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备缓冲垫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8238发布日期:2019-07-19 21:59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备缓冲垫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备缓冲垫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在生产、装配、运输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会出现跌落、撞击等意外情况,当这些意外发生时,电机往往因撞击力过大而使部分零件失效,甚至产生致命缺陷。本专利所描述的缓冲垫,以极小的成本解决了产品的致命缺陷,提高了产品质量,极大地降低了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备缓冲垫的电机,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备缓冲垫的电机,包括机壳、转子、前端盖、后端盖和二个缓冲垫,所述机壳中心设置有机轴,所述转子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轴上,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安装于所述机壳的前、后侧,且所述机轴贯穿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设置,该二个缓冲垫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且该二个缓冲垫另一侧抵靠有二个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两端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边短于所述直角梯形的下底边,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边抵靠所述轴承的外圈,所述直角梯形的下底边抵靠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内侧。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采用硫化硅橡胶注塑成型。

相比于现有技术,它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通过在电机两端盖和轴承间装配缓冲垫,有效解决了电机因跌落、撞击产生的损伤,并且缓冲垫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直角梯形的上底边短于直角梯形的下底边,直角梯形的上底边抵靠轴承的外圈,使得缓冲垫避免与轴承内圈相接触,降低了轴承承受的载荷,直角梯形的下底边抵靠前端盖和后端盖内侧,使得缓冲垫增大与端盖接触的面积,以增加其吸收跌落冲击力。

2、缓冲垫采用硫化硅橡胶注塑成型,不仅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而且具有较强弹性,在电机正常运行时可以减小电机的震动和噪音,进一步提升电机的运行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查阅图1至图3,一种装备缓冲垫的电机,包括机壳1、转子2、前端盖3、后端盖4和二个缓冲垫5,所述机壳1中心设置有机轴6,所述转子2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轴6上。

所述前端盖3和后端盖4分别安装于所述机壳1的前、后侧,且所述机轴6贯穿所述前端盖3和后端盖4设置,该二个缓冲垫5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前端盖3和后端盖4上,且该二个缓冲垫5另一侧抵靠有二个轴承7。

请查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5两端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具体地,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边短于所述直角梯形的下底边。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边抵靠所述轴承7的外圈,由于与轴承外圈接触的面积较小,并且由于轴承的内圈是转动的,同时轴承的保持架及密封圈均不能承受较大的载荷,故缓冲垫避免与轴承内圈及保持架接触。

所述直角梯形的下底边抵靠所述前端盖3和后端盖4内侧,使得缓冲垫5与前端盖和后端盖接触的面积较大,以增加其吸收冲击力的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5采用硫化硅橡胶注塑成型,不仅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而且具有较强弹性,在电机正常运行时可以减小电机的震动和噪音,进一步提升电机的运行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