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3699发布日期:2020-05-22 21:4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连接装置,属于连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家的家里都安装了网络,目前,工作人员的在安装网线时,若该地区安装的网线较多,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直接绳带将网线绑在一起,时间的久了绳带容易断裂,导致网线散乱,缠绕在一起,且工作人员在维修时需要逐一检查网线,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连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呈凹型结构,所述安装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理线机构,所述安装座的下端两侧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上端均设有通槽,所述安装座的下端中部设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安装座下端设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上端设有若干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数量和第一卡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槽的直径均和对应的第一卡槽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卡槽的内侧壁和第一卡槽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夹板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直径均比同侧通槽的直径小,所述压杆的上端均穿过同侧通槽且均延伸至安装座的上端,所述压杆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杆的下端均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均位于同侧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压缩弹簧的直径均比同侧通槽的直径大,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所在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在夹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理线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均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排线槽,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凹槽的正面均设有若干第二通线槽,所述第二通线槽的数量和所在凹槽内设置的排线槽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通线槽的直径均和对应的排线槽直径相同,所述壳体上端的一侧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位于第一插槽的正面,所述壳体上端的另一侧通过第一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壳体的另一侧通过第二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位于第一盖板的正面,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位于第一支板的正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数量和第二卡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凹槽的背面均设有第一通线槽,所述第一通线槽的直径均比对应的第二卡槽直径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板上端远离第一铰链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的宽度比第一插槽的宽度小,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一插槽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二盖板上端远离第二铰链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的宽度比第二插槽的宽度小,所述第二插板和第二插槽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板远离第一铰链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支板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插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二盖板远离第二铰链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二支板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插设有第二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板两侧的安装座外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安装座中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夹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上设置了第一卡槽和带有第二卡槽的夹板,并在夹板上设置了带有压缩弹簧的压杆,使用时,可利用压杆运动夹板,将网线卡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从而将多个网线固定在一起,解决了目前,工作人员的在安装网线时,若该地区安装的网线较多,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直接绳带将网线绑在一起,时间的久了绳带容易断裂,导致网线散乱,缠绕在一起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上设置了理线机构,使用时,可将网线卡在理线机构的排线槽内,对网线进行整理,可便于工作人员维修网线,解决了工作人员在维修时需要逐一检查网线,较为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理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区域图。

图中:1、安装座;2、理线机构;21、壳体;22、第一通线槽;23、凹槽;24、隔板;25、排线槽;26、第二通线槽;27、第一插槽;28、第二插槽;29、第一支板;210、第二支板;211、第一铰链;212、第一盖板;213、第一插板;214、第一连接板;215、第一螺栓;216、第二铰链;217、第二盖板;218、第二插板;219、第二连接板;220、第二螺栓;3、安装槽;4、通槽;5、第一卡槽;6、滑槽;7、滑块;8、夹板;9、第二卡槽;10、压杆;11、压板;12、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呈凹型结构,安装座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理线机构2,安装座1的下端两侧均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的内部上端均设有通槽4,安装座1的下端中部设有若干第一卡槽5,安装座1下端设有夹板8,夹板8的上端设有若干第二卡槽9,第二卡槽9的数量和第一卡槽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卡槽9的直径均和对应的第一卡槽5直径相同,第二卡槽9的内侧壁和第一卡槽5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夹板8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10,压杆10的直径均比同侧通槽4的直径小,压杆10的上端均穿过同侧通槽4且均延伸至安装座1的上端,压杆10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压板11,压杆10的下端均套设有压缩弹簧12,压缩弹簧12均位于同侧安装槽3的内部,压缩弹簧12的直径均比同侧通槽4的直径大,压缩弹簧12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所在安装槽3的内部,压缩弹簧1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在夹板8上。

理线机构2包括壳体21,壳体21的内部均设有若干凹槽23,凹槽2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排线槽25,相邻两个凹槽23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隔板24,凹槽23的正面均设有若干第二通线槽26,第二通线槽26的数量和所在凹槽23内设置的排线槽25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通线槽26的直径均和对应的排线槽25直径相同,壳体21上端的一侧设有第一插槽27和第二插槽28,第二插槽28位于第一插槽27的正面,壳体21上端的另一侧通过第一铰链211活动连接有第一盖板212,壳体21的另一侧通过第二铰链216活动连接有第二盖板217,第二盖板217位于第一盖板212的正面,壳体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29和第二支板210,第二支板210位于第一支板29的正面,便于整理网线,凹槽23的数量和第二卡槽9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凹槽23的背面均设有第一通线槽22,第一通线槽22的直径均比对应的第二卡槽9直径大,便于排线,第一盖板212上端远离第一铰链2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板213,第一插板213的宽度比第一插槽27的宽度小,第一插板213和第一插槽27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第二盖板217上端远离第二铰链2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板218,第二插板218的宽度比第二插槽28的宽度小,第二插板218和第二插槽28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便于将第一盖板212和第二盖板217卡在壳体21上,第一盖板212远离第一铰链2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14,第一连接板214和第一支板29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第一连接板214上插设有第一螺栓215,第二盖板217远离第二铰链216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19,第二连接板219和第二支板210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第二连接板219上插设有第二螺栓220,便于将第一盖板212和第二盖板217紧固在壳体21上,夹板8两侧的安装座1外侧壁上均设有滑槽6,滑槽6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7,滑块7靠近安装座1中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夹板8上,便于夹板8的运动。

具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将本实用新型携带到安装的地方,使用时,卸下第一螺栓215和第二螺栓220,将第一盖板212和第二盖板217从壳体21上打开,然后通过压板11向下挤压压杆10,使夹板8向下运动,直到将滑块7运动到所在滑槽6的下端,在此过程中夹板8会不断拉伸压缩弹簧12,然后将网线分组,并将每一组分别放置在对应的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9之间,再松开压板11,压缩弹簧12向夹板8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将夹板8运动到原来的位置,夹住网线,然后将每组网线卡在对应的第一通线槽22的内部,再将每组网线的单个网线分别卡在所在凹槽23内设置的排线槽25内,并将网线的接线端穿过第二通线槽26,拉伸到壳体21的外部,之后将第一盖板212和第二盖板217翻转到壳体21上,同时将第一插板213卡在第一插槽27的内部,将第二插板218卡在第二插槽28的内部,将第一盖板212和第二盖板217卡在壳体21上,再通过第一螺栓215和第二螺栓220分别将第一盖板212和第二盖板217固定在壳体21上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