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4855发布日期:2019-05-11 00:20阅读:98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桩,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直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汽车行业新能源的自动驾驶汽车肯定会是主流。既然是主角,那么作为它的动力提供者充电桩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充电桩可分为交流充电桩与直流充电桩。交流电动汽车充电桩,俗称就是“慢充”,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桩,俗称就是“快充”,它是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可以为非车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桩输出可调直流电,直接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可以提供足够的功率,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调整范围大,可以实现快充的要求,有着比交流充电桩更好更迅速的充电效果。

另外,现有的充电装置一般都是以固定桩的形式固定于某处,其活动性及应变性较差,容易被车辆刮倒,电缆线被碾压,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同时由于场地原因,导致车辆不能够停在充电桩的充电范围内,充电车位被占用,充电枪头无法到达车辆充电接口,还需要多次移动车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浪费时间,还限制了充电的自由;另外大部分的充电桩为户外使用,长期放置在室外,长期日晒雨淋后容易发生腐蚀破损,机械结构受到损害,内部电子元器件老化,产生漏电触电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稳定、使用方便的便携式直流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主控板、电源转换模块、充电枪及开关,所述电源转换模块、所述充电枪及所述开关均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枪设置在所述壳体外;所述便携式直流充电桩还包括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一端的通过所述进线端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枪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放置槽,所述电源转换模块插放在所述放置槽内。

进一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转换模块和第二转换模块,所述放置槽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二转换模块相适配的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均开口向上的下U型槽和开口向下的上U型槽组成,所述上U型槽和所述下U型槽的开口相对,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在所述上U型槽和所述下U型槽之间滑动。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侧且位于所述放置槽后方设置有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放置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槽的正下方,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上部及位于所述第二放置槽的下部。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器件安装板,所述器件安装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中部,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和所述主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器件安装板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两端设置有左散热板和右散热板,所述左散热板和所述右散热板分别位于所述器件安装板的两端,所述放置槽的入口对着所述左散热板或所述右散热板。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上覆盖有面膜,所述面膜上设有与所述显示模块对应的显示区域,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指示灯。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减震脚垫。

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梁,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下U型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底部,所述第二放置槽的上U型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顶部,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上U型槽及所述第二放置槽的下U型槽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源转换模块抽屉式的设计,包括壳体、主控板、电源转换模块、充电枪及开关,所述电源转换模块、所述充电枪及所述开关均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枪设置在所述壳体外;所述便携式直流充电桩还包括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一端的通过所述进线端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枪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放置槽,所述电源转换模块插放在所述放置槽内,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项壁挂移动两用型直流快速充电桩充电桩设计,可方便、轻松的操控充电桩移动到各种位置,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充电完成后可便捷撤回管理,高效安全的新能源车充电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稳定、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局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主控板2、电源转换模块3、充电枪4及开关5,所述电源转换模块3、所述充电枪4及所述开关5均与所述主控板2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3为交流转直流模块,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线端6和出线端7,所述主控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充电枪4设置在所述壳体1外;所述便携式直流充电桩还包括充电线8,所述充电线8一端的通过所述进线端6与所述主控板2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8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枪4电性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放置槽9,所述电源转换模块3插放在所述放置槽9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换模块3包括第一转换模块31和第二转换模块32,所述放置槽9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31和所述第二转换模块32相适配的第一放置槽91和第二放置槽92,所述第一放置槽91和所述第二放置槽92均开口向上的下U型槽93和开口向下的上U型槽94组成,所述上U型槽94和所述下U型槽93的开口相对,所述电源转换模块3在所述上U型槽94和所述下U型槽93之间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侧且位于所述放置槽9后方设置有限位块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槽91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槽92的正下方,所述限位块10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91上部及位于所述第二放置槽92的下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器件安装板11,所述器件安装板11位于所述壳体1内中部,所述电源转换模块3和所述主控板2分别设置在所述器件安装板1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两端设置有左散热板和右散热板13,所述左散热板和所述右散热板13分别位于所述器件安装板11的两端,所述放置槽9的入口对着所述左散热板或所述右散热板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主控板2电连接的显示模块14,所述显示模块14上覆盖有面膜15。所述面膜15上设有与所述显示模块14对应的显示区域,所述显示模块14包括显示屏和指示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把手16。用户可以通过所述把手16提起充电桩,方便充电桩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若四个减震脚垫17,所述减震脚垫17有减小震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梁18,所述第一放置槽91的下U型槽9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底部,所述第二放置槽92的上U型槽9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顶部,所述第一放置槽91的上U型槽94及所述第二放置槽92的下U型槽93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梁18上。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充电桩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