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9156发布日期:2019-11-15 22:0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圈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圈骨架。



背景技术:

线圈骨架上形成有一圈若干个缠绕部,缠绕部外周缠绕有多圈导线,以形成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绕组,而每个缠绕部内均穿设有一根铁芯7。现实操作中,为了方便加工出线圈骨架,通常将线圈骨架设计成分体式,即一个线圈骨架由一个上连接体1和一个下连接体2拼接而成,且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可分开加工,最终可降低模具的设计难度,以及加工难度,同时方便将连接一体的每根铁芯7分别放置到对应的缠绕部内。

如图1所示的现有线圈骨架的结构图中可见,由于线圈骨架由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两部分组成,则每个完整的缠绕部也由两部分拼接而成,这两部分分别位于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上。当铁芯7放置于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之间时,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通常还有一定间隙,而为了防止绕组的电流泄漏到铁芯上,需在缠绕部外周包夹有绝缘纸(隔相纸),以起到隔绝绕组和铁芯的作用。

但由于一个线圈骨架上的缠绕部不止一个,则每个缠绕部均包夹绝缘纸的操作十分麻烦,且存在包夹不到位,导致绕组漏电的情况,实际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骨架,可取代绝缘纸并降低绕组漏电的概率,且安装更为方便,使用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线圈骨架,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包括上连接环、固定在上连接环内周壁上的若干个绕上连接环中轴线等间距排布的上绕件,下连接体包括下连接环、固定在下连接环内周壁上的若干个绕下连接环中轴线等间距排布的下绕件,每个上绕件对应一个下绕件;相邻两个上绕件之间设有一组上插片组,上插片组包括两片分别固定在相邻两个上绕件上的上插片,相邻两个下绕件之间设有一组下插片组,下插片组包括两片分别固定在相邻两个下绕件上的下插片,一组上插片组对应一组下插片组;当上插片组插嵌在对应下插片组内时,上绕件和下绕件组成缠绕部,且缠绕部内设有用于安装铁芯的放置通道,缠绕部外周与放置通道不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先将铁芯放置到下连接体上,然后将上连接体安装到下连接体上,以形成完整而不留有间隙的缠绕部,而此时的铁芯正好位于缠绕部内,之后可通过手动或者机器控制的方式将导线绕于缠绕部的外周,以形成绕组。最终,在不需要绝缘纸的前提下,也能够实现隔绝绕组和铁芯,并降低绕组上的电流泄漏到铁芯上的概率,由此还可省掉安装绝缘纸的不便,以及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上插片组内的两片上插片之间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插片,上连接插片位于上插片远离上连接环中轴线的一侧边处;每组所述下插片组内的两片下插片之间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插片,下连接插片位于下插片远离下连接环中轴线的一侧边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连接插片用于增强两片上插片的连接强度,下连接插片用于增强两片下插片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上插片组内的两片上插片之间固定连接有上限位插片,上限位插片位于上插片靠近上连接环中轴线的一侧边处,上限位插片上开有上操作缝,上操作缝连通上连接体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每组所述下插片组内的两片下插片之间固定连接有下限位插片,下限位插片位于下插片靠近下连接环中轴线的一侧边处,下限位插片上开有下操作缝,下操作缝连通下连接体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限位插片和下限位插片可防止绕卷在缠绕部外周的绕组从缠绕部的端部脱出,则使得绕组可更为稳定的绕在缠绕部外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上绕件之间的上限位插片、上插片组、上连接插片共同组成了上插接环;相邻两个所述下绕件之间的下限位插片、下插片组、下连接插片共同组成了下插接环;上插接环插嵌于下插接环内,且上插接环和下插接环的部分接触面倾斜设置于上插接环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插接环插嵌进下插接环内的过程中,上插接环和下插接环的部分倾斜设置的接触面发生挤压,并形成较大摩擦力,而该摩擦力可防止上连接体与下连接体轻易分离,从而提高上连接体与下连接体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插接环内固定有上隔板,上隔板固定于上连接插片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隔板可用于分隔相邻两个绕组,以防止相间(相邻两个绕组之间)泄漏电流,防止电流越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插接环内固定有下隔板,下隔板固定于下连接插片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隔板可用于分隔相邻两个绕组,以防止相间(相邻两个绕组之间)泄漏电流,防止电流越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上插接环插嵌于下插接环内时,上隔板部分贴合在下隔板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上插接环插嵌于下插接环内时,上隔板和下隔板有部分贴合,则相当于沿上连接体轴向完全隔绝相邻两个绕组,以进一步降低相间(相邻两个绕组之间)泄漏电流和电流越相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可取代绝缘纸并降低绕组漏电的概率,且安装更为方便,使用效果更好;

2.本方案中,由于设有上限位插片和下限位插片,则使得绕组可更为稳定的绕在缠绕部外周;

3.本方案中,上隔板和下隔板的设置,可用于分隔相邻两个绕组,以防止相间(相邻两个绕组之间)泄漏电流,防止电流越相。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现有线圈骨架与铁芯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一中的上连接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一中的上插接环和下插接环的连接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二的上连接体俯视图。

