解电容C11;+24V电源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通过电解电容C12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12两端并联电容C24,二极管D2接电源VCC,二极管D2接LM7815芯片U4的Vin管脚,LM7815芯片U4的GND管脚接地,LM7815芯片U4的+15V管脚接+15V电源,所述LM7815芯片U4的+15V管脚通过电解电容C32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32的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23,LM7815芯片U4的+15V管脚接7805芯片U5的Vin管脚,7805芯片U5的GND管脚接地,7805芯片U5的+5V管脚接+5V电源,7805芯片U5的+5V管脚通过电容C14接地,电容C14两端并联一个电解电容C31,所述开机电路包括芯片CN15,所述芯片CN15的8号管脚通过接二极管D3接到+B端,所述+B端通过接二极管D16接+BAT端,所述+B端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5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接二极管D4和电阻R30接到芯片CN15的2号管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接到三极管Q12的基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3的基极,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6接+15V电源,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接芯片CN15的1号管脚,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接电阻R34和电阻R33接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接电容C15接地,三极管Q11的基极接电阻R67,电阻R67通过电阻R38接地,电阻R67通过二极管D76接到芯片CN6的7号管脚,电阻R67通过接二极管D75和瞬变二极管ZD7接电阻R80,电阻R80接二极管D71再接电阻R74、R73、R72、R71后接到IN-N端,电阻R80接二极管D74后接电阻R76、R77、R78、R79后接到IN-L端,电阻R76和二极管D74之间接有电阻R75的一端,电阻R75的另一端接到电阻R74和二极管D71之间,电阻R75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71,电容C71的一端通过二极管D72接地,电容C72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73接地,二极管D72和二极管D73相连,芯片CN15的6号管脚和4号管脚接地,芯片CN15的5号管脚接+24电源,芯片CN15的3号管脚接芯片CN16的3号管脚,芯片CN16的4号管脚接地,芯片CN16的1号管脚接芯片CN2的9号管脚,芯片CN16的2号管脚接芯片CN2的8号管脚,芯片CN2的1号管脚接芯片CN6的7号管脚,芯片CN2的6号管脚通过电阻R29接芯片CN20的2号管脚,芯片CN20的1号管脚接地,芯片CN20的2号管脚接一个三极管的基极,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1的基极,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1接+24V电源,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芯片CN17的1号管脚,芯片CN17的2号管脚接+24V电源,芯片CN17的1号管脚和芯片CN7的1号管脚相接,芯片CN17的2号管脚和芯片CN7的2号管脚相接,芯片CN2的11号管脚接+15V电源,芯片CN2的12号管脚接地,芯片CN2的13号管脚接芯片CN6的4号管脚,芯片CN2的14号管脚接芯片CN6的3号管脚,芯片CN2的15号管脚接芯片CN6的2号管脚,芯片CN6的1号管脚接+5V电源,芯片CN6的5号管脚和6号管脚接地,芯片CN6的8号管脚通过电阻R45接到+B端,芯片CN6的7号管脚和8号管脚还接开机按钮。

所述紧急关断接口电路包括EPO端,所述EPO端通过接电阻R20接稳压二极管ZD8再接地,电阻R20通过接电阻R1接CPU-3#,电阻R1还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包括OUT-L端和OUT-N端,所述OUT-L端和OUT-N端之间通过电容C13连接,OUT-L端连接电阻R61,电阻R61通过电阻R57接+2.5V电源,电阻R61还通过电容C9接地,电阻R61连接放大器U201:3的正相输入端,OUT-N端通过电阻R62接放大器U201:3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U201: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6接到放大器U201:3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6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11,放大器的U201: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电阻R33接到CPU-7#端,电阻R33还通过接电容C16接地;所述市电输入检测电路包括IN-L端和IN-N端,所述IN-L端和IN-N端之间通过电容C14连接,IN-L端连接电阻R63,电阻R63通过电阻R59接+2.5V电源,电阻R63还通过电容C10接地,电阻R63连接放大器U201:4的正相输入端,IN-N端通过电阻R64接放大器U201:4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U201: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60接到放大器U201:4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6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12,放大器的U201:4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电阻R34接到CPU-5#端,电阻R34还通过接电容C17接地;所述DS电流检测电路包括L-DS端和R-DS端,L-DS端连接电容C40和电阻R78,所述电容C40和电阻R78两端并联电阻R37,R-DS端连接电容C44和电阻R79,电容C44和电阻R79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38,电阻R37和电阻R38之间接电容C33,电阻R78通过电容C34接地,电容R78通过电阻R36接电源+2.5V,电阻R78接放大器U204:2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79接放大器U204:2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U204: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9接到放大器U204: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9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20,放大器的U204: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电阻R2接到CPU-5#端;所述基准电压+2.5V电路包括REF端,REF端通过电阻R31连接到放大器U2:1的正相输入端,放大器U2:1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7接地,放大器U2:1的输出端接+2.5V电源,+2.5V电源接放大器U2:1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U2:1的输出端接电容C27然后接地,放大器U2:1的接地端接地,放大器U2:1的电源端接电源VDD,所述电源VDD通过接电容C38接地。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