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良好的自动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1274发布日期:2019-12-06 18:3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性良好的自动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性良好的自动充电机。



背景技术:

自动充电机是把接受的外部交流电源输入,转换成直流,供应给电瓶,使电瓶能够接收最适当直流电流的装置,全自动充电机采用了美国90年代末开关电源技术,及智能充电技术,针对工频型充电机的缺点而设计,能显著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完全免人工值守的全自动工作状态,特别适用于无人值守的充电场合,全自动充电机适用于电动车、电力屏、程控交换机、广播电视发射机、通信机站、ups、蓄电池充电,供电系统等(台式或车载式)。

公告号为cn2085396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pzs型铅酸电池充电机,包括壳体,壳体的顶端水平设置有感应腔,感应腔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气囊设置有波纹段,且气囊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该滑块与感应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块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插设于固定杆的一侧,且移动杆与固定杆滑动连接,固定杆与壳体的内壁固定,且固定杆的内壁通过弹簧与移动杆连接,固定杆的内壁设置有按钮开关,按钮开关的一端与散热风扇电连接,散热风扇置于壳体的侧壁,且壳体靠近散热风扇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孔。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中壳体内的温度升高使气囊膨胀,从而分别控制两侧的散热风扇工作,从而对壳体内进行降温,但该充电机需要气囊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即开关敏感性较差,壳体内的散热效果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性良好的自动充电机,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散热性良好的自动充电机,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一侧侧壁上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外侧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所述壳体远离散热风扇一侧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通风通道,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内设有设有第一防尘网,所述第一防尘网外侧设有第一防尘盖,所述第一防尘盖上开设第一通风孔,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第二通风通道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第二通风通道上开设多个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通道内设有通风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风扇工作将壳体内的热量分别从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吹出,第一通风通道上设有第一防尘网,热气经过第一防尘网与第二防尘盖上的第一通风孔吹出到壳体外侧,第一防尘网和第一吹风孔起到壳体内防尘的效果,第二通风通道内设有通风装置,用于进行第二通风通道内的通风,热风从第二通风通道上的第二通风孔经过通风装置吹出到壳体外。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通风通道内的支持架、滑动连接在支持架上的支撑套筒、设置在支撑套筒远离第二通风通道一侧的端盖、开设在支撑架上的滑移槽,所述支持架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筒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移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套筒侧壁上的滑块在支撑架上的滑移槽内上下滑动,当支撑套筒向壳体内滑动时端盖盖附在壳体外侧,当充电机工作时,支撑套筒在滑移槽内向滑动使端盖远离壳体,此时第二通风通道工作实现通风。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靠近壳体一侧设有t形凸块,所述壳体上开设环形凹槽,所述t形凸块滑动连接在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凹槽上开设两个供t形凸块插接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端盖盖附在壳体外侧壁上时,t形凸块从开口插接到环形凹槽内,转动端盖使t形滑块远离开口沿环形凹槽滑动,将端盖锁紧在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t形凸块关于端盖圆周方向设有两个,所述开口与t形凸块配合设有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t形凸块与开口配合,使端盖在壳体外侧安装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风通道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固定连接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远离盖板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套筒靠近盖板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弹簧用来打开支撑套筒,使支撑套筒上的端盖远离壳体,当充电机工作,第二通风通道开始通风工作,t形凸块不在环形凹槽内滑动,此时再伸缩弹簧的张力作用下将端盖和支撑套筒向上推,使端盖远离壳体,使散热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均匀分布在盖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通风孔使壳体内的热风散出到第二通风通道内,经过通风装置工作进行散热,同时盖板与第三通风孔的设置可以减少壳体内灰尘堆积。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靠近壳体一侧嵌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t形凸块靠近圆心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在端盖盖附在壳体外侧时起到密封作用,减少灰尘进入到壳体内,防止灰尘过多影响充电机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扇沿壳体侧壁长度方向设有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散热风扇的设置可以使壳体内的散热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通风通道及第二通风通道的设置,能够起到加强壳体内散热的效果;

2.通过通风装置的设置,能够起到协助散热风扇对壳体内进行散热的效果;

