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0052发布日期:2020-08-11 21:57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驱动电路,尤其涉及到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手持式套丝机中的交流电机采用的都是固定转速,即:其转速是不能调的。这就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启动电流较大,使得交流电机的温升较大,缩短了交流电机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交流电机瞬间就达到较快的额定转速,对操作人员以及周边的相关人员而言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单相交流电机转速的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工作电源、双向可控硅、以及用于控制双向可控硅的触发电路和用于同步触发电路的时序同步电路,所述触发电路的具体结构包括:脉宽调制电路和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两个输出脚分别通过输出侧限流电阻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两个主电极一一对应相连,双向可控硅的门极与所述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相应输出脚相连;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出脚与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控制端相连,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电源脚与工作电源之间设置有抗干扰电路,该抗干扰电路的具体结构包括:pnp型的二级三极管、npn型的一级三极管、二极管、输入侧限流电阻和一对分压电阻,该对分压电阻包括:电源侧分压电阻和接地侧分压电阻,电源侧分压电阻的阻值大于接地侧分压电阻的两倍,电源侧分压电阻一端与接地侧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后、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电源侧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接地侧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的负极相连,二极管的负极与一级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一级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的输入侧限流电阻与二级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一级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工作电源的负极相连,二级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工作电源的正极相连,二级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电源脚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中,所述的时序同步电路包括:同步用光电隔离电路,同步用光电隔离电路的两个输入端通过交流限流电阻串入交流电源回路中,光电隔离电路接收侧的电源脚通过上拉电阻与工作电源相连,光电隔离电路接收侧的输出脚串联一电阻形成输出端输出同步时序信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中,所述的时序同步电路还包括有:电源侧二极管和接地侧二极管,电源侧二极管的正极、接地侧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的光电隔离电路接收侧的输出端相连,电源侧二极管的负极与工作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地侧二极管的正极与工作电源的负极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中,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两个主电极之间设置有阻容吸收电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中,所述的阻容吸收电路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吸收电阻和吸收电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中,所述的一对分压电阻与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的一端与工作电源的负极之间设置有抗干扰滤波电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中,所述的电源侧分压电阻的阻值大于接地侧分压电阻的三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电路简单实用,成本较低,可对交流电机实现无级调速,避免了交流电机启动时由于电流过大而发热的情况,延长了交流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可以以较小的转速启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调高转速,使得操作人员及周边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的电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工作电源vcc5、型号为bat41的双向可控硅q3、以及用于控制双向可控硅q3的触发电路和用于同步触发电路的时序同步电路,该时序同步电路包括:作为同步用光电隔离电路的光耦u2、以及电源侧二极管d7和接地侧二极管d8,光耦u2的两个输入脚通过交流限流电阻串入交流电源回路中,将电阻r11、r12和r13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阻组,将电阻r14、r15和r16并联、形成第二并联组,第一并联组与第二并联组串联构成交流限流电阻,光耦u2接收侧的电源脚通过上拉电阻r17与工作电源vcc5相连,光耦u2接收侧的输出脚串联电阻r18后形成输出端输出同步时序信号,光耦u2接收侧的输出端与电源侧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侧二极管d8的负极相连,电源侧二极管d7的负极与工作电源vcc5的正极相连,接地侧二极管d8的正极与工作电源vcc5的负极相连;所述触发电路的具体结构包括:脉宽调制电路(属于本领域的惯常技术,图中未示出,当然也可以由微处理模拟产生)、以及作为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型号为moc3163的光耦u1,光耦u1的一个输出脚通过输出侧限流电阻r4与所述双向可控硅q3的一个主电极相连,光耦u1的另一个输出脚通过输出侧限流电阻r5与所述双向可控硅q3的另一个主电极相连,所述的光耦u1的另一个输出脚与双向可控硅q3的门极相连;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出脚与光耦u1的控制脚相连,光耦u1的电源脚与工作电源vcc5之间设置有抗干扰电路,该抗干扰电路包括:pnp型的二级三极管q2、npn型的一级三极管q1、二极管d1、输入侧限流电阻r3和一对分压电阻,该对分压电阻包括:电源侧分压电阻r1和接地侧分压电阻r2,电源侧分压电阻r1的阻值大于接地侧分压电阻r2的阻值的两倍,最好是电源侧分压电阻r1的阻值大于接地侧分压电阻r2的阻值的三倍(这里选用了36kω的电阻作为电源侧分压电阻r1、8kω的电阻作为接地侧分压电阻r2),电源侧分压电阻r1的一端与接地侧分压电阻r2的一端相连后、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电源侧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vcc5的正极相连,所述接地侧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vcc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一级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一级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的输入侧限流电阻r3与二级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一级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工作电源vcc5的负极相连(俗称的接地),二级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工作电源vcc5的正极相连,二级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光耦u1的电源脚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向可控硅q3的两个主电极之间设置有阻容吸收电路,该阻容吸收电路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吸收电阻r6和吸收电容c2,所述的电源侧分压电阻r1和接地侧分压电阻r2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的一端与工作电源vcc5的负极之间设置有抗干扰滤波电容c1。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工作电源、双向可控硅、以及用于控制双向可控硅的触发电路和用于同步触发电路的时序同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路的具体结构包括:脉宽调制电路和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两个输出脚分别通过输出侧限流电阻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两个主电极一一对应相连,双向可控硅的门极与所述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相应输出脚相连;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出脚与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控制端相连,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电源脚与工作电源之间设置有抗干扰电路,该抗干扰电路包括:pnp型的二级三极管、npn型的一级三极管、二极管、输入侧限流电阻和一对分压电阻,该对分压电阻包括:电源侧分压电阻和接地侧分压电阻,电源侧分压电阻的阻值大于接地侧分压电阻的两倍,电源侧分压电阻一端与接地侧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后、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电源侧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接地侧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的负极相连,二极管的负极与一级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一级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的输入侧限流电阻与二级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一级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工作电源的负极相连,二级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工作电源的正极相连,二级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电源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序同步电路包括:同步用光电隔离电路,同步用光电隔离电路的两个输入端通过交流限流电阻串入交流电源回路中,光电隔离电路接收侧的电源脚通过上拉电阻与工作电源相连,光电隔离电路接收侧的输出脚串联一电阻形成输出端输出同步时序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序同步电路还包括有:电源侧二极管和接地侧二极管,电源侧二极管的正极、接地侧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的光电隔离电路接收侧的输出端相连,电源侧二极管的负极与工作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地侧二极管的正极与工作电源的负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两个主电极之间设置有阻容吸收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容吸收电路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吸收电阻和吸收电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分压电阻与二极管的正极相连的一端与工作电源的负极之间设置有抗干扰滤波电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侧分压电阻的阻值大于接地侧分压电阻的三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调节单相交流电机转速的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工作电源、双向可控硅、以及用于控制双向可控硅的触发电路和用于同步触发电路的时序同步电路,所述的触发电路包括:脉宽调制电路和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两个输出脚分别通过输出侧限流电阻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两个主电极一一对应相连,双向可控硅的门极与所述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相应输出脚相连;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出脚与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控制端相连,触发用光电隔离电路的电源脚与工作电源之间设置有抗干扰电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路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单相交流电机中。

技术研发人员:宋高军;王建东;周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友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6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