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智能上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75777发布日期:2019-11-08 21:2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信号智能上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智能上送装置。



背景技术:

当下城市长时间、大范围停电会严重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一定程度影响人们的生活体验。但是,如何有效地把控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是主网及配网都十分关注的难题。目前,在电力系统中断路器的误动和拒动是扩大停电范围和增加停电时间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对断路器、保护装置及跳合闸回路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控,确保断路器、装置及回路异常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中10kv断路器作为承接主网与配网的主要桥梁,也是直接影响客户用电主要电气设备之一。在当前主网内,大部分变电站,尤其是投运年限长、负荷重的变电站内的10kv开关柜保护装置硬接点信号(如控制回路断线、装置故障等重要信号)都是采用手牵手的形式引至公用测控装置,并归并成几个硬接点信号向监控后台和调度端上送。但归并信号上送存在问题:

(1)当某个10kv间隔检修或运行异常时保护装置发出此类等重要硬接点信号时,监控后台和调度端收到的是该装置所在段10kv母线的硬接点信号,无法对其他间隔进行有效监控,存在监控盲区;

(2)无法及时处理异常,极有可能导致越级跳闸造成事故扩大,造成大面积停电事件。

目前,新建变电站为解决此问题,在高压室设置公用测控屏,同时每一个开关柜敷设一根电缆至该公用测控屏,实现各个开关柜的硬接点信号的分别上送。但用该方法改造老站信号问题,工程量大,所需停电时间长,造成负荷长时间损失。同时改造所耗费的经济和人工成本很高,部分站由于投运年限的原因导致改造难度非常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智能上送装置,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信号智能上送装置,包括主继电器和副继电器;

所述主继电器的主触点与刀闸位置接点、运行灯串联构成主回路;

信号接点连接有分支回路,每个分支回路包括三个支路,分别为:

主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副继电器的常闭接点,

主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并联的屏蔽按钮和副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副继电器的主触点,

和异常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副继电器的数量为若干个,每个信号接点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分支回路;

其中,每个分支回路中对应一个单独的副继电器、主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屏蔽按钮、异常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运行灯和异常灯均为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每个副继电器还串联有一高阻。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每个异常灯还串联有一保护电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智能上送装置,有效消除了已知某保护有异常等着处理或有工作的情况下,调度无法监控该段母线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防止在此期间某保护异常不能被发现而发生越级跳闸造成事故扩大,造成大面积停电事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避免了要在高压室增加公用测控装置才能解决此问题,且需要停电、费用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智能上送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智能上送装置,包括主继电器和副继电器。

所述主继电器的主触点与刀闸位置接点、运行灯串联构成主回路。

信号接点连接有分支回路,每个分支回路包括三个支路,分别为:

主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副继电器的常闭接点,

主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并联的屏蔽按钮和副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副继电器的主触点,

和异常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副继电器的数量为若干个,每个信号接点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分支回路。

其中,每个分支回路中对应一个单独的副继电器、主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屏蔽按钮、异常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运行灯和异常灯均为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的,每个副继电器还串联有一高阻,即高阻rh1至高阻rhn。

每个异常灯还串联有一保护电阻,即保护电阻r1至保护电阻rn。

其中,n为自然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智能上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某个10kv间隔检修时,母线刀闸必定拉开,其相应刀闸位置接点s断开,此时运行灯l(即发光二极管l)灭,继电器k失磁。同时k常开接点断开,退出硬接点信号回路,避免监控后台和调度端收到该装置所在段10kv母线硬接点信号,规避对其他间隔硬接点信号有效监控的影响。

当某个10kv间隔运行时,母线刀闸必定合上,其相应刀闸位置接点s闭合,此时运行灯l(即发光二极管l)亮,继电器k励磁同时k常开接点闭合,投入硬接点信号回路,监控后台和调度端能有效监控运行间隔硬接点信号。

当某个10kv间隔报信号1异常时,即信号接点s1闭合,此时装置异常灯l1(即发光二极管l1)亮,该间隔发出相应的硬接点信号能正常上送,但监控后台和调度端收到的是该装置所在段10kv母线的硬接点信号,无法对该段母线其他间隔进行有效监控。此时运维人员应通知班组人员及时处理异常。对于需等备品处理的异常,可通过按屏蔽按钮s1,继电器k1励磁同时k1常开接点闭合,使继电器k1自保持,同时k1常闭接点断开,硬接点信号回路退出,从而屏蔽该间隔硬接点信号,同样规避对其他间隔硬接点信号有效监控的影响。待备品到位处理异常后,信号接点s1断开,继电器k1失磁,k1常开接点断开,k1常闭接点闭合,硬接点信号回路重新投入,同时装置异常灯l1灭。

同理,装置其他信号接点原理一致。其中,c00n和d00n为第n个分支回路的节点,a001和b001为主回路的节点,n为自然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智能上送装置,有效消除了已知某保护有异常等着处理或有工作的情况下,调度无法监控该段母线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防止在此期间某保护异常不能被发现而发生越级跳闸造成事故扩大,造成大面积停电事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避免了要在高压室增加公用测控装置才能解决此问题,且需要停电、费用高的问题;本装置立足工程实际,给行业提供了一种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不需停电、改造时间快、费用低的创新性方案。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a)”、“一个(an)”和“该(the)”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括(including)”和“具有(having)”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