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5489发布日期:2020-03-27 14:3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同步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即异步电机)一样是一种常用的交流电机。同步电机是电力系统的心脏,它是一种集旋转与静止、电磁变化与机械运动于一体,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变换的元件,其动态性能十分复杂,而且其动态性能又对全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有极大影响。

同步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现有同步电机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经常会出现输出轴朝下倒装的形式,此时极易发生转子窜动而撞击面壳,出现同步电机的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因转子撞击而出现的异常噪音问题的同步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电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同步电机,其中,包括电机外壳,电机外壳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室,容置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轴,转子组件套设在支撑轴上,容置腔室的开口处设置有电机端盖,支撑轴的端部与电机端盖相连,转子组件与电机端盖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

进一步,缓冲组件套设在支撑轴上,位于转子组件与电机端盖之间。

进一步,缓冲组件为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可抵消转子组件朝向电机端盖的冲击力。

进一步,缓冲组件为弹簧。

进一步,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电机外壳内部的容置腔室的底壁上,支撑轴朝向容置腔室的开口延伸设置并与容置腔室开口处的电机端盖相连。

进一步,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电机外壳内部的容置腔室的底壁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电机外壳的容置腔室中设置有支撑隔板,支撑隔板将容置腔室分为定子腔室、转子腔室和传动腔室,定子组件位于定子腔室中,转子组件位于转子腔室中,转子组件与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轮组相连,传动齿轮组位于传动腔室中。

进一步,定子腔室、转子腔室位于电机外壳的容置腔室中靠近底壁的位置处,传动齿轮组位于电机外壳的容置腔室中靠近开口的位置处。

进一步,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转子组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顺次啮合,第四齿轮与电机输出轴相啮合。

进一步,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为双齿轮结构,第一齿轮中的大齿轮与转子组件相啮合,第一齿轮中的小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中的小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中的大齿轮与第四齿轮中的大齿轮相啮合;第四齿轮中的小齿轮与电机输出轴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电机具有以下优点:转子部分增加一个弹簧,当转子往下窜时,由于弹簧弹力作用会抵消转子窜动力,降低转子窜动撞击面壳,延长转子寿命,减少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电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电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步电机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0,其中,电机外壳1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室,容置腔室的开口处设置有电机端盖20,电机外壳10和电机端盖20共同形成封闭式结构。

具体来说,电机外壳10的容置腔室中设置有支撑隔板11,支撑隔板11将容置腔室分为定子腔室、转子腔室和传动腔室。其中,定子组件12位于定子腔室中,转子组件13位于转子腔室中,转子组件13与电机输出轴14通过传动齿轮组相连,传动齿轮组位于传动腔室中。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皆可采用本领域中的现有结构,不再详述。

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定子腔室、转子腔室位于电机外壳10的容置腔室中靠近底壁的位置处,传动齿轮组位于电机外壳10的容置腔室中靠近开口的位置处。由此,使得定子组件12、转子组件13与传动齿轮组分离开来,尽量减少相互干扰。

进一步,电机外壳10的容置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轴15,转子组件13套设在支撑轴15上,优选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轴1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容置腔室的底壁上的中间位置处,支撑轴15朝向容置腔室的开口延伸设置并与容置腔室开口处的电机端盖20相连。

进一步,转子组件13与电机端盖20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其中,缓冲组件可选用弹性元件,以抵消转子组件13朝向电机端盖20的冲击力。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缓冲组件也可以选用其他结构形式,只要是能够避免转子组件与电机端盖的相互碰撞即可。

进一步,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缓冲组件为弹簧30,弹簧30套设在支撑轴15上,并位于转子组件13与电机端盖20之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缓冲组件也可以选用其他弹性元件,如簧片等。

进一步,如图2和图3所示,转子组件13与电机输出轴14通过传动齿轮组相连。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18和第四齿轮19,转子组件13与第一齿轮16相啮合,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18和第四齿轮19顺次啮合,第四齿轮19与电机输出轴14相啮合,其中,第一齿轮16、第三齿轮18和第四齿轮19为双齿轮结构,也即,包括相互固定的大齿轮和小齿轮。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转子组件13与第一齿轮16中的大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16中的小齿轮与第二齿轮17相啮合,第二齿轮17与第三齿轮18中的小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18中的大齿轮与第四齿轮19中的大齿轮相啮合,第四齿轮19中的小齿轮与电机输出轴14相啮合。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设置传动齿轮组的形式,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同步电机中转子部分增加一个弹簧,当转子往下窜时,由于弹簧弹力作用会抵消转子窜动力,降低转子窜动撞击面壳,延长转子寿命,减少噪音。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