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玻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3506发布日期:2019-12-10 21:4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双玻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以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于2018年12月6日提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811487725.2、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双玻光伏组件”的中国专利申请,

于2018年12月6日提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822042108.3、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双玻光伏组件”的中国专利申请,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双玻光伏组件即双面玻璃封装的光伏组件,其层压件的盖板和背板均为玻璃板。按照双玻光伏组件中所用太阳能电池种类的不同,双玻组件可分为单面双玻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为单面太阳能电池,仅组件正面可以发电),及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为双面太阳电池,组件的正面和背面均可发电)。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单面双玻光伏组件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安装方式。在层压件1的两侧长边上安装分段式边框2’,通过分段式边框2’将组件安装在支架上,其中,支架包括沿层压件1长边方向设置的纵向支架3’及沿层压件2短边方向设置的横向支架4’。

由于双面双玻组件正反两面均可发电,图1所示的安装方式中横向支架4’会影响背面光线入射,影响双玻组件背面发电量,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双面双玻组件通常采用以下的安装方式:

第一种方式:如图2所示,在层压件1的两侧长边上安装分段式边框2’,通过分段式边框2’将组件安装在纵向支架3’上,不设置横向支架4’,这种安装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双面双玻组件的载荷能力达不到5400pa的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要求。

第二种方式,如图3所示,在层压件1的四周安装边框2’,组件通过长边上的边框安装在纵向支架上,组件背面同样没有横向支架遮挡。如图4所示,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组件通常与地面成倾斜设置,组件的下侧边框会阻挡地面的光照射到组件的背面,使其发电量降低;并且下侧边框还容易积灰、积雪,积灰、积雪部位会产生热斑,不但导致组件发电量降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组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既能满足载荷能力要求,又不影响背面发电量的双玻光伏组件。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接线盒以及仅设置在所述层压件两侧长边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

所述层压件包括盖板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背板玻璃及汇流条;

所述背板玻璃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汇流条的一端与所述电池串连接,所述汇流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折弯形成折弯边后与所述接线盒连接;

所述汇流条的折弯边不与所述通孔的边缘接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以所述层压件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条的折弯边与所述通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1毫米以上。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条的折弯边与所述通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以上。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和所述第二边框的两端与所述层压件的两侧短边之间均留有距离。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以所述层压件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和/或,所述第二边框以所述层压件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边框的长度相等。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的长度占所述层压件的长边长度的50%以上。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串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为单面太阳能电池片或者双面太阳能电池片。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串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为整片太阳能电池片或者切片太阳能电池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层压件两侧长边上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

在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以所述层压件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的上端、所述第二边框的上端与所述层压件的上侧短边平齐。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所述第二边框的两端与所述层压件的两侧短边之间均留有距离。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以所述层压件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二边框以所述层压件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的长度占所述层压件长度的50%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边框双玻光伏组件,仅在层压件的两侧长边上设置边框,在安装双玻光伏组件时,通过两侧长边上的边框将组件安装在纵向支架上,并且,该双玻光伏组件中汇流条的折弯边不与背板玻璃通孔的边缘接触,如此,该双玻光伏组件在背面不设置横向支架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载荷能力要求,而且由于下侧边没有边框,不会遮挡地面的光照射到组件背面,从而不会影响双玻光伏组件的背面发电量。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的下侧边没有边框,因此不易积灰、积雪,降低了因积灰、积雪产生热斑的风险。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边框”设计还能够减轻双玻光伏组件的重量,降低双玻光伏组件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采用分段式边框的单面双玻组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2为现有采用分段式边框的双面双玻组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3为现有四周均设置边框的双面双玻组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安装方式中地面光线光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汇流条折弯边与背板通孔边缘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安装后地面光线光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中一种可选的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层压件

11太阳能电池片

12汇流条

121折弯边

13通孔

131通孔的边缘

21第一边框

22第二边框

3接线盒

4中间夹具

5边缘夹具

a1第一安装板

a2第二安装板

a3第三安装板

a4连接板

x安装孔

2’现有双玻光伏组件的边框

3’纵向支架

4’横向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边框双玻光伏组件,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的结构,如图5所示,该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1、接线盒以及仅设置在层压件1两侧长边的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层压件1的两侧短边不设置边框。

其中,层压件1包括盖板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背板玻璃及汇流条;背板玻璃上设置有通孔13。

盖板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及背板玻璃依次层叠设置,汇流条12的一端与电池串连接,汇流条12的另一端穿过通孔13并折弯形成折弯边121后与接线盒3连接。

如图6所示,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不与通孔13的边缘接触。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在安装时,通过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将双玻光伏组件安装在纵向支架上,使双玻光伏组件呈倾斜设置,层压件1的一侧短边向上(远离地面),层压件1的另一侧短边向下(靠近地面)。双玻光伏组件背面不设置横向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层压件1基本呈长方形,为了便于描述,将双玻光伏组件安装后,层压件1向上的一侧短边称为上侧边,向下的一侧短边称为下侧边;将第一边框21、第二边框22向上的一端称为上端,向下的一端称为下端,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纵向”是指与层压件1长边平行的方向,“横向”是指与层压件1短边平行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中,由于下侧边没有设置边框,因此不会遮挡地面的光照射到组件背面,从而不会影响双玻光伏组件的背面发电量。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不与背板玻璃通孔的边缘131接触,即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与背板玻璃通孔的边缘131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是指汇流条12折弯的部位,在层压件1中,汇流条12的一部分位于背板玻璃内侧,另一部分位于背板玻璃的外侧,折弯边则是连接这两部分的部位。

