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束线功能的移动检修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0753发布日期:2019-10-13 00:5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束线功能的移动检修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束线功能的移动检修电源箱,属电力检修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维修领域的户外检修过程中,常常存在检修地点与电源箱距离较远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将几个电源线盘进行拼接后,将电源引至检修地点附近进行作业。但采用该种方式时既存有安全性差的问题,又存有操作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场作业人员研发了一种检修电源箱,如授权公告号为 CN 204144727 U,名称为一种便携式移动检修电源箱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的电源箱,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源线盘拼接存有的上述问题;但该种电源箱的实质是将线盘安装在箱体内;由于线盘结构原因的限制;其在收线过程中存有电源线排列杂乱甚至缠绕打结的问题;此外现有的电源箱进行收线时,还需要人工转动手柄进行收线存有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检修电源箱,以解决现有检修电源箱存有的上述问题,以满足现场作业人员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以解决现有检修电源箱存有的电源线排列杂乱缠绕打结、收线效率低和收线劳动强度大问题的带束线功能的移动检修电源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束线功能的移动检修电源箱,它由箱体、线盘、回位卷簧、电源线、转轴、锁紧器、驱动杆、导向杆和导线器构成;箱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电源插板;电源插板连接有转接线;隔板下方箱体内通过轴承座活动装有转轴;转轴上固装有线盘;线盘之间缠绕有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从箱体上的电源线出口穿出后装有电源插头;电源线的另一端与线盘侧面设置的连接头电连接;转接线的一端穿过箱体后与线盘侧面的连接头间歇插接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转轴的一端通过回位卷簧与箱体内壁连接;转轴的另一端通过锁紧器与箱体内壁连接;转轴上方的箱体内固装有导向杆;导向杆一侧上方活动装有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通过传动齿轮和传动带与转轴连接;驱动杆上活动装有导线器;导线器与导向杆滑动连接;导线器与电源线活动连接。

所述的导线器由导线滑架、导向辊、压盖和换向卡件构成;导线滑架上对称状活动安装有导向辊;电源线从导向辊之间穿过并与其活动连接;导线滑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滑孔;导线滑架通过滑孔分别与驱动杆和导向杆滑动连接;驱动杆上方的导线滑架内通过压盖活动安装有换向卡件;换向卡件与驱动杆滑动连接。

所述的驱动杆为一体式结构;驱动杆的一端固装有传动齿轮;驱动杆上对称状设置有左换向环面和右换向环面;左换向环面和右换向环面之间的驱动杆的圆周面上均布有多个主导向块;主导向块一侧设置有副导向块;主导向块和副导向块结构一致且均为橄榄型结构;副导向块位于相邻主导向块之间的中间位置;副导向块上端和下端均延伸至主导向块之间。

所述的左换向环面和右换向环面均为弯曲的斜面。

所述的换向卡件为一体式结构;它由旋转底盘和弧形卡爪构成;旋转底盘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弧形卡爪;弧形卡爪的弧度与驱动杆圆周面弧度相一致;弧形卡爪的长度大于主导向块的长度;弧形卡爪的厚度小于相邻的主导向块和副导向块之间最窄位置的宽度。

所述的锁紧器由锁紧棘轮、锁紧棘爪、回位弹簧和控制插销构成;转轴的一端固装有锁紧棘轮;锁紧棘轮上方的箱体内通过转销活动安装有锁紧棘爪;锁紧棘爪与锁紧棘轮上的棘齿间歇卡接连接;锁紧棘爪下方的箱体上活动插接有控制插销;控制插销一端设置有支撑斜面;支撑斜面与锁紧棘爪滑动连接;控制插销的另一端延伸至外侧后通过回位弹簧与箱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带束线功能的移动检修电源箱,结构紧凑,能够实现自动收线,且在收线过程中,具备束线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检修电源箱存有的电源线排列杂乱缠绕打结、收线效率低和收线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满足了现场作业人员施工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杆、导向杆和导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线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杆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杆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卡件在驱动杆上的运动轨迹图。

图中:1、箱体,2、线盘,3、回位卷簧,4、电源线,5、转轴,6、锁紧器,7、驱动杆,8、导向杆,9、导线器,10、电源线出口,11、电源插头,12、传动带,13、传动齿轮,14、左换向环面,15、右换向环面,16、导线滑架,17、导向辊,18、换向卡件,19、滑孔,20、压盖,21、旋转底盘,22、弧形卡爪,23、锁紧棘轮,24、锁紧棘爪,25、控制插销,26、支撑斜面,27、隔板,28、电源插板,29、转接线,30、拉杆,31、万向滚轮,32、回位弹簧,33、主导向块,34、副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带束线功能的移动检修电源箱由箱体1、线盘2、回位卷簧3、电源线4、转轴5、锁紧器6、驱动杆7、导向杆8和导线器9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1)。

