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电机及其电机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8204发布日期:2019-07-19 21:5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电机及其电机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电机及其电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离心式压缩机电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需要持续对电机进行冷却,防止电机温度过高产生退磁、烧毁等失效现象。通常,电机的冷却一般采用液态冷媒进行冷却,通过低温冷媒来吸收电机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吸热后的冷媒气化之后从电机内部排出。这样,在离心机运行中,不断的有液态冷媒输入到压缩机电机中,同时吸热气化后的冷媒不断从电机中排出,构成一个完整的冷却回路,以实现对电机的持续冷却。

目前,离心压缩机上很多是采用在电机壳体上开设环形流道来实现对电机均匀冷却的功能,通过在电机壳体上开设一个进液孔,并与液态冷媒管路连接起来。当离心机启动时,低温的液态冷媒就不断地从这个进液口进入到电机壳体里面的环形流道,并沿着电机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对电机进行持续的冷却,最后从电机另一端的回气孔排出,排出的气态冷媒会再次通过冷凝变成低温液态冷媒,并再次进入电机的环形流道中。

上述的这种单侧进液、单侧回气的电机冷却结构普遍应用在离心压缩机领域。但是,当离心机运行在大负荷工况下时,电机发热量特别大,单侧进液的液态冷媒在环形流道中通过时,很快被气化,这样在电机另一端的部分环形流道中气态冷媒对这一段的电机没有冷却效果,将导致电机出现局部高温,严重时将导致机组高温停机保护,甚至电机烧毁等,影响电机的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电机出现局部高温导致影响电机运行可靠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避免出现局部高温的压缩机电机及其电机冷却结构。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具有至少两个独立的冷媒流道,每个所述冷媒流道均具有冷媒进口以及冷媒出口;以及

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中,至少两个所述冷媒流道沿轴向方向覆盖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流道呈环形,至少两个所述冷媒流道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流道呈螺旋形,至少两个所述冷媒流道的旋向相同,各所述冷媒流道的所述冷媒进口沿轴向方向和/或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流道呈螺旋形,至少两个所述冷媒流道的旋向相反,旋向相反的至少两个所述冷媒流道的所述冷媒进口分设于所述壳体组件的轴向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冷媒流道的所述冷媒进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中部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冷媒流道沿轴向方向的长度相同或相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具有至少两个回气口,每一所述回气口通过所述壳体组件的安装腔室与对应的所述冷媒出口连通;

所述电机冷却结构还包括至少两组管路组件,每组所述管路组件包括冷媒进管及冷媒出管,所述冷媒进管安装于所述冷媒进口,所述冷媒出管安装于所述回气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冷却结构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门设置于所述冷媒进管,用于调节所述冷媒进管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冷媒进管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阀的数量比所述冷媒进管的数量少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冷却结构还包括检测控制件,所述检测控制件用于接收所述电机冷却结构的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并与所述开关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开关阀调节所述冷媒进管的开度或控制所述开关阀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件集成于所述开关阀,或者独立于所述开关阀。

一种压缩机电机,包括制冷系统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所述制冷系统为所述电机冷却结构提供冷却的冷媒,并回收吸热后的冷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电机及其电机冷却结构,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壳体组件的内壁的冷媒流道,冷媒流道中的冷媒吸收定子组件的热量后,从冷媒出口流出壳体组件。至少两个冷媒流道沿轴向方向可以覆盖定子组件的外周,增加冷媒与定子组件的接触面积,避免冷媒被气化,以使得定子组件的每一处都可与液态的冷媒接触。有效的解决目前电机出现局部高温导致影响电机运行可靠性的问题,以保证定子组件的冷却效果,使得电机冷却结构的整体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避免出现局部高温,保证电机冷却结构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电机冷却结构;

110-壳体组件;

111-冷媒流道;

1111-第一冷媒流道;

1112-第二冷媒流道;

112-机壳;

113-前端盖;

114-前轴承;

115-后端盖;

116-后轴承;

117-后盖板;

120-定子组件;

121-定子铁芯;

122-前定子线包;

123-后定子线包;

130-转子组件;

140-管路组件;

141-第一冷媒进管;

142-第一冷媒出管;

143-第二冷媒进管;

144-第二冷媒出管;

150-开关阀;

200-制冷系统;

210-压缩机;

