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7796发布日期:2019-05-21 20:5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逆变器的冲击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很对高频逆变器的冲击能力不足且带负载能力差,尤其是在带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时,很多逆变器产品就启动不了或启动的瞬间电流很大,对负载产品的COMS管冲击很大,导致负载产品烧机等现象。

因此,有必要在逆变器中加入冲击模块功能,以此来提高逆变器的带负载能力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包括PIC单片机和逆变器后级主板,还包括继电器K2、水泥电阻、三极管Q501,其中:

所述继电器K2通过其动触点RM2和静触点RM1串联于逆变器后级主板的AC输出端,所述继电器K2的控制端通过三极管Q501电连接于所述PIC单片机;

所述水泥电阻包括依次串联的电阻R503、电阻R504、电阻R505和电阻R506,所述水泥电阻通过与所述继电器K2的动触点RM2和静触点RM1电连接而并联于所述继电器K2;

所述三极管Q501的基极与PIC单片机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50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01的集电极电连接于继电器K2的控制端以控制继电器K2的开启和闭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泥电阻中的电阻R503、电阻R504、电阻R505和电阻R506的规格均为0.6Ω/10W。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Q501的基极与PIC单片机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502,所述三极管Q501的基极还电连接有下拉电阻R501。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加入了水泥电阻,在启动时对负载进行限流,提高逆变器的带载能力,加强了逆变器冲击能力,减少负载因冲击过大而引起烧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图1示出了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包括PIC单片机和逆变器后级主板,还包括继电器K2、水泥电阻、三极管Q501,其中:

所述继电器K2通过其动触点RM2和静触点RM1串联于逆变器后级主板的AC输出端,所述继电器K2的控制端通过三极管电连接于所述PIC单片机;

所述水泥电阻包括依次串联的电阻R503、电阻R504、电阻R505和电阻R506,所述水泥电阻通过与所述继电器的动触点RM2和静触点RM1电连接而并联于所述继电器K2;

所述三极管Q501的基极与PIC单片机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50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01的集电极电连接于继电器K2的控制端以控制继电器K2的开启和闭合。

优选地,所述水泥电阻中的电阻R503、电阻R504、电阻R505和电阻R506的规格均为0.6Ω/10W。

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501的基极与PIC单片机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502,以此来保护三极管Q50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01的基极还电连接有下拉电阻R501,下拉电阻R501可以防止三极管Q501受噪声信号的影响而产生误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一种用于逆变器的冲击模块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在逆变器的AC输出端串联有相互并联的水泥电阻(水泥电阻为依次串联的电阻R503、电阻R504、电阻R505和电阻R506)和继电器K2,在逆变器启动的时候,PIC单片机与三极管Q501基极相连的引脚不输出控制信号(保持在低电平状态),继电器K2保持断开的状态,此时逆变器的AC输出端仅串联有水泥电阻,从而利用水泥电阻功率大的特点对负载进行限流,让逆变器输出的电流瞬间不能突变,负载启动后,PIC单片机与三极管Q501基极相连的引脚输出高电平,通过电阻R502对三极管Q501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继电器K2吸合,此时,水泥电阻被旁路掉,失去作用,逆变器AC输出端直接输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