目前现有的双玻光伏组件中,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与背板玻璃通孔的边缘131是直接接触的,这样就容易使双玻组件在受到载荷作用时破坏背板玻璃通孔的强度,造成背板玻璃爆裂。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不与背板玻璃的通孔边缘131接触,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在仅有两侧长边设置边框,且背面没有横向支架的的情况下仍能够通过三个循环5400pa/2400pa的载荷测试,满足iec标准要求。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的下侧边没有设置边框,因此不易积灰、积雪,降低了因积灰、积雪产生热斑的风险。“双边框”的设计还能够减轻双玻光伏组件的重量,降低双玻光伏组件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与通孔的边缘13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1毫米以上,例如0.2毫米、0.3毫米、0.4毫米、0.5毫米等,进一步地可以为1毫米以上,例如1.5毫米、2毫米、2.5毫米、3毫米、3.5毫米、4毫米、4.5毫米、5毫米等。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双玻光伏组件中,通常会有两个汇流条12从通孔13中穿过并折弯,这就使得在设计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与通孔的边缘131之间的距离时需要注意,两个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之间的距离要大于零,即两个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之间不要接触。

还需要说明的是,双玻光伏组件中,背板玻璃的通孔13通常呈圆形,通孔的边缘131呈圆弧形,而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通常呈直线形,则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与通孔的边缘131之间的距离不是处处相等的,对于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条12的折弯边121与通孔的边缘131之间的距离是指二者之间的最小距离(如图6中附图标记d所指示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可以以层压件1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即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齐。

当然,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也可不以层压件1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边框21的两端和第二边框22的两端与层压件1的两侧短边之间均留有距离。

第一边框21也可以仅上端(或下端)与层压件1的上侧边(或下侧边)之间留有距离。第二边框22也可以仅上端(或下端)与层压件1的上侧边(或下侧边)之间留有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边框21可以以层压件1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第二边框22也可以以层压件1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

第一边框21的长度和第二边框22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的长度占层压件1的长边长度的比例可以为50%以上,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5%、100%等。对于不同版型组件来说,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的长度可以做适应性调整。例如,对于60片版型组件,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的长度占层压件1的长边长度的比例为可以为50%以上(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5%、100%等);对于72片版型组件,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的长度占层压件1的长边长度的比例为可以为60%以上(例如60%、65%、70%、75%、80%、85%、90%、95%、100%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边框21、第二边框22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常规的边框结构均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边框结构。具体来说,边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a1、第二安装板a2和第三安装板a3,以及连接第一安装板a1、第二安装板a2、第三安装板a3的连接板a4,其中,连接板a4与第一安装板a1、第二安装板a2、第三安装板a3垂直。层压件1边缘设置在第一安装板a1和第二安装板a2之间,可以通过硅胶等密封胶将层压件1与第一安装板a1和第二安装板a2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边框双玻光伏组件在安装时,采用现有双玻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安装即可。例如,可以如图7所示,相邻两个双玻光伏组件之间通过中间夹具4与纵向支架3’固定,位于最外侧的双玻光伏组件的外侧边通过边缘夹具5与纵向支架3’固定。其中,中间夹具4(边缘夹具5)将双玻光伏组件的边框压在纵向支架3’上,并且中间夹具4(边缘夹具5)和纵向支架3’上还对应设置有安装孔,螺栓穿过安装孔将中间夹具4(边缘夹具5)与纵向支架3’固定,从而将双玻光伏组件与纵向支架3’固定。

或者,如图9所示,在边框的第三安装板a3上设置安装孔x,螺栓穿过第三安装板a3上的安装孔x和纵向支架3’上的安装孔,直接将双玻光伏组件与纵向支架3’固定。

双玻光伏组件中通常包括多串电池串,每串电池串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片11,多个太阳能电池片11通过互连条连接,汇流条12则通过与互连条连接来收集电池串的电流。

太阳能电池片11可以为单面太阳能电池片或者双面太阳能电池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结构不仅适用于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对于单面双玻光伏组件同样适用。

太阳能电池片11可以为整片太阳能电池片也可以为切片太阳能电池片。整片太阳能电池片是指呈正方形或者切角正方形的电池片,切片太阳能电池片是对整片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切割得到,形状可以呈长方形,切割比例可以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上文中提到的60片版型组件和72片版型组件中60片、72片即是指整片太阳能电池片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盒3的位置可根据组件版型确定。

对于一些版型的组件来说,接线盒3靠近层压件1的一侧短边设置,例如整片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需要说明的是,该类型双玻光伏组件在安装时,靠近接线盒3的一侧短边向上,远离地面。

对于一些版型的组件来说,接线盒3设置在层压件1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例如半片(二分之一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

可以理解的是,背板玻璃上的通孔13的位置与接线盒3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玻光伏组件中,太阳能电池片11之间还可通过“叠瓦”方式排列,即同一串电池串中相邻太阳能电池片的边缘重叠。对于采用“叠瓦”方式排列的双玻光伏组件来说,接线盒设置在层压件1背面且靠近层压件1的一侧长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1和分别设置在层压件1两侧长边上的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

可选地,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以层压件1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

可选地,第一边框21的上端、第二边框22的上端与层压件1的上侧短边平齐。

可选地,第一边框21的两端、第二边框22的两端与层压件1的两侧短边之间均留有距离。

可选地,第一边框21以层压件1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第二边框22以层压件1的横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