220-冷凝器;

23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电机及其电机冷却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结构100。该电机冷却结构100应用于压缩机电机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冷却结构100能够使其整体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避免出现局部高温,保证电机冷却结构100可靠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冷却结构100包括壳体组件110以及定子组件120。而且,电机冷却结构100还包括转子组件130。壳体组件110的内壁具有至少两个独立的冷媒流道111,每个冷媒流道111均具有冷媒进口与冷媒出口。定子组件120设置于壳体组件110中,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沿轴向方向的覆盖定子组件120的外周。

壳体组件110起防护作用,避免外界杂物进入,同时还能避免冷媒泄漏。定子组件120与转子组件130均安装于壳体组件110中,并且,定子组件120位于转子组件130的外侧。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图1中的左侧为前,右侧为后。可选地,定子组件120的外周与壳体组件110的内壁紧贴。示例性地,壳体组件110包括机壳112以及设置于机壳112前后两端的前端盖113、后端盖115及后盖板117。后端盖115盖设于机壳112、前端盖113以及后盖板117围设成安装腔室,定子组件120与转子组件130均安装于壳体组件110的安装腔室中。并且,壳体组件110还包括前轴承114与后轴承116。前轴承114与前端盖113形成转子组件130的前支撑部件,后轴承116、后端盖115以及后盖板117形成转子组件130的后支撑部件,以使得转子组件130可靠转动。示例性地,定子组件120包括顺次设置的前定子线包122、定子铁芯121以及后定子线包123。并且,定子组件120与转子组件130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

定子组件120与转子组件130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保证压缩机电机的可靠运行,需要对吸收热量,以降低定子组件120的温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冷却结构100在壳体组件110的内壁设置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中用于流通冷媒。这样可以冷媒可以吸收定子组件120的热量,以降低定子组件120的温度。具体的,冷媒流道111设置于壳体组件110的机壳112的内壁。

而且,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之间独立。这样,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可以分别对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增加冷媒流道111与定子组件120的接触面积,保证定子组件120的冷却效果。同时,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沿轴向方向覆盖定子组件120的外周。也就是说,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完全覆盖住定子组件120,以使得定子组件120的每一处都可与液态冷媒接触。这样即使某一处的冷媒被气化后,还有其他的液态冷媒流过,对定子组件120进行吸热,以避免定子组件120存在冷却盲区,保证定子组件120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冷却结构100工作时,转子组件130高速旋转,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壳体组件110的内壁的冷媒流道111,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对持续发热的定子铁芯121进行冷却,吸收定子铁芯121的热量后,从冷媒出口流出壳体组件110。而且,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沿轴向方向可以覆盖定子组件120的外周,增加冷媒与定子组件120的接触面积,避免冷媒被气化,以使得定子组件120的每一处都可与液态的冷媒接触。有效的解决目前电机出现局部高温导致影响电机运行可靠性的问题果,使得电机冷却结构100的整体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避免出现局部高温,保证电机冷却结构100可靠运行。

可选地,壳体组件110还具有至少两个回气口,每一冷媒出口与对应的回气口连通。冷媒出口通过壳体组件110的安装腔室与对应的回气口连通,这样,冷媒从冷媒流道111流出口,可以在壳体组件110的安装腔中对定子包线冷却后再流出,可以保证定子组件120的冷却效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冷媒出口直接将冷媒送出。

可以理解的,冷媒流道111的形状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供冷媒流动即可。示例性地,冷媒流道111的形状为环形或螺旋形。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冷媒流道111的形状也可为曲线形和/或折线形等。

在一实施例中,冷媒流道111呈环形设置,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冷媒流道111的形状为独立的圆环。各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冷媒流道111后,流动一周后从冷媒出口流出。而且,各个冷媒流道111独立通入冷却的冷媒。也就是说,吸热后的冷媒不会进入其他冷媒流道111中。即吸收定子组件120热量后的冷媒被送出冷媒流道111后,不会在吸收定子组件120的热量。这样即使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被气化,也不会影响定子组件120其他部位的散热效果。

