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风电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1900发布日期:2019-12-31 16:11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容量风电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容量风电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我国正在大力支持和发展的发电技术,具有无污染、环保的优点,但由于风力是不断变化的,很难保证发电量的稳定,因此,需要经过整流和储能设备的处理后,才能保证电压输出稳定。

目前,电能的存储技术迟迟没有突破,储能手段单一,基本上只能够采用电池或电容器储能,现有的风电储能装置也只能采用电池或电容器储能,如申请号为201711488755.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储能装置为超级电容器或电池,申请号为201721740150.1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储能装置为电池,在对储能装置不断地进行充放电时,储能装置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储能装置一般是设置在机房中,通风性差,需要大功率的风扇或风机进行扇热,特别是大容量风电储能装置,散热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大容量风电储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容量风电储能装置,包括储能机房和设置在储能机房内的多个储能机构,

所述储能机房由顶壁、底壁和四个侧壁围成,所述储能机房内设置有多个安装架,每个储能机构安装于一个安装架上;

所述储能机房外设置有蓄水池,所述储能机房的顶壁倾斜设置,且在储能机房顶壁上设置有多个上排水沟,所述上排水沟较低的一端通过排水管与蓄水池连通,所述储能机房底壁的周围设置有下排水沟,所述下排水沟与蓄水池连通;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冷却泵,所述冷却泵连接有输水管;

所述储能机构两侧的安装架上设置有多根竖直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上端与输水管相连,冷却管的下端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与蓄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相邻两冷却管之间通过水平的连接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上连通有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置有补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机构为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集水腔,所述冷却管的下端与集水腔相通,所述集水腔与循环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和连接管均为铜管。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机房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有叶片,储能机房的其他侧壁上设置有排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内设置有卵石层,所述排水管和下排水沟均与过滤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各个储能机构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安装架上,避免热量集中而导致温度过高,采用蓄水池收集雨水,再利用冷却泵驱动雨水进入冷却管,吸收储能机构产生的热量,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蓄水池内的水可循环利用,从而节约用水,降低耗水量。本装置采用水冷的方式散热,与传统的风冷技术相比,散热速度更快,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储能机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储能机房;2—储能机构;3—安装架;4—蓄水池;5—上排水沟;6—排水管;7—下排水沟;8—冷却泵;9—输水管;10—冷却管;11—循环管;12—补水管;13—补水泵;14—连接管;15—集水腔;16—转轴;17—叶片;18—排气管;19—过滤槽;20—卵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容量风电储能装置,包括储能机房1和设置在储能机房1内的多个储能机构2,储能机房1由顶壁、底壁和四个侧壁围成的封闭式机房,其中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可开闭的门,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进出机房。所述储能机房1内设置有多个安装架3,每个储能机构2安装于一个安装架3上。相邻两安装架3之间具有60cm左右的距离,将多个储能机构2分开安装,避免各个储能机构2产生的热量过于集中而导致温度过高。安装架3包括一组竖直的支柱,支柱上设置有水平的支撑板,储能机构2安装于支撑板上,储能机构2采用长方体形的电池,电池安装在支撑板上后,储能机构2的顶面、两侧面以及两端面暴露在空气中,产生的热量直接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避免热量集中而影响散热。

所述储能机房1外设置有蓄水池4,所述储能机房1的顶壁倾斜设置,且在储能机房1顶壁上设置有多个上排水沟5,所述上排水沟5较低的一端通过排水管6与蓄水池4连通,所述储能机房1底壁的周围设置有下排水沟7,所述下排水沟7与蓄水池4连通。上排水沟5为多个且均匀设置,可在上排水沟5较低的一端设置接水槽,用于收集各个上排水沟5中的雨水,接水槽再与排水管6连接。下雨时,落在储能机房1顶壁的雨水进入上排水沟5,然后沿着上排水沟5流动至上排水沟5的下端,然后进入排水管6,再沿着排水管6流入蓄水池4中存储。储能机房1周围地表的雨水流入下排水沟7,然后沿着下排水沟7流入蓄水池4,可起到及时排走储能机房1周围的雨水的作用,避免雨水进入储能机房1,同时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利用。

所述蓄水池4内设置有冷却泵8,所述冷却泵8连接有输水管9。所述储能机构2两侧的安装架3上设置有多根竖直的冷却管10,所述冷却管10的上端与输水管9相连,冷却管10的下端连接有循环管11,所述循环管11与蓄水池4连通。冷却泵8可将蓄水池4内的水抽送至输水管9,水经过输水管9流动至冷却管10,然后沿着冷却管10向下流动至循环管11,在这个过程中,储能机构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管10中的水,热量被水带走,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水进入循环管11后流动至蓄水池4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相邻两冷却管10之间通过多根水平的连接管14连通,冷却管10与连接管14形成冷却管网,增加管道的换热面积,保证散热效果。冷却管10和连接管14采用导热系数高的材质,如金属材质,优选采用铜管,可提高热量的传递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4上连通有补水管12,所述补水管12上设置有补水泵13。补水管12与水源相连,当长时间不下雨导致蓄水池4中的水不够时,可启动补水泵13,通过补水管12向蓄水池4中补充冷却水,保证冷却水的量足够。

所述安装架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腔15,所述冷却管10的下端与集水腔15相通,所述集水腔15与循环管11连通。集水腔15由位于顶部的支撑板、位于两侧的侧板、位于两端的端板以及位于底部的底板围成。支撑板采用导热系数高的铜合金板,储能机构2安装在支撑板上,冷却水经过循环管11时先流入集水腔15,储能机构2产生的热量通过支撑板传递至集水腔15中的冷却水,进一步地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循环管11与集水腔15的顶部连通,确保集水腔15中具有足量的水以充分吸收热量。

为了进一步地改善储能机房1的散热条件,所述储能机房1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转轴16,所述转轴16的两端设置有叶片17,储能机房1的其他侧壁上设置有排气管18。根据风电机组所在地的风向,将转轴16安装在储能机房1迎风的侧壁上,保证转轴16外端的叶片17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接收风力。转轴16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如3个、4个、6个等,且均匀分布。风吹向转轴16外端的叶片17时,叶片17带动转轴16转动,从而带动转轴16内端的叶片17转动,转轴16内端的叶片17则会产生风力,促使储能机房1内的空气流动,由于在储能机房1的其他侧壁上设置了排气管1,储能机房1内的热空气会从排气管1排出,从而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可在排气管1内设置滤网,以防止外界的杂质通过排气管1进入储能机房1。

雨水中可能含有较大的沙砾等杂质,为了防止这些杂质进入冷却泵8而造成管路堵塞,所述蓄水池4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过滤槽19,过滤槽19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过滤槽19内设置有卵石层20,所述排水管6和下排水沟7均与过滤槽19连通。排水管6和下排水沟7收集到的雨水先流入过滤槽19,雨水经过卵石层20时,体积较大的沙砾、树叶等杂质被卵石层20过滤掉,再流入蓄水池4中,经过沉淀后即可用于储能机构2的冷却。

本装置采用雨水作为冷却水,充分利用水资源,且冷却效果好,有利于防止储能机构2的温度过高,保证储能机构2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