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剥线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3039发布日期:2019-08-09 21:56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剥线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剥线钳。



背景技术:

剥线钳为内线电工、电动机修理工和仪器仪表电工常用的工具之一,专供电工剥除电线头部的表面绝缘层用。钳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工具,按其主要功能和使用性质,钳子可分为夹持式钳子、钢丝钳、剥线钳、管子钳等,而根据其具体的工作需要,钳嘴分为有尖嘴、平嘴、扁嘴、圆嘴、弯嘴等样式,可适应对不同形状工件的作业需要;但传统的剥线钳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需松开线缆,需通过操作人员对第一、第二钳臂施加打开第一、第二钳臂的外力,才能松开对线缆的夹持,操作非常不方便,影响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剥线钳,通过弹性组件,使第一、第二钳臂在自然状态下互成一定角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剥线钳,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和弹性组件;其中第一、第二钳臂相互铰接;以及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使第一、第二钳臂在自然状态下互成一定角度。

进一步,所述弹性组件适于与第一、第二钳臂相互铰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钳臂包括:设有第一通孔的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钳臂包括: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二铰接部;以及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与第一通孔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位于第二铰接部外侧面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弯折后形成第一挂钩部,其另一端弯折后形成第二挂钩部;所述弹性件的中部弯折后形成U形弹性部;第一挂钩部适于悬挂在第二铰接部的侧壁上,第二挂钩部适于悬挂在第一铰接部的侧壁上;第一、第二钳臂在外力作用下互相靠近时,带动第一挂钩部与第二挂钩部互相靠近,使所述U形弹性部产生形变;以及在外力作用解除后,所述U形弹性部在自身形变弹力的作用下,使第一、第二钳臂复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铰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挂钩部相适配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挂钩部适于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部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铰接部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挂钩部相适配的第一卡部,其另一侧设有与第二挂钩部相适配的第二卡部;所述第二挂钩部适于穿过第二卡部后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部内;以及第一挂钩部与第二挂钩部适于沿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长度方向互相靠近。

进一步,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盖以及位于该限位盖内表面的立柱;所述立柱适于从U形弹性部的中间穿过后,再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以及所述限位盖适于盖合所述U形弹性部,并对弹性件进行固定限位。

进一步,所述限位盖和立柱上设有贯穿的通孔;一铰接件穿设所述通孔后,依次将限位件、弹性件、第二钳臂和第一钳臂铰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通过设置弹性组件,使第一、第二钳臂在自然状态下互成一定角度,有效解决了传统剥线钳在使用过程中,需通过操作人员对第一、第二钳臂施加打开第一、第二钳臂的外力,才能松开对线缆的夹持的技术问题;另外,本剥线钳中的弹性组件设计巧妙,将弹性件隐藏起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减少弹性件的磨损,提高弹性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避免外露的弹性件伤到操作人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受到外力作用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的第一钳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的第二钳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的弹性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第一钳臂1、第一铰接部11、第一通孔110、第一限位部111;

第二钳臂2、第二铰接部21、第二通孔210、第二限位部211、第一卡部212、第二卡部213;

弹性组件3、弹性件31第一挂钩部310、第二挂钩部311、U形弹性部312、限位件32、限位盖320、立柱321、通孔322、盖沿32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剥线钳,包括:第一钳臂1、第二钳臂2和弹性组件3;其中第一、第二钳臂相互铰接;以及通过所述弹性组件3,使第一、第二钳臂在自然状态下互成一定角度。

具体的,对第一、第二钳臂施加外力,使第一、第二钳臂互相靠近,以夹住线缆或将线缆外层绝缘层剥离;解除对第一、第二钳臂施加外力后,由于所述弹性组件3的存在,能够使第一、第二钳臂自动弹开互成一定角度,从而自动松开对线缆的夹持,有效解决了传统剥线钳在使用过程中,需通过操作人员对第一、第二钳臂施加打开第一、第二钳臂的外力,才能松开对线缆的夹持的技术问题,更加便于操作人员使用。

