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直流高压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974发布日期:2019-05-15 23:11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脉冲直流高压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脉冲直流高压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类用高压电源、抽油烟机类用高压电源、工业废气处理机用高压电源和新风机类用高压电源等

所使用的高压电源由于使用的多数为单闭环或者开环方式,即只单独对电压或电流进行控制甚至是开环不控制输出电压及电流。

而空气净化器、抽油烟机、新风机以及工业废气处理器用的负载多数为容性负载对于直流脉冲高压电源的输出精度要求较高,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高压电源在工作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动较大,从而使空气净化器、抽油烟机、新风机以及工业废气处理器等设备净化效率较差,臭氧量无法控制导致超标。

另外,针对直流脉冲高压电源对短路、拉弧等保护方式没有或是通过抑制脉络变压器输出饱和方式进行保护,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脉冲直流高压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直流高压电源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脉冲直流高压电源,其包括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与所述开关电源主控芯片相连接的开关电源功率管、与所述开关电源功率管相连接的升压输出电路以及分别与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相连接的电流调整电路、电压调整电路和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并且所述电流调整电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和所述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均连接至所述开关电源主控芯片;还包括与分别所述开关电源主控芯片相连接的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电流限制及灭弧电路和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还包括一稳压电路,其用于为包括所述电流调整电路和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反馈电路提供稳定供电。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关电源主控芯片包括主控芯片本体U2;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1接地;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5引脚通过电容C8接地;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6引脚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7引脚通过电阻R5连接至所述第5引脚与所述电容C8之间;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8引脚通过电容C7接地。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6引脚通过电阻R6与所述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中的电阻R47相连接;所述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通过电容C2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引脚和作为调节端口的第9引脚,并且所述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还与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3引脚和第15引脚向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1引脚和第14引脚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功率管相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压输出电路中的变压器T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中的电阻R47和所述开关电源功率管相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电压调整电路通过所述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连接至与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相连接的中间电路。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流调整电路的电流采样端连接至所述升压输出电路中的变压器T1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流调整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1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中作为调节端口的第9引脚。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流限制及灭弧电路通过所述中间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相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间电路包括晶体三极管Q5;所述晶体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所述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相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6引脚、通过二极管D13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0引脚、通过电容C24接地;并且所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6引脚通过电容C14与所述电容C24连接并接地;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至电流限制及灭弧电路;所述晶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直流高压电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直流高压电源通过电压调整电路可以精确调整输出的电压,使输出的电压误差率小于1%;通过电流调整电路可以精确调整输出的电流,使输出的电流误差率小于1%;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直流高压电源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中开关电源主控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中开关电源功率管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中升压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中电流调整电路、电压调整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中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中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中电流限制及灭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中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脉冲直流高压电源中稳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脉冲直流高压电源,其包括开关电源主控芯片10、与开关电源主控芯片10相连接的开关电源功率管20、与开关电源功率管20相连接的升压输出电路30以及分别与升压输出电路30相连接的电流调整电路40、电压调整电路50和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60;并且电流调整电路40、电压调整电路50和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60均连接至开关电源主控芯片10;还包括与分别开关电源主控芯片10相连接的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70、电流限制及灭弧电路80和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90;还包括一稳压电路100,其用于为包括电流调整电路40和电压调整电路50的反馈电路提供稳定供电。稳压电路10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1所示,电流限制及灭弧电路8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9所示。

其中,开关电源主控芯片10用于控制调整输出电压及电流。其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开关电源主控芯片10包括主控芯片本体U2。优选的,主控芯片本体U2可以采用型号为KA3525A的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1接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4接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5引脚通过电容C8接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6引脚通过电阻R2接地;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7引脚通过电阻R5连接至第5引脚与电容C8之间;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8引脚通过电容C7接地。

另外,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6引脚通过电阻R6与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70的输出端相连接。同时,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70的输出端还与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90中的电阻R47相连接;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90通过电容C2连接至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引脚和作为调节端口的第9引脚,并且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90还与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3引脚和第15引脚向连接。

其中,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90用于为开关电源主控芯片10提供恒压供电。其电路原理图如图10所示。

进一步的,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1引脚和第14引脚分别与开关电源功率管20相连接。开关电源功率管2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

如图2所示,升压输出电路30中的变压器T1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70的输出端、开关电源主控芯片供电电路90中的电阻R47和开关电源功率管20相连接。

其中,升压输出电路3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其中,电源输入及滤波电路7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8所示。

如图2所示,电压调整电路50的输入端与升压输出电路30的输出端相连接;并且电压调整电路50通过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60连接至与主控芯片本体U2相连接的中间电路。其中,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6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

具体的,如图2、图10所示,中间电路包括晶体三极管Q5;晶体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短路及拉弧保护电路60相连接;晶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连接至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6引脚、通过二极管D13连接至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0引脚、通过电容C24接地;并且主控芯片本体U2的第16引脚通过电容C14与电容C24连接并接地;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至电流限制及灭弧电路80;晶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如图2所示,电流调整电路40的电流采样端连接至升压输出电路30中的变压器T1的输出端;电压调整电路50的输出端和电流调整电路40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1连接至主控芯片本体U2中作为调节端口的第9引脚。其中,电流调整电路40、电压调整电路5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

如图2所示,弧电路80通过中间电路与主控芯片本体U2相连接。其中,电流限制及灭弧电路80的电路原理图如9所示。

本实施例中其余芯片可采用LM555或者LM258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直流高压电源通过电压调整电路50可以精确调整输出的电压,使输出的电压误差率小于1%;通过电流调整电路40可以精确调整输出的电流,使输出的电流误差率小于1%;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直流高压电源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另外,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