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机构、电机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7320发布日期:2019-03-30 08:2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冷却机构、电机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机构、电机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温室效应的持续恶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迫在眉睫。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利于改善电网负荷等优点。

然而电动汽车长时间运行时,电机高速旋转以及电机轴承的机械摩擦均会产生大量热量,致使电机和轴承长时间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中,极易出现变形、断裂、烧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却机构,能够对电机和和轴承进行快速降温,确保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电机装置以及汽车通过使用该冷却机构,可以消除排出工作产生高温的不利影响,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机构,包括:

外壳体,用于安装电机,所述外壳体设有第一冷却流道;

第一端盖,用于安装第一轴承,所述第一端盖装设在所述外壳体的一端、且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并联连通的第二冷却流道;及

第二端盖,用于安装第二轴承,所述第二端盖装设在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且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并联连通的第三冷却流道。

采用上述冷却机构工作时,将电机安装到外壳体中,将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对应安装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当电机长期运转以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长期摩擦产生高温热量时,通过向第一冷却流道内注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流入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中,能够快速吸收高温热量,从而实现对电机、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温降处理。并且由于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以及第三冷却流道是并联连通的,因而冷却介质的流通速度快,降温效果好,实用性高,能够避免电机和第一轴承、第二轴承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存在高温形变、烧坏等风险,保证工作安全、可靠。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流道沿所述电机的周向环绕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为迂回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冷却液接入嘴,所述冷却液接入嘴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接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冷却液接出嘴,所述冷却液接出嘴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接通,且所述冷却液接出嘴与所述冷却液接入嘴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环绕所述第一装配孔设置;所述第二端盖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三冷却流道环绕所述第二装配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本体和盖板,所述盖本体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盖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槽体相对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拼合构成所述第二冷却流道或所述第三冷却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三冷却流道的连接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却机构。电机装置通过使用该冷却机构,可以消除排出工作产生高温的不利影响,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装置。汽车通过使用该冷却机构,可以消除排出工作产生高温的不利影响,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与第三冷却流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机构中的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中的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壳体,120、第一冷却流道,200、第一端盖,220、第二冷却流道,240、第一装配孔,300、第二端盖,320、第三冷却流道,340、第二装配孔,400、冷却液接入嘴,500、冷却液接出嘴,600、盖本体,700、盖板,800、第一轴承,900、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图2所示,为本申请展示的一种实施例的冷却机构,包括:外壳体100,用于安装电机,所述外壳体100设有第一冷却流道120;第一端盖200,用于安装第一轴承800,所述第一端盖200装设在所述外壳体100的一端、且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20并联连通的第二冷却流道220;及第二端盖300,用于安装第二轴承900,所述第二端盖300装设在所述外壳体100的另一端、且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20并联连通的第三冷却流道320。

采用上述冷却机构工作时,将电机安装到外壳体100中,将第一轴承800和第二轴承900分别对应安装到第一端盖200和第二端盖300上。当电机长期运转以及第一轴承800和第二轴承900长期摩擦产生高温热量时,通过向第一冷却流道120内注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流入第二冷却流道220和第三冷却流道320中,能够快速吸收高温热量,从而实现对电机、第一轴承800和第二轴承900的温降处理,并且由于第一冷却流道120、第二冷却流道220以及第三冷却流道320是并联连通的,因而冷却介质的流通速度快,降温效果好,实用性高,能够避免电机和第一轴承800、第二轴承900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存在高温形变、烧坏等风险,保证工作安全、可靠。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水、油等;本实施例中具体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当水流经第一冷却流道120、第二冷却流道220和第三冷却流道320时,能够迅速吸收电机和第一轴承800以及第二轴承900产生的高温热量,并通过流动排出的方式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降温。且为了保证更好的冷却降温效果,水应当是始终循环流动的,这样可以避免水的温升过高后吸热性能降低而影响降温效能。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冷却机构还包括冷却液接入嘴400和冷却液接出嘴500,所述冷却液接入嘴40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00上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20接通。所述冷却液接出嘴50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00上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20接通,且所述冷却液接出嘴500与所述冷却液接入嘴400间隔设置。冷却液接入嘴400和冷却液接出嘴500与外部的冷却液供给装置连通,能够将冷却介质可靠、快速送入三个冷却流道参与温降作业。而将冷却液接入嘴400与冷却液接出嘴500间隔设置,优选采用对称设置的方式,使得进、出水相互独立而不会发生干扰,进一步保证冷却效果。

其中,冷却液接入嘴400和冷却液接出嘴500为中空的圆柱筒体,一体安装在外壳体的外壁上。筒体上可以设计卡扣、螺纹等结构,便于与冷却液供给装置的出水嘴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20沿所述电机的周向环绕设置。这样,流经第一冷却流道120的冷却介质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对电机整个外周同时进行吸热冷却,进一步提升了降温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20为迂回型结构。采用迂回型结构设计,使得流入第一冷却流道120内的冷却介质尽量多,因而参与降温的冷却介质也更多,单位时间内能够吸附更多的热量,进一步提升了降温效果。

可以理解的,迂回型结构可以是并联式的S型、锯齿型、方波型等结构形状,具体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1和图2所示,此外,所述第一端盖200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轴承800的第一装配孔240,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20环绕所述第一装配孔240设置;所述第二端盖300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轴承900的第二装配孔340,所述第三冷却流道320环绕所述第二装配孔340设置。同理,当第一轴承800安装到第一装配孔240内,第二轴承900安装到第二装配孔340内时,环绕设置的第一冷却流道120和第三冷却流道320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更多的吸收摩擦产生的高温热量,使得第一轴承800和第二轴承900快速温降,保证使用寿命和工作安全。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冷却流道220和第三冷却流道320均由三部分组成,即包括两个直型流道和一个圆形流道。两个直型流道对称连通于圆形流道的直径方向的两端,并与第一冷却流道120接通。这样一来,第一冷却流道120中的冷却介质能够快速流入第二冷却流道220和第三冷却流道320中对轴承进行降温;而环绕在第一装配孔240和第二装配孔340外周的圆形流道又可以对轴承进行快速吸热温降。

当然了,为了实现对轴承更好的降温处理,圆形流道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以上,并以同一圆心呈套接的方式布置,但需要注意相邻两个圆形流道之间的壁厚应当尽量薄一些,减轻对温度的传递阻隔影响。这样一来,参与降温的冷却液也可以尽量更多了,能够吸收的热量也更多了,对轴承的温降效果也更好了。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所述第一端盖200和所述第二端盖300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本体600和盖板700,所述盖本体600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盖板70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槽体相对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拼合构成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20或所述第三冷却流道320。因而第二冷却流道220和第三冷却流道320的成型制造方式简单,易于实施,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

具体地,盖本体600和盖板700均为金属件,两者通过焊接工艺连接为一体,因而连接强度更好,密封性能更好。

当然了,盖本体600与盖板70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此时第二冷却流道220和第三冷却流道320采用钻屑、铣削等机加工方法制作。

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20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20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20与所述第三冷却流道320的连接处。如此可防止冷却液外泄,保证冷却效能与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可以是橡胶圈、垫片、胶水等。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却机构。电机装置通过使用该冷却机构,可以消除排出工作产生高温的不利影响,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装置。汽车通过使用该冷却机构,可以消除排出工作产生高温的不利影响,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