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299发布日期:2019-04-05 19:16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电动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用户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电动汽车基本采用有线充电方式进行充电,其充电口布置在车身上,多在汽车的侧围或前格栅位置处,汽车使用者可以通过充电枪实现慢充或快充,每次使用都不太方便。

随着远距离自动泊车、无人驾驶等技术的不断升级,无线充电逐渐进入汽车制造商的视野。无线充电可以实现充电自动化、智能化,免去了汽车使用者手动插拔电枪的繁琐操作,提升了充电便利性。当前的无线充电装置大多安装在汽车前机舱的下方,从而方便与布置在地面的充电板无线连接,但是,无线充电装置的布置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辆通过性,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电动汽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无线充电装置布设位置不良而影响车辆通过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安装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备胎坑下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用于与地面的供电线圈无线连接;所述供电线圈从连接的充电桩汲取电能以产生电磁场,所述接收线圈则在所述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交流电;逆变器,与所述接收线圈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输出至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安装支架,其包括:用于连接车身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安装件、用于连接车身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安装件、用于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三安装件;其中,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所连接的车身的位置不同。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轴;所述第一安装件一端的侧楞、所述第二安装件一端的侧楞、及所述第三安装件的一端皆穿设于所述连接轴,且能绕所述连接轴发生转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件一端的另一侧楞通过螺栓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所述第二安装件一端的另一侧楞通过螺栓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所述第三安装件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焊接车身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焊接车身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件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逆变器底部的第三安装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供电线圈,设置于地面,用于从连接的充电桩汲取电能以产生电磁场,以供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在所述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交流电。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机械臂,用于受控时调整所述供电线圈的位置,以令所述供电线圈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接收线圈的升降运动和/或做改变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相对面积的水平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备胎坑下部安装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电动汽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充分利用汽车下部空间,将无线充电装置布置在车辆后地板下面也即备胎坑下部,从而加大无线充电装置与地面的距离,不仅不会对车辆通过性产生影响,还有助于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2所示无线充电系统在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爆炸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逆变器

2 接收线圈

3 安装支架

31 第一安装件

32 第二安装件

33 第三安装件

34 连接轴

4 供电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与现有的无线装置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安装于电动汽车的底部且位于电动汽车的备胎坑下部,从而充分利用车辆的下部空间,使得无线充电装置离地距离较大,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过性。

参阅图2至图4展示为包括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逆变器1、接收线圈2、安装支架3的组合构成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与供电线圈4的组合构成无线充电系统。

逆变器1一方面与接收线圈2电性连接,一方面与车辆的电池系统(未图示)电性连接,安装支架3优选地通过螺栓分别与逆变器1、接收线圈2相连接,并且,安装支架3优选地以焊接地方式与车身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也可以以焊接等方式分别与逆变器1、接收线圈2相连接,并且,安装支架3也可以通过螺栓等与车身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在图2至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逆变器1位于接收线圈2的上方,安装支架3包括左侧和右侧两部分,每侧的安装支架又进一步包括:第一安装件31、第二安装件32、第三安装件33、及连接轴34。以左侧的安装支架为例,详见图4,第一安装件31的下端一侧楞穿设于左侧的连接轴34,并能绕连接轴34发生转动,另一侧楞能通过螺栓连接接收线圈2,第一安装件31的上端形成有一安装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待焊接的车身的悬梁,将此安装面被设置为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待焊接的车身的具体结构来设置安装面的方向,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第二安装件32的下端一侧楞穿设于左侧的连接轴34,并能绕连接轴34发生转动,另一侧楞能通过螺栓连接接收线圈2,第二安装件32的上端形成有一安装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待焊接的车身的悬梁的结构,将此安装面被设置为平行于地面的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待焊接的车身的具体结构来设置安装面的方向,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第三安装件33的下端穿设于左侧的连接轴34,并能绕连接轴34发生转动,第三安装件33的上端形成有一安装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待通过螺栓连接的逆变器2的底部结构,将此安装面被设置为平行于地面的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逆变器2的具体结构来设置安装面的方向,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轴还可以省略,此时,第一安装件直接连接车身与接收线圈、第二安装件直接连接车身与接收线圈,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与车身的连接位置不同,第三安装件直接连接逆变器与接收线圈等。

供电线圈4设置于地面,用于从连接的充电桩(未图示)汲取电能以产生电磁场,以供无线连接的接收线圈2能在所述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交流电。在接收线圈2产生交流电时,逆变器1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输出至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从而为电动汽车充电。

在另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机械臂(未图示)。该机械臂能根据实时控制指令或固有软件程序调整供电线圈4的位置,包括:令供电线圈4做靠近或远离接收线圈2的升降运动、令供电线圈4做调整与接收线圈2的相对面积的前后左右运动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机械臂采用现有编程技术实现实时控制指令的获取与执行或固有软件程序的生成,并涉及在软件方面的改进。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备胎坑下部安装有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于此,不再对无线充电装置重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电动汽车,充分利用汽车下部空间,将无线充电装置布置在车辆后地板下面也即备胎坑下部,从而加大无线充电装置与地面的距离,不仅不会对车辆通过性产生影响,还有助于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可行性。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