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拉杆30,箱体1的底部装有万向滚轮31(参见说明书附图2)。

箱体1内设置有隔板27,隔板27上设置有多个电源插板28;电源插板28连接有转接线29;隔板27下方箱体1内通过轴承座活动装有转轴5;转轴5上固装有线盘2;线盘2之间缠绕有电源线4;电源线4的一端从箱体1上的电源线出口10穿出后装有电源插头11;电源线4的另一端与线盘2侧面设置的连接头电连接;转接线29的一端穿过箱体1后与线盘2侧面的连接头间歇插接电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1)。如此设置转接线29的目的在于:以使该检修电源箱进行“收线”或“放线”过程中,将转接线29拿开使其与线盘2脱离接触,如此即可避免转接线29与线盘2发生“缠绕”的问题;而当该检修电源箱“放线”完毕后,再将转接线29与线盘2插接电连接,即可使电源插头11、电源线4和电源插板28形成一个电能传输通路,进而达到工作时传递电能的目的。

转轴5的一端通过回位卷簧3与箱体1内壁连接;在回位卷簧3弹力的作用下,转轴5发生转动后,其具备自动回位的功能。

转轴5的另一端通过锁紧器6与箱体1内壁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1);锁紧器6由锁紧棘轮23、锁紧棘爪24、回位弹簧32和控制插销25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3)。

转轴5的一端固装有锁紧棘轮23;转轴5转动时能够带动锁紧棘轮23同步转动。锁紧棘轮23上方的箱体1内通过转销活动安装有锁紧棘爪24;锁紧棘爪24能够绕转销自由转动;锁紧棘爪2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锁紧棘爪24的端头与锁紧棘轮23搭接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3);锁紧棘爪24与锁紧棘轮23上的棘齿间歇卡接连接;如此转轴5只能带动锁紧棘轮23正向转动;锁紧棘爪24能够通过锁紧棘轮23阻碍转轴5反向运动,从而使工作过程中,拉动电源线4输出一段距离后,锁紧棘爪24能够通过锁紧棘轮23阻碍转轴5反向运动;进而避免了电源线4发生“回缩”的问题。

锁紧棘爪24下方的箱体1上活动插接有控制插销25(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3);控制插销25一端设置有支撑斜面26(参见说明书附图4);支撑斜面26与锁紧棘爪24滑动连接。

控制插销25的另一端延伸至外侧后通过回位弹簧32与箱体1相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1)。在回位弹簧32的作用下,控制插销25的支撑斜面26低端位置与锁紧棘爪24接触连接;此时锁紧棘爪24与锁紧棘轮23卡接连接;当人工推动控制插销25向左运动过程中,控制插销25即可通过支撑斜面26推动锁紧棘爪24绕转销向上转动,从而使其与锁紧棘轮23脱离接触,进而达到了“解锁”转轴5,使其能够“反向转动”进行自动收线的目的。

转轴5上方的箱体1内固装有导向杆8;导向杆8为光杆结构;导向杆8一侧上方活动装有驱动杆7(参见说明书附图1);驱动杆7的一端通过传动齿轮13和传动带12与转轴5连接;转轴5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齿轮13和传动带12带动驱动杆7同步转动。

驱动杆7为一体式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5、9、10和11);驱动杆7的一端固装有传动齿轮13;驱动杆7上对称状设置有左换向环面14和右换向环面15(参见说明书附图10);左换向环面14和右换向环面15均为弯曲的斜面。

左换向环面14和右换向环面15之间的驱动杆7的圆周面上均布有多个主导向块33;主导向块33在同一直线上;主导向块33一侧设置有副导向块34(参见说明书附图10和11)。

主导向块33和副导向块34结构一致且均为橄榄型结构;副导向块34位于相邻主导向块33之间的中间位置;副导向块34上端和下端均延伸至主导向块33之间。

驱动杆7上活动装有导线器9(参见说明书附图1、5和6);导线器9由导线滑架16、导向辊17、压盖20和换向卡件18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6)。

导线滑架16上对称状活动安装有导向辊17;电源线4从导向辊17之间穿过并与其活动连接;如此工作时移动的导线滑架16即可通过导向辊17对电源线4进行引导,从而使其均匀的缠绕在线盘2上从而达到“束线”的目的。

