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9856发布日期:2020-10-31 09: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其是具备定子(20)及转子(30)的旋转电机(1)的冷却结构,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具备:

框体(3),其收容所述定子(20)及所述转子(30);

冷却介质(9),其与所述定子(20)及所述转子(30)中的至少任一方接触来对所述一方进行冷却;

冷却机构(40),其是利用冷却水(8)来对所述冷却介质(9)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40),具有形成于所述框体(3)且设置有供所述冷却水(8)流通的冷却水流路(45)的冷却水配管(41),且所述冷却水配管(41)与所述定子(20)邻接;

制冷剂配管(81),其设置有供所述冷却介质(9)流通的制冷剂流路(82),且在隔着所述冷却水配管(41)而与所述定子(20)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冷却水配管(41)邻接;以及

制冷剂供给机构(59),其向所述制冷剂配管(81)供给所述冷却介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所述定子(20)与所述冷却水配管(41)的上方邻接,

所述制冷剂配管(81)与所述冷却水配管(41)的下方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在比所述冷却水配管(41)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贮存所述冷却介质(9)的贮存空间(5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所述制冷剂流路(82)具备:

第一流路(83),其在所述转子(30)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制冷剂配管(81)与所述冷却水配管(41)重叠的范围内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第一侧朝向第二侧延伸;以及

第二流路(84),其与所述第一流路(83)连通,且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制冷剂配管(81)与所述冷却水配管(41)重叠的范围内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向所述第一流路(83)导入与所述定子(20)及所述转子(30)中的至少任一方接触后的所述冷却介质(9),

所述第一流路(83)在绕着所述转子(30)的旋转轴线(o)的周向上设置有一对,

所述第二流路(84)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流路(8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在比所述冷却水配管(41)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贮存所述冷却介质(9)的贮存空间(55),

所述制冷剂流路(82)具备与所述贮存空间(55)连通的第三流路(85),

所述制冷剂配管(81)具备朝向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第一侧的第一侧面(81a),

在所述第一侧面(81a)设置有供所述冷却介质(9)导入的所述第一流路(83)的导入口(83a)和供从所述第一流路(83)流入到所述第二流路(84)中的所述冷却介质(9)排出的所述第二流路(84)的排出口(84a),

所述第三流路(85)具备:

第一端开口(85a),其在所述第一侧面(81a)开口,且供从所述第二流路(84)排出的所述冷却介质(9)流入;以及

第二端开口(85b),其面向所述贮存空间(55),且供流入的所述冷却介质(9)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所述冷却水流路(45)沿着绕着所述转子(30)的旋转轴线(o)的周向延伸,

所述制冷剂流路(82)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转子(30)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


技术总结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具备:框体,其收容定子及转子;冷却介质,其与定子及转子接触来进行冷却;冷却机构,其是利用冷却水来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具有形成于框体且设置有供冷却水流通的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配管,且冷却水配管与定子邻接;制冷剂配管,其设置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制冷剂流路,且在隔着冷却水配管而与定子相反的一侧与冷却水配管邻接;以及制冷剂供给机构,其向制冷剂配管供给冷却介质。

技术研发人员:渥美和弥;藤久保诚;久保田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8.03.30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