这样,无论冷媒从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前侧向后侧流动还是从后向前流动,各个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都会只能在对应的冷媒流道111中流动,而不会进入其他的冷媒流道111中。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冷媒流道111都能够使用液态的冷媒对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避免电机冷却结构100出现局部高温,保证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冷媒流道111呈螺旋形。也就是说,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与冷媒出口处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样冷媒沿冷媒流道111流动时,冷媒可以对冷媒流道111覆盖区域的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以降低定子组件120的温度。而且,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的旋向相同,各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沿轴向方向和/或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各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可以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也可以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还可以既沿轴向方向又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而且,多个旋向相同的冷媒流道111可以同时吸收定子组件120的热量。可以理解的,由于定子组件120的散热量一定,各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会吸收较少的热量。这样,冷媒从冷媒进口流动到冷媒出口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冷媒被气化,即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在冷媒出口处也能够吸收定子组件120产生的热量。

可选地,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可以各冷媒流道111对定子组件120的某个区域独自冷却。示例性地,将定子组件120沿轴向方向分成多段,每一段对应一个螺旋形的冷媒流道111。由于冷媒流道111的冷却范围有限,冷媒对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时,可以保证每个冷媒流道111都能够使用液态的冷媒对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即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在冷媒出口处也能够吸收定子组件120产生的热量,避免电机冷却结构100出现局部高温,保证冷却效果。还可以各冷媒流道111同时对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也就是说,各冷媒流道111在轴向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这样可以增加冷媒与定子组件120的接触面积。这样,冷媒从冷媒进口流动到冷媒出口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冷媒被气化,即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在冷媒出口处也能够吸收定子组件120产生的热量。

可选地,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各冷媒流道111在轴向方向的投影重合。这样可以增加冷媒与定子组件120的接触面积。这样,冷媒从冷媒进口流动到冷媒出口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冷媒被气化,即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在冷媒出口处也能够吸收定子组件120产生的热量。

当然,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既沿轴向方向又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由于上文中已经提及冷媒进口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方案,其设置原理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冷媒流道111呈螺旋形,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的旋向相反,旋向相反的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分设于壳体组件110的轴向两端。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位于壳体组件110的前端,冷媒出口位于壳体组件110的后端,即冷媒从前向后流动。再一个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位于壳体组件110的后端,冷媒出口位于壳体组件110的前端,即冷媒从后向前流动。可选地,若还有其余的冷媒流道111,其余冷媒流道111的设置形式可以与上两个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冷媒从前向后流动时,低温的冷媒可以对前端的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若该冷媒流道111中的冷媒在后端被气化,由于还有冷媒从后向前流动,该低温的冷媒可以对后端的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气化的冷媒无法冷却定子组件120的情况,进而避免电机冷却结构100出现局部高温情况,保证定子组件120的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冷媒流道1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冷媒流道1111以及第二冷媒流道1112。相应的回气口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回气口与第二回气口。第一冷媒流道1111呈螺旋状从前向后延伸,第二冷媒流道1112呈螺旋状从后向前延伸。第一回气口位于壳体组件110的后端,第二回气口位于壳体组件110的前端。电机冷却结构100运行时,转子组件130高速旋转,低温的液态冷媒从前端的冷媒进口进入到壳体组件110内壁的第一冷媒流道1111中,对持续发热的定子铁芯121进行冷却,冷却完气化后的冷媒从第一冷媒流道1111的冷媒出口流出,并对后定子线包123冷却,随后沿着回气口流出。同理,低温的液态冷媒从后端的冷媒进口进入到壳体组件110内壁的第二冷媒流道1112中,对持续发热的定子铁芯121进行冷却,冷却完气化后的冷媒从第二冷媒流道1112的冷媒出口流出,并对前定子线包122冷却,随后沿着回气口流出。其中,图1所示额箭头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通过第一冷媒流道1111与第二冷媒流道1112的配合可以保证定子组件120的冷却,解决电机定子结构冷却量不足或冷却不均匀的缺陷,保证电机冷却结构100运行时的整体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局部高温,从而保证压缩机电机的可靠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至少一个冷媒流道111的冷媒进口设置于壳体组件110的中部区域。也就是说,在通过单独的冷媒流道111对定子组件120的中部区域进行冷却,进一步保证定子组件120的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各冷媒流道111沿轴向方向的长度相同或相异。可选的,可以将各个冷媒流道111进行组合,使得每一冷却流道可以只对某一区域的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保证冷却效果。当然,也可各个冷媒流道111的冷却范围存在至少部分重合,以增加冷媒与定子组件120的接触面积,保证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冷却结构100还包括至少两组管路组件140,每组管路组件140包括冷媒进管及冷媒出管,冷媒进管安装于冷媒进口,冷媒出管安装于回气口。管路组件140用于实现冷媒的输入与回收。具体的,低温的液态冷媒通过冷媒进管经冷媒进口被输送至冷媒流道111,从冷媒流道111中流出的气态和/或液态冷媒可以经回气口进入冷媒出管被送出。

