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热炉低压补偿电容柜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947发布日期:2019-05-24 20:5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热炉低压补偿电容柜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热炉低压补偿电容柜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使用电容器时只考虑电容的容量和耐压值,不考虑温度对电容的影响。实际上,电容的许多参数与温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进行精密电路、长寿命电路设计时,更应该充分考虑到温度与电容的关系。

通常,电容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最明显的是电解电容器。一个极限工作温度85℃的电解电容器,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工作时,一般情况可以保证181019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而在极限温度85℃的条件下工作时,一般情况仅仅可以保证2000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所以,在设计电路时,应注意此情况。温度与电容的损耗成正比,任何电容器都有一个损耗角正切值,正切值岁温度升高而加大。温度影响电容的绝缘电阻,温度升高绝缘值降低,导致电容的漏电流增大。由此可见,电容柜的通风设计对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市面的常见产品都是采用电容柜本体设置通风风机,一般设置在柜体上部或者顶部,风机工作时将柜内元器件的热量往柜外吹出,柜下部设置进风口,风机工作时柜内形成负压。该方式缺点是当电容柜被放置在一个独立密封的房间内时,柜底部引入的风源也是经过柜顶部吹出后再房间内循环的风源,这种情况下长时间工作会造成整个房间的温度升高,不能有效降低柜内工作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矿热炉低压补偿电容柜通风系统,其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能够有效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工作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热炉低压补偿电容柜通风系统,包括:第一引风通道、通风风机、第二引风通道、电容柜,第一引风通道的第一端通过设置在通风风机上的第一通风口与所述通风风机连接,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的第一端通过设置在通风风机上的第二通风口与所述通风风机连接,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的第二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电容柜上的第三通风口与所述电容柜连接,在所述电容柜上还设置有出风口。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电容柜的上部或顶部。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容柜上的第三通风口设置在所述电容柜的下部或底部。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的第二端位于远离所述电容柜的室外。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的第二端与冷风风源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电容柜的内部设置有引导冷风气流流动的降温散热的通风通道。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引风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引风通道使用软质通风管道构造。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软质通风管道为金属管道或塑料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热炉低压补偿电容柜通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

一种矿热炉低压补偿电容柜通风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引风通道100、通风风机200、第二引风通道300、电容柜400,第一引风通道100的第一端通过设置在通风风机200上的第一通风口201与所述通风风机200连接,所述第二引风通道300的第一端通过设置在通风风机200上的第二通风口202与所述通风风机200连接,所述第二引风通道300的第二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电容柜400上的第三通风口401与所述电容柜400连接,在所述电容柜400上还设置有出风口(图中未示出)。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容柜400上的第三通风口设置在所述电容柜400的下部或底部。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引风通道100的第二端位于远离所述电容柜400的室外。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引风通道100的第二端与冷风风源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电容柜400的内部设置有引导冷风气流流动的降温散热的通风通道。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引风通道100和/或所述第二引风通道300使用软质通风管道构造。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软质通风管道为金属管道或塑料管道。

使用时,外部冷风或新鲜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引风通道100的第二端进入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然后通过设置到通风风机200上的第一通风口201进入通风风机200,在通风风机200的作用下气流通过通风风机200的第二通风口202经第二引风通道300从电容柜400下部的第三通风口401进入电容柜400内部。电容柜设备运行,通风风机200打开通过管道引入外部干净冷风向柜内吹风,冷风从电容柜底部吹入,进过通风风道从第一面柜吹至后面几台柜,同时冷风气流上升带走柜内电容器、接触器、铜排等发热元器件的工作热量,气流从柜顶部散出,有效降低电容柜内的工作温度,保证柜内温度的恒定。

通风系统将室外的低温净风通过专用的通风管道,送入电容柜底部的通风底座,和柜内热交换后热风从柜顶自然散发。这样不但能使电容柜内有效散热,还能避免粉尘进入柜内,该通风模式还能配合电容器的冷却结构,达到更理想的降温效果,保证元器件长期有效工作。

本系统工作时在电容柜内行成正风压,采用本通风系统的电容柜无论放置在外置平台或者独立房间均可以有效控制电容柜内温度。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特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