3.通过t形凸块与环形凹槽配合的设置,能够起到将端盖盖附在壳体外侧,在充电机不工作时减小壳体内进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自动充电机通风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自动充电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1、壳体;11、散热风扇;12、过滤网;13、环形凹槽;14、开口;2、第一通风通道;21、第一防尘网;22、第一防尘盖;221、第一通风孔;3、第二通风通道;31、盖板;32、伸缩弹簧;301、第二通风孔;311、第三通风孔;4、通风装置;401、支持架;402、支撑套筒;403、端盖;404、滑移槽;4021、滑块;4031、t形凸块;403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散热性良好的自动充电机,如图1和5所示,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一侧侧壁上的散热风扇11,散热风扇11沿壳体1侧壁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散热风扇11外侧设有过滤网12,过滤网12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壳体1上远离散热风扇1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风通道2,第一通风通道2内设有第一防尘网21,第一防尘网21外侧设有第一防尘盖22,第一防尘盖22上开设第一通风孔221。

如图3和5所示,当散热风扇11工作时一部分热气从散热风扇11外侧进行换热散出壳体1外侧,一部分热气从第一通风通道2经过第一防尘网21向外散出,经过第一防尘盖22上的第一通风孔221散出到壳体1外侧,第一防尘网21与第一防尘盖22起到防尘效果,防止过多灰尘从第一通风通道2进入到壳体1内部,造成壳体1内灰尘过多影响充电机工作。

如图3和4所示,壳体1顶部设有第二通风通道3,第二通风通道3内设有通风装置4,通风装置4包括设置在通风通道内的支持架401、滑动连接在支持架401上的支撑套筒402、设置在支撑套筒402远离第二通风通道3一侧的端盖403、开设在支撑架上的滑移槽404,端盖403与支撑轴套之间转动连接,支持架401与壳体1固定连接,支撑套筒402侧壁上设有滑块4021,滑块4021滑动连接在滑移槽404内。

如图3和4所示,端盖403靠近壳体1一侧设有t形凸块4031,t形凸块4031关于端盖403圆周方向设有两个,壳体1外侧开设环形凹槽13,环形凹槽13上与t形凸块4031配合设有两个开口14,第二通风通道3远离壳体1一端设有盖板31,盖板31上固定连接设有伸缩弹簧32,伸缩弹簧32远离盖板31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套筒402靠近盖板31一端,端盖403靠近壳体1一侧嵌入密封圈4032,密封圈4032位于t形凸块4031靠近圆心一侧。

如图2和4所示,当充电机不工作时,将端盖403向靠近壳体1一侧推动,使端盖403下方支撑套筒402上连接的滑块4021沿支撑架上的滑移槽404向壳体1内部滑动,使伸缩弹簧32在支撑套筒402与盖板31之间压缩,将t形凸块4031从开口14插入到环形凹槽13内,转动端盖403使t形凸块4031在环形凹槽13内滑动,使t形凸块4031卡接在环形凹槽13内,此时盖板31盖附在壳体1上。

如图3和4所示,当充电机工作时,转动端盖403使t形凸块4031从开口14处离开环形凹槽13,此时再伸缩弹簧32的张力作用下,推动支撑套筒402向远离壳体1方向运动,支撑套筒402外侧的滑块4021在滑移槽404内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滑动,直至端盖403远离壳体1,第二通风通道3一端的盖板31上开设第三通风孔311,第三通风孔311和第二通风孔301对第二通风通道3内传递热气,热气从端盖403与壳体1之间的空隙内传递到空气中。

具体实施过程:t形凸块4031设置在环形凹槽13内,端盖403盖附在壳体1外侧,当充电机工作时,散热风扇11工作,转动端盖403,使t形滑块4021从环形凹槽13的开口14处离开,端盖403与端盖403下方转动连接的支撑套筒402在伸缩弹簧32的张力作用下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运动,此时散热风扇11将热气分别从第一通风通道2、过滤网12和第二通风通道3内的通风装置4吹出壳体1,对壳体1内进行有效散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