本实施例中,至少两组管路组件140包括第一管路组件以及第二管路组件。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冷媒进管141以及第一冷媒出管142,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二冷媒出管144。第一冷媒进管141安装于第一冷媒进口,第一冷媒出管142安装于第一回气口。第二冷媒进管143安装于第二冷媒进口,第二冷媒出管144安装于第二回气口。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冷却结构100还包括开关阀150,开关阀150门设置于冷媒进管,用于调节冷媒进管的开度以及控制冷媒进管的通断。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电机冷却结构100的需求选择冷媒流道111工作的数量。可以理解的,当电机冷却结构100负荷较大时,可以全部开启开关阀150,以使各个冷媒流道111中均具有冷媒,以保证具有足够的冷媒进行冷却散热,保证电机的可靠运行。当电机冷却结构100负荷较小时,可以只保持一个冷媒流道111中流动冷媒。当电机冷却结构100正常运行时,可以选择冷媒流道111中流动冷媒的数量和/或调节开关阀150的开度,以适当调整冷媒流量。

在一实施例中,开关阀150的数量比冷媒进管的数量少一个。由于需要保证至少一个冷却流道中的冷媒对定子组件120进行冷却,可以在其余冷媒进管上均设置开关阀150。本实施例中,只在第二冷媒进管143上设置开关阀150。示例性地,开关阀150可以为电磁阀。当然,开关阀150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通断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冷却结构100还包括检测控制件,检测控制件用于接收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并与开关阀150电连接,以控制开关阀150调节冷媒进管的开度或控制开关阀150的通断。可以理解的,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冷媒需求通过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检测控制件可以直接检测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也可以接收压缩机电机的机组显示屏上显示的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示例的,检测控制件为传感器。

值得说明的是,将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信息作为控制信号,来根据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实际工作的不同工况、不同转速来匹配参与冷却的冷媒流道111个数,即控制冷媒进管处开关阀150的启闭及开度,来自适应地调节冷媒对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冷却情况,保证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液态冷媒对电机冷却结构100进行冷却降温,同时也保证了冷却量分配的合理性,避免了机组制冷量的浪费,使机组一直处在高效可靠的运行状态中。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电机冷却结构100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一:当电机冷却结构100工作在小负荷工况条件下时,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实际转速和实际功率不高,此时,机组显示屏上显示的实际频率和实际功率大小信息将会直接传到检测控制件上。检测控制件可以控制开关阀150动作,而在小负荷下,开关阀150将保持常闭,以避免过多液态冷媒影响制冷效率。此时,液态冷媒将通过第一冷媒进管141进入第一冷媒流道1111,低温的液态冷媒在第一冷媒流道1111中对定子铁芯121进行冷却,冷却后气化的冷媒还会对后定子线包线冷却,随后第一回气口流出。

工作状态二:当电机冷却结构100工作在中等负荷工况条件下时,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实际转速和实际功率基本在中等正常的大小。此时实际频率和实际功率信息反馈至检测控制件中,并将开关阀150开启并保持一定的开度,开度大小主要由电机冷却结构100实时的工作状态决定。当实际转速和实际功率相对偏大时则开关阀150的开度稍大,流量也就稍大。当实际转速和实际功率相对偏小时则开关阀150的开度偏小,流量也就偏小,以避免单侧冷却带来的冷却不均匀问题,保证定子铁芯121上前后两端都能得到充分冷却。此时,液态冷媒将同时通过第一冷媒进管141与第二冷媒进管143,分别进入到第一冷媒流道1111和第二冷媒流道1112中,并行的在对应的冷媒流道111中对定子铁芯121进行冷却,其中两流道中的冷媒是对流的,更有利于换热,从而可以更好地对电机进行冷却。冷却后气化的冷媒分别从前后的第一回气口和第二回气口流出。

