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0626发布日期:2020-06-26 22:25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逆变器。



背景技术:

车载逆变器是一种能够将汽车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可用于给一般电器供电,例如给电动剃须刀、笔记本电脑以及手机等电器供电。因此,车载逆变器作为在移动中使用的直流变交流的转换器,给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是一种常备的车用汽车电子装具用品,受到用户的广泛使用。目前,车载逆变器一般通过支架水平固定在车内的某一安装空间内,或者直接放于车中。因此,车内必须为车载逆变器以及其支架预留一定的安装空间,导致车内空间的利用率不高,如果直接放置车中,随着汽车的颠簸容易晃动,车载逆变器不能很好的工作,也会造成安全隐患,使车载逆变器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公告号为cn20840174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车载逆变器的固定结构,其配合于逆变器的壳体上,逆变器的壳体包括盖板和底板。该固定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板,且在第一固定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在逆变器底板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四组固定孔,该四组固定孔分别靠近盖板的四个边设置。第一固定板上还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将第一固定板固定在车内的第二固定孔。该车载逆变器通过在逆变器上安装固定板,使车载逆变器固定放置在在车中,虽对逆变器在车中固定使逆变器不晃动有一定的效果,但使得固定板拆卸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不拆卸影响美观,携带不便,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麻烦。公告号为cn2081745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固定结构车载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体、显示屏、指示灯、固定座吸盘、垫脚吸盘和接触片等,固定座吸盘的右侧活动连接在逆变器体的左侧,垫脚吸盘的顶端设置在逆变器体的下侧。该逆变器通过固定吸盘和垫脚吸盘将逆变器吸附在车内来固定逆变器,虽然对逆变器固定有一定的效果,但反复使用后吸盘容易吸附灰尘,使得吸盘不在具有吸附作用,大大降低了逆变器在车中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逆变器放置在车中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逆变器,该车载逆变器底座膨胀套可调节向外凸起贴在杯孔壁上,适用于不同口径的杯座,可以有效的防止车载逆变器在行车过程中发生晃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载逆变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与电路板电连通的电压输入插头和输出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膨胀套,所述膨胀套套设在所述底座的外周;调节调节环,所述调节调节环螺纹连接在底座的外周,并与所述膨胀套的一端抵接;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一挡肩,所述膨胀套另一端与所述挡肩抵接。膨胀套向外凸起贴在杯孔壁上,极大地提高了车载逆变器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套的壁厚呈两端厚中间薄,且内壁面中间呈凹陷。调节环挤压膨胀套时,使得膨胀套中间部位更好地向外凸起,而不是偏上或者偏下,解决了凸起部位不定的问题,更好地将逆变器固定在汽车杯座中,给使用者带来极大地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套内壁靠近两端处设有截面呈弧形的环槽,所述环槽处的壁厚小于其它部分的壁厚。使得膨胀套会从两个弧形缺口中间向外鼓起,能更好的贴合在汽车杯孔壁上,使得逆变器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环与所述底座的连接结构为双头螺纹。使调节环与底座的连接更加紧凑。当调节环压紧膨胀套时,增强对膨胀套的压紧效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膨胀套的周壁上设有若干周向阵列且与所述底座内腔连通的第二散热孔。膨胀套上第二散热孔与底座上第一散热孔相配合形成通孔,在逆变器使用时放在杯座中或者不放杯座中都可以增强底座散热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逆变器能够更好地散热。所述底座的外周壁上设有若干周向阵列且与所述壳体内腔连通的第一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采用膨胀套和调节环套在底座的方式,底座和调节环均具有螺纹结构,膨胀套为弹性材料。通过拧动调节环使得膨胀套向外凸起贴在车杯孔壁上,使得汽车在行驶晃动时,车载逆变器仍然固定在杯座中。增加了使用者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时的舒适性、安全性。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方便。本实用还适用不同口径大小的杯孔,增加了普遍性和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和底座连接在一起;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膨胀套向外凸起;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调节环和膨胀套套在底座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上设有第一散热孔和挡肩;

图5为本实用新型膨胀套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膨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膨胀套周围开有第二散热孔;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调节环内设有螺纹结构;

图8为本实用新型膨胀套另一种方案剖面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底座;21、第一散热孔;22、挡肩;3、膨胀套;31、第二散热孔;32、环槽;4、调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逆变器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电路板,和与电路板电连通的电压输入插头和输出插座。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底座2,膨胀套3和调节环4都套在底座2上。其中,膨胀套3的一端与调节环4抵接,膨胀套3的另一端与设在底座2上的挡肩22抵接。本实施例中调节环4可以在膨胀套3的上端,也可以在膨胀套3的下端。调节环4在膨胀套3上端能起更好的调节作用。膨胀套3的壁厚呈两端厚中间薄,且内壁面中间呈凹陷。调节环4挤压膨胀套3时,使得膨胀套3中间部位更好地向外凸起,而不是偏上或者偏下,解决了凸起部位不定的问题,更好地将逆变器固定在汽车杯座中,给使用者带来极大地方便。底座2的外周壁上设有若干周向阵列且与壳体1内腔连通的第一散热孔21。能够更好地为逆变器散热。膨胀套3的周壁上设有若干周向阵列且与底座2内腔连通的第二散热孔31。膨胀套3上第二散热孔31与底座2上第一散热孔21相配合形成通孔,加大对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强了逆变器的散热功能。调节环4外周设有增大摩擦力的凹面。拧动调节环4时增大了手与调节环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使用者更加省力,方便使用者操作。调节环4与底座2的连接结构为双头螺纹。便于与调节环4与底座2连接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调节环4对膨胀套3的压紧效果。使用时拧动调节环4使得膨胀套3鼓起,放置于汽车杯孔中,膨胀套3鼓起部贴合在杯孔壁上,即使汽车行驶发生晃动,车载逆变器也会固定在杯座中,极大地增强了车载逆变器的稳定,提高安全性。

参阅图1~图4和图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逆变器的实施例,其中,壳体1的一端与底座2连接,在壳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在壳体1外设置有电路板电连通的电压输入插头和输出插座。膨胀套3和调节环4都套在底座2的外周。其中,调节环4与底座2螺纹连接,并与膨胀套3的一端抵接。底座2的外周壁上设有若干周向阵列且与壳体1内腔连通的第一散热孔21。能够更好地为逆变器散热。膨胀套3的周壁上设有若干周向阵列且与底座2内腔连通的第二散热孔31。膨胀套3上第二散热孔31与底座2上第一散热孔21相配合形成通孔,大大地提高了逆变器的散热功能。调节环4与底座2的连接结构为双头螺纹。便于与调节环4与底座2连接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调节环4对膨胀套3的压紧效果。调节环4外周设有增大摩擦力的凹面。拧动调节环4时增大了手与调节环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使用者更加省力,方便使用者操作。本实施例中还可使膨胀套3内壁靠近两端处设有截面呈弧形的环槽32,环槽32处的壁厚小于其它部分的壁厚。当调节环4挤压膨胀套3时,膨胀套3会从两个弧形缺口中间向外鼓起,能更好的贴合在汽车杯孔壁上,使得逆变器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