导线滑架1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滑孔19;导线滑架16通过滑孔19分别与驱动杆7和导向杆8滑动连接(参见说明书附图6);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以使导线滑架16在驱动杆7和导向杆8的引导下,只能进行横向移动,从而避免了导线滑架16带动电源线4偏离运行轨迹问题的发生。

驱动杆7上方的导线滑架16内通过压盖20活动安装有换向卡件18(参见说明书附图6);换向卡件18能够在导线滑架16的内部自由转动。

换向卡件18为一体式结构(参见说明书附图8);它由旋转底盘21和弧形卡爪22构成;旋转底盘2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弧形卡爪22;弧形卡爪22的弧度与驱动杆7圆周面弧度相一致;弧形卡爪22的长度大于主导向块33的长度;弧形卡爪22的厚度小于相邻的主导向块33和副导向块34之间最窄位置的宽度。如此设置弧形卡爪22的目的在于:以使换向卡件18的弧形卡爪22能够顺利的呈倾斜状卡入到主导向块33和副导向块34之间(参见说明书附图10),并在主导向块33和副导向块34的驱动下,使换向卡件18带动导线器9同步动作。

该带束线功能的移动检修电源箱工作时,首先将该电源箱放置在靠近检修位置的附近;随后将电源线4的一端电源插头11拉出,最终将拉出的电源插头11插接到检修电源箱上。

在拉动电源线4过程中,电源线4在拉力的作用下,带动线盘2正向转动,线盘2正向转动过程中,缠绕在其上方的电源线4将不断穿过导线器9后输出,从而达到“正转放线”的目的;当停止拉动该检修电源箱,并将电源插头11插接到检修电源箱上时,电源线4的拉力消失,转轴5在回位卷簧3的作用下,具备“反转”的趋势,而锁紧棘爪24能够通过锁紧棘轮23阻碍转轴5反向运动,从而使转轴5及线盘2达到力的平衡,呈现停止不动的状态;随后再将转接线29与线盘2插接电连接;如此即可使电源插头11、电源线4和电源插板28形成一个电能传输通路,随后人们即可通过电源插板28给检修供电,进而达到了传输电能的目的。

当检修完毕,需进行“收线”操作时,首先将转接线29与线盘2脱离,将电源插头11与检修电源脱离;随后人工推动控制插销25向左运动使其通过支撑斜面26推动锁紧棘爪24绕转销向上转动,进而使锁紧棘爪24与锁紧棘轮23脱离接触,其进而达到了“解锁”转轴5的目的。转轴5解锁后,其在在回位卷簧3的作用下不停带动线盘2反转,线盘2反转过程中将电源线4重新缠绕,从而达到了“自动反转收线”的目的;当回位卷簧3带动线盘2完全复位,不能继续转动时,线盘2完成收线,此时松开控制插销25使其“复位”该检修电源即可进入下个工作循环过程中。

在上述转轴5 “正转放线”和“反转收线”过程中,转轴5均可通过传动齿轮13和传动带12带动驱动杆7同步同向转动。

驱动杆7转动过程中由于换向卡件18的弧形卡爪22是呈倾斜状卡入到主导向块33和副导向块34之间(参见说明书附图10)的,因此其驱动杆7带动主导向块33和副导向块34同步转动过程中,弧形卡爪22将以同一倾斜的姿态在主导向块33和副导向块34之间运动;主导向块33和副导向块34通过换向卡件18达到推动导线器9沿着导向杆8横向移动的目的;当弧形卡爪22移动至靠近左换向环面14或右换向环面15的位置时,左换向环面14或右换向环面15会推动弧形卡爪22转动呈反向倾斜的状态(参见说明书附图11),随后在主导向块33和副导向块34通过换向卡件18达到推动导线器9沿着导向杆8反向横向移动;如此驱动杆7不停的同向转动过程中,导线器9即可沿着导向杆8横向往复运动。

如此在转轴5 “正转放线”和“反转收线”过程中,导线器9即可沿着导向杆8横向往复运动;从而使转轴5在“反转收线”过程中,导线器9能够引导电源线4规律的缠绕在线盘2上,从而达到了“束线”的目的。

该带束线功能的移动检修电源箱,结构紧凑,能够实现自动收线,且在收线过程中,具备束线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检修电源箱存有的电源线排列杂乱缠绕打结、收线效率低和收线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满足了现场作业人员施工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