工作状态三:当电机冷却结构100工作在大负荷工况条件下时,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实际转速和实际功率基本在额定值附近甚至以上,处于满载或过载的工作状态,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发热量非常大且发热速度也非常快,此时电机频率和功率信息反馈至检测控制件中,将开关阀150开启并保持最大开度,此时流量是最大的,以保证电机冷却结构100在大负荷下有足够的液态冷媒对电机进行冷却散热,保证电机运行的可靠性。此工作状态下的冷却流程与工作状态二一样,只是在此状态下开关阀150是始终保持全开的,即始终是最大的冷却流量进入到两侧的冷媒流道111中。

上述的三种工作状态是可以根据具体的工况进行实时的自适应调节和切换的,当检测到机组卸载至小负荷工况时,开关阀150将自动关闭,减少制冷量的浪费,即工作状态一。当机组加载至中等负荷左右时,开关阀150将自动开启至一定开度,保证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冷却均匀性,即工作状态二。当机组过载运行时,开关阀150将保持全开,保证电机冷却结构100能够快速和可靠的冷却下来,即工作状态三。采用多个冷媒流道111配合检测控制件以及开关阀150后,可以使电机冷却结构100冷却的调节范围变得更大,可以很好的适应小负荷和大负荷等不同工况条件,能够保证电机冷却结构100运行时有充足和均匀冷却,保证机组可靠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控制件集成于开关阀150,或者独立于开关阀150。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冷却结构100设置多个冷媒流道111,并通过检测控制件机组运行参数信息来控制冷媒进管处的开关阀150的启闭及开度,从而自适应地调节和控制进行冷媒流道111的数量和液态冷媒的流量,提高了控制精度和速度,使控制体系更具柔性。这样可以解决因冷却量不够或冷却不均匀导致的电机超温烧坏、退磁等相关问题,进而保证电机冷却结构100冷却的可靠性,同时也提升了电机冷却结构100冷却控制的快速性的准确性,实现了实时自适应的冷却流量调节和控制,进而保证压缩机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确保压缩机电机一直处于高效可靠的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冷却结构100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

根据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调节各冷媒流道111中冷媒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冷却结构100的控制方将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信息作为控制信号,来根据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实际工作的不同工况、不同转速来匹配参与冷却的冷媒流道111个数,即控制冷媒进管处开关阀150的启闭及开度,来自适应地调节冷媒对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冷却情况,保证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液态冷媒对电机冷却结构100进行冷却降温,同时也保证了冷却量分配的合理性,避免了机组制冷量的浪费,使机组一直处在高效可靠的运行状态中。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调节各冷媒流道111中冷媒的流量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比较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与电机冷却结构100的预设值;

若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小于预设值,控制一个冷媒流道111流通冷媒,关断其余冷媒流道111;

若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等于预设值,调节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的开度;

若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大于预设值,控制至少两个冷媒流道111流通冷媒。

可以理解的,这里的预设值是指额定转速与额定功率。当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小于预设值,即为电机冷却结构100工作在小负荷工况。此时,开关阀150将保持常闭,通过第一冷媒进管141输送冷媒。当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等于预设值,即为电机冷却结构100工作在中等负荷工况。此时,开关阀150开启并保持一定的开度,开度大小主要由电机冷却结构100实时的工作状态决定,通过第一冷媒进管141与第二冷媒进管143根据开度同时输送冷媒。当实际转速和/或实际功率大于预设值,即为电机冷却结构100工作在大负荷工况。此时,开关阀150全开,通过第一冷媒进管141与第二冷媒进管143同时输送冷媒。其具体控制方式已在上文详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电机,包括制冷系统2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机冷却结构100,制冷系统200为电机冷却结构100提供冷却的冷媒,并回收吸热后的冷媒。制冷系统200包括压缩机210、冷凝器220和蒸发器230。压缩机210连接冷凝器220与蒸发器230,冷凝器220与至少两个管路组件140的冷媒进管连接,蒸发器230与至少两个管路组件140的冷媒出管连接。这样,从冷媒出管送出的冷媒流至蒸发器230中,然后经过压缩机210的压缩后输出到冷凝器220中冷凝,冷凝后的低温液态冷媒再次通过冷媒进管输送至冷媒流道111中。可以理解的,制冷系统200与电机冷却结构100的冷媒流道111形成完成的冷却回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