图7是本实施例二的下连接体仰视图。

背景技术图中,1、上连接体;2、下连接体;7、铁芯。

本方案图中,1、上连接体;11、上连接环;12、上绕件;13、上插片;14、上连接插片;15、上限位插片;16、上操作缝;17、上插接环;2、下连接体;21、下连接环;22、下绕件;23、下插片;24、下连接插片;25、下限位插片;26、下操作缝;27、下插接环;3、缠绕部;4、放置通道;5、上隔板;6、下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线圈骨架,包括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当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卡嵌成一体时,形成有若干个缠绕部3,若干个缠绕部3绕上连接体1的中轴线等间距排布,缠绕部3的外周可缠绕有导线,而缠绕着的导线形成绕组。每个缠绕部3内均开有一个放置通道4,放置通道4用于安装铁芯,缠绕部3外周与放置通道4不连通。

参考图3和图4,上连接体1包括上连接环11、固定在上连接环11内周壁上的若干个绕上连接环11中轴线等间距排布的上绕件12,下连接体2包括下连接环21、固定在下连接环21内周壁上的若干个绕下连接环21中轴线等间距排布的下绕件22,每个上绕件12对应一个下绕件22;当上连接体1和下连接体2卡嵌成一体时,上绕件12和对应的下绕件22组成缠绕部3的两端。

相邻两个上绕件12之间设有一组上插片组,上插片组包括两片分别固定在相邻两个上绕件12上的上插片13;每组上插片组内的两片上插片13之间还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插片14,上连接插片14位于上插片13远离上连接环11中轴线的一侧边处,上连接插片14用于增强两片上插片13的连接强度;每组上插片组内的两片上插片13之间固定连接有上限位插片15,上限位插片15位于上插片13靠近上连接环11中轴线的一侧边处,上限位插片15上开有上操作缝16,上操作缝16连通上连接体1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最终,相邻两个上绕件12之间的上限位插片15、上插片组、上连接插片14可共同组成上插接环17;

相邻两个下绕件22之间设有一组下插片组,下插片组包括两片分别固定在相邻两个下绕件22上的下插片23;每组下插片组内的两片下插片23之间还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插片24,下连接插片24位于下插片23远离下连接环21中轴线的一侧边处,下连接插片24用于增强两片下插片23的连接强度;每组下插片组内的两片下插片23之间固定连接有下限位插片25,下限位插片25位于下插片23靠近下连接环21中轴线的一侧边处,下限位插片25上开有下操作缝26,下操作缝26连通下连接体2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最终,相邻两个下绕件22之间的下限位插片25、下插片组、下连接插片24共同组成了下插接环27。

一个上插接环17对应一个下插接环27,上插接环17插嵌于下插接环27内,且上插接环17的外壁和下插接环27的内壁相贴合。且此时,两片上插片组成缠绕部3的两侧,两片上插片13与上绕件12、下绕件22共同组成了完整的缠绕部3;当绕组绕于缠绕部3外周时,缠绕部3起到完全隔绝绕组和铁芯的作用,降低绕组的电流泄漏到铁芯上的概率。

参考图4和图5,上插接环17沿其轴向分为三段环形段,最上一段环形段的外周壁的直径大于最下一段环形段的外周壁的直径,中间一段环形段的外周壁与上插接环17的中轴线的夹角为锐角。下插接环27沿其轴向也分为三段环形段,最上一段环形段的内周壁的直径大于最下一段环形段的内周壁的直径,中间一段环形段的内周壁与下插接环27的中轴线的夹角为锐角。上插接环17的最上一段环形段贴合于下插接环27的最上一段环形段外周,上插接环17的最下一段环形段贴合于下插接环27的最下一段环形段外周,上插接环17的中间一段环形段贴合于下插接环27的中间一段环形段外周。在上插接环17插嵌进下插接环27内的过程中,上插接环17的中间一段环形段与下插接环27的中间一段环形段发生挤压,并形成较大摩擦力,而该摩擦力可防止上连接体1与下连接体2轻易分离,从而提高上连接体1与下连接体2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可先将铁芯放置到下连接体2上,然后将上连接体1安装到下连接体2上,以形成完整的缠绕部3,而此时的铁芯正好位于缠绕部3内,之后可通过手动或者机器控制的方式将导线绕于缠绕部3的外周,以形成绕组。最终,在不需要绝缘纸的前提下,也能够实现隔绝绕组和铁芯,并降低绕组上的电流泄漏到铁芯上的概率,由此还可省掉安装绝缘纸的不便,以及提高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增设了上隔板5和下隔板6,上隔板5位于上插接环17内,并固定在上连接插片14的侧壁上,下隔板6位于下插接环27内,并固定在下连接插片24的侧壁上。且当上插接环17插嵌于下插接环27内时,上隔板5部分贴合在下隔板6的侧壁。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上隔板5和下隔板6可组成一道用于分隔相邻两个绕组的隔墙,以防止相间(相邻两个绕组之间)泄漏电流,以及防止电流越相。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