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193发布日期:2019-06-26 01:2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

电气控制柜上的元器件通常都比较多,需要在通风较好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运行,但是有些工厂在生产运作时,产生的粉尘比较多,这些灰尘在电气控制柜内积累比较多时,会导致电气控制柜内母排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影响电气控制柜正常运行,并且一些地区的空气较为潮湿,潮湿空气进入电气控制柜内以后,会导致电气控制柜内的元器件受潮而损坏,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短路的情况,为此,提出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防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防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载板,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侧为开口的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粗效过滤网和精细过滤网,所述粗效过滤网位于精细过滤网的一侧位置处,所述过滤盒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集灰盒,所述集灰盒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除尘滤芯,所述第一导气管远离过滤盒的一端延伸至箱体内并与集灰盒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位于集灰盒的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除湿罐,所述除湿罐内固定安装有金属网桶,所述金属网桶内放置有干燥剂,所述除湿罐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集灰盒内并与除尘滤芯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位于除湿罐的一次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负压风机,所述除湿罐远离第二导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三导气管的另一端与负压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散气盒,所述负压风机的排风口固定连接有第四导气管的一端,所述第四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散气盒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排风口相对应的排风扇,所述箱体上铰接有箱门。

优选的,所述散气盒的底部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金属网桶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且四个支撑柱呈矩形分布,四个支撑柱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垫板。

优选的,所述箱门的内侧面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上固定套设有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船型开关和第二船型开关。

优选的,所述第四导气管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远离排风口的一侧外壁均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该装置通过箱体、载板、过滤盒、粗效过滤网、精细过滤网、第一导气管、集灰盒、除尘滤芯、除湿罐、金属网桶、干燥剂、第二导气管、第三导气管、负压风机、第四导气管和散气盒相配合,启动负压风机运行时,外部空气会进入到过滤盒内,粗效过滤网过滤后可将空气中的絮状物和大颗粒杂物过滤掉,精细过滤网可将空气中的小颗粒灰尘过滤掉,随后空气会经第一导气管进入到集灰盒内,除尘滤芯可将空气中的细微灰尘过滤掉,空气经过除湿罐内时,除湿罐中的干燥剂可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随后干净且干燥的空气会依次经第三导气管、负压风机和第四导气管进入到散气盒中;

通过箱体、载板、散气盒、排风口、排风扇、箱门、凸筋和密封条相配合,干净且干燥的空气进入到散气盒内后,会通过散气盒上的多个气孔向下均匀的喷出,以供电气控制柜通风用,排风扇运行时,可将箱体内混有电气控制柜产生的热量通过排风口的空气排出到箱体外面,箱门关闭状态下凸筋上设置的密封条与箱体的内壁相接触,可保证外部空气及灰尘不会进入到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用性高,能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和水分,使电气控制柜运行在干燥且无尘的通风环境中,确保电气控制柜不受灰尘和湿气浸染,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处放大图。

图中:1、箱体;2、载板;3、过滤盒;4、粗效过滤网;5、精细过滤网;6、第一导气管;7、集灰盒;8、除尘滤芯;9、除湿罐;10、金属网桶;11、干燥剂;12、第二导气管;13、第三导气管;14、负压风机;15、第四导气管;16、散气盒;17、排风口;18、排风扇;19、箱门;20、凸筋;21、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防护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载板2,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侧为开口的过滤盒3,过滤盒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粗效过滤网4和精细过滤网5,粗效过滤网4位于精细过滤网5的一侧位置处,过滤盒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6,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集灰盒7,集灰盒7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除尘滤芯8,第一导气管6远离过滤盒3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并与集灰盒7固定连接,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位于集灰盒7的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除湿罐9,除湿罐9内固定安装有金属网桶10,金属网桶10内放置有干燥剂11,除湿罐9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12的一端,第二导气管12的另一端延伸至集灰盒7内并与除尘滤芯8的出风口固定连接,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位于除湿罐9的一次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负压风机14,除湿罐9远离第二导气管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气管13的一端,第三导气管13的另一端与负压风机14的进风口固定连接,箱体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散气盒16,负压风机14的排风口固定连接有第四导气管15的一端,第四导气管15的另一端与散气盒16固定连接,箱体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排风口17,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排风口17相对应的排风扇18,箱体1上铰接有箱门19;

散气盒16的底部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气孔,金属网桶10为不锈钢材质,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且四个支撑柱呈矩形分布,四个支撑柱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垫板,箱门19的内侧面设置有凸筋20,凸筋20上固定套设有密封条21,箱体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船型开关和第二船型开关,第四导气管15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远离排风口17的一侧外壁均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箱体1、载板2、过滤盒3、粗效过滤网4、精细过滤网5、第一导气管6、集灰盒7、除尘滤芯8、除湿罐9、金属网桶10、干燥剂11、第二导气管12、第三导气管13、负压风机14、第四导气管15和散气盒16相配合,启动负压风机14运行时,外部空气会进入到过滤盒3内,粗效过滤网4过滤后可将空气中的絮状物和大颗粒杂物过滤掉,精细过滤网5可将空气中的小颗粒灰尘过滤掉,随后空气会经第一导气管6进入到集灰盒7内,除尘滤芯8可将空气中的细微灰尘过滤掉,空气经过除湿罐9内时,除湿罐9中的干燥剂11可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随后干净且干燥的空气会依次经第三导气管13、负压风机14和第四导气管15进入到散气盒16中;通过箱体1、载板2、散气盒16、排风口17、排风扇18、箱门19、凸筋20和密封条21相配合,干净且干燥的空气进入到散气盒16内后,会通过散气盒6上的多个气孔向下均匀的喷出,以供电气控制柜通风用,排风扇18运行时,可将箱体1内混有电气控制柜产生的热量通过排风口17的空气排出到箱体1外面,箱门19关闭状态下凸筋20上设置的密封条21与箱体1的内壁相接触,可保证外部空气及灰尘不会进入到箱体1内;本实用新型实用性高,能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和水分,使电气控制柜运行在干燥且无尘的通风环境中,确保电气控制柜不受灰尘和湿气浸染,防护效果好。

工作原理:粗效过滤网4的网孔尺寸为30目,精细过滤网5的网孔尺寸为120目,第一船型开关和第二船型开关的型号均为SJ3-121,第一船型开关、负压风机14及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构成闭合回路,第二船型开关、排风扇18及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依次连接构成闭合回路,使用时,将电气控制柜放置到箱体1内的载板2上,通过第一倒顺开关启动负压风机14运行时,外部空气会进入到过滤盒3内,经粗效过滤网4过滤后可将空气中的絮状物和大颗粒杂物过滤掉,精细过滤网5可将空气中的小颗粒灰尘过滤掉,随后空气会经第一导气管6进入到集灰盒7内,除尘滤芯8可将空气中的细微灰尘过滤掉,干净的空气随后会通过第二导气管12进入到除湿罐9内,除湿罐9中的干燥剂11可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随后干净且干燥的空气会依次经第三导气管13、负压风机14和第四导气管15进入到散气盒16中,散气盒16的底部内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干净且干燥的空气会通过多个气孔向下均匀的喷出,以供电气控制柜通风用,通过第二船型开关启动排风扇18启动时,排风扇18可将箱体1内混有电气控制柜产生的热量通过排风口17的空气排出到箱体1外面,箱门19正常状态下为关闭状态,对电气控制柜检修时可打开,凸筋20上设置的密封条21与箱体1的内壁相接触,可保证外部空气及灰尘不会进入到箱体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