具体的,所述自然状态是指没有外力施加在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上。

所述弹性组件3适于与第一、第二钳臂相互铰接。

所述第一钳臂1包括:设有第一通孔110的第一铰接部11;所述第二钳臂2包括:设有第二通孔210的第二铰接部21;以及所述第二通孔210的大小与第一通孔110的大小相同。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110与第二通孔210均用于铰接。

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位于第二铰接部21外侧面的弹性件31;所述弹性件31的一端弯折后形成第一挂钩部310,其另一端弯折后形成第二挂钩部311;所述弹性件的中部弯折后形成U形弹性部312;第一挂钩部310适于悬挂在第二铰接部21的侧壁上,第二挂钩部311适于悬挂在第一铰接部11的侧壁上;第一、第二钳臂在外力作用下互相靠近时,带动第一挂钩部310与第二挂钩部311互相靠近,使所述U形弹性部312产生形变;以及在外力作用解除后,所述U形弹性部312在自身形变弹力的作用下,使第一、第二钳臂复位。

具体的,所述弹性件31例如但不限于采用弹簧钢;第一、第二钳臂在自然状态下互成的角度大小与第一卡部212、第二卡部213之间的间距大小有关,第一卡部212、第二卡部213之间的间距越大,第一、第二钳臂在自然状态下互成的角度越大;所述弹性件31结构小巧,设计新颖。

所述第一铰接部1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挂钩部311相适配的第一限位部111;所述第二挂钩部311适于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部111内。

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111对第二挂钩部311限位,防止第二挂钩部311在第一铰接部11的侧壁上发生滑动;所述第一限位部111例如但不限于采用开槽或开孔的方式实现。

所述第二铰接部21上设有第二限位部211;所述第二限位部21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挂钩部310相适配的第一卡部212,其另一侧设有与第二挂钩部311相适配的第二卡部213;所述第二挂钩部311适于穿过第二卡部213后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部111内;以及第一挂钩部310与第二挂钩部311适于沿所述第二限位部211的长度方向互相靠近。

具体的,所述第一挂钩部310适于插入第一卡部212内,通过第一卡部212对第一挂钩部310限位,防止第一挂钩部310在第二铰接部21的侧壁上发生滑动;通过所述第二卡部213,便于第二挂钩部311穿过后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部111内;所述第二限位部211例如但不限于采用开槽或开孔的方式实现。

所述弹性组件3还包括:限位件32;所述限位件32包括:限位盖320以及位于该限位盖320内表面的立柱321;所述立柱321适于从U形弹性部312的中间穿过后,再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10、第一通孔110;以及所述限位盖320适于盖合所述U形弹性部312,并对弹性件31进行固定限位。

具体的,通过所述限位盖320将所述弹性件31隐藏起来,减少弹性件的磨损,提高弹性件的使用寿命,还能避免外露的弹性件伤到操作人员,而且也更加美观,同时通过所述限位盖320能够将弹性件31固定限位在第二铰接部21的外侧面上,防止弹性件31在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中,弹出掉落;所述限位盖320的盖沿323的高度略大于第一挂钩部310的长度,从而即能将所述弹性件31隐藏起来,又能将弹性件31固定限位在第二铰接部21的外侧面上;通过所述立柱321能够将弹性组件3与第一、第二钳臂连接在一起。

所述限位盖320和立柱321上设有贯穿的通孔322;一铰接件穿设所述通孔322后,依次将限位件32、弹性件31、第二钳臂2和第一钳臂1铰接在一起。

具体的,为了提高弹性组件3与第一、第二钳臂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限位盖320和立柱321上设有贯穿的通孔322,以便于通过一铰接件将弹性组件3与第一、第二钳臂连接在一起;所述铰接件例如但不限于采用铆钉组件、螺纹组件或冲压组件等。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