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6220发布日期:2020-05-19 20:4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



背景技术:

在输电线路架空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地线的稳定性,需要使用金具进行辅助支撑和定位。但是现有的金具在使用时,不能够对线缆进行定位张紧,线缆容易松动而导致相对滑动,进而磨损比较严重。同时在线缆受到拉扯时,无法有效摆动进行缓冲,大幅度的摆动又会进一步加大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通过本发明,可以加强对线缆定位的同时,降低对线缆的磨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包括连接板、连接部件、支撑板、n个夹具部件,所述的n是正整数,其中

所述的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件的,所述的连接部件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

所述的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支撑板连接;

所述的支撑板上的一侧设置有线槽,用于放置线缆;

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n个夹具部件,所述的夹具部件用于将线缆固定在支撑板上。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将连接板设置在输电线路架上,将线缆放置在支撑板上,用夹具部件进行固定。若线缆发生晃动时,支撑板同步发生晃动,然后通过连接部件保证线缆和支撑板晃动的稳定性,避免过度拉扯导致的磨损。

本发明能够减少线缆的相对滑动,进而降低线缆的磨损。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板是弧形支撑板。

本优选方案中,由于弧形支撑板没有直角,可以避免线缆在支撑板由于过度的形变而导致的内芯损坏。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连接部件是铰接部件,所述的铰接部件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的固定部和转动部铰接;所述的固定部与连接板连接,所述的转动部与支撑板连接。

本优选方案中,通过铰接部件可以实现支撑板绕中心进行转动。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夹具部件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配合将线缆固定在支撑板上。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夹具部件还包括2个螺栓和2个螺母,所述的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其中,

所述的1个螺栓和1个螺母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配合,将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进行连接;

所述的1个螺栓和1个螺母通过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的配合,将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进行连接。

本优选方案中,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组合安装,将线缆稳稳固定在支撑板上,且随时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分离。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板上相对于线槽侧的另一侧上开设有n个卡槽,所述的第一定位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的上面;所述的第二定位板设置在支撑板的另一侧的下面;所述的n个第二定位板分别设置有卡头,所述的n个卡头与n个卡槽一一对应进行卡接。

本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卡槽和卡头配合可以使得第二定位板与支撑板卡接,避免松动,提高了稳定性。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还包括n个弹簧,所述的连接板设置有n个第一连接头,所述的每一个夹具部件设置有n个第二连接头,所述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对应设置;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头连接;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头连接。

本优选方案中,通过弹簧的压缩可以对夹具部件的动能进行缓冲,减小摆动幅度,避免磨损线缆。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n=2,所述的2个弹簧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的两端,且每一个弹簧与一个夹具部件对应;所述的2个夹具部件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两端。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还包括杆体和限位块,所述的杆体的一端与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的杆体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杆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用于限制线缆的位置。

本优先方案中,通过杆体和限位块可以对线缆形成收缩辅助定位,提高稳定性。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限位块是弧形结构,所述的线缆设置在限位块的弧形结构的内部空间。

本优先方案中,通过将线缆固定在限位块内部,辅助定位,限制线缆的活动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减少线缆的相对滑动,进而降低线缆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的夹具部件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限位块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1、连接板;2、卡槽;3、开口槽;4、限位块;5、杆体;6、卡头;7、弹簧;8、第一连接头;9、螺栓;10、第二定位板;11、连接部件;12、支撑板;13、线槽;14、线缆;15、第一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包括连接板1、连接部件11、支撑板12、n个夹具部件,n是正整数,其中,

连接板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件11,连接部件11与连接板1连接,优选连接部件11与连接板1固定连接;

连接部件11与支撑板12连接,优选连接部件11与支撑板12固定连接;

支撑板1上的一侧设置有线槽13,用于放置线缆14;

支撑板12上设置有n个夹具部件,夹具部件用于将线缆固定在支撑板12上。

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

将连接板设置在输电线路架上,将线缆放置在支撑板上,用夹具部件进行固定。若线缆发生晃动时,支撑板同步发生晃动,然后通过连接部件保证线缆和支撑板晃动的稳定性,避免过度拉扯导致的磨损。

实施例1能够对线缆进行定位张紧,减少相对滑动,进而降低线缆的磨损。

在实施例1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支撑板12是弧形支撑板。

本改进实施例中,由于弧形支撑板没有直角,可以避免线缆在支撑板由于过度的形变而导致的内芯损坏。

在实施例1中及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连接部件11是铰接部件,铰接部件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固定部和转动部铰接;固定部与连接板连接,优选固定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转动部与支撑板连接,优选转动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本改进实施例中,通过铰接部件可以实现支撑板绕中心进行转动。

在实施例1中及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夹具部件包括第一定位板15和第二定位板10,第一定位板15和第二定位板10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2的两侧,第一定位板15和第二定位板10配合将线缆14固定在支撑板12上。

在实施例1中及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夹具部件还包括2个螺栓9和2个螺母,第一定位板1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定位板1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其中,

1个螺栓9和1个螺母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配合,将第一定位板15和第二定位板10进行连接;

1个螺栓9和1个螺母通过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的配合,将第一定位板15和第二定位板9进行连接。

本改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组合安装,将支撑板和线缆作为夹层,将线缆稳稳固定在支撑板上,且随时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分离。

在实施例1中及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支撑板12上相对于线槽13侧的另一侧上开设有n个卡槽2,第一定位15板设置在支撑板12的一侧的上面;第二定位板10设置在支撑板12的另一侧的下面;n个第二定位板10分别设置有卡头6,n个卡头6与n个卡槽2一一对应进行卡接。

本改进实施例中,卡槽和卡头配合可以使得第二定位板与支撑板卡接,避免松动,提高了稳定性。

在实施例1中及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还包括n个弹簧7,连接板设置有n个第一连接头8,每一个夹具部件设置有n个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8和第二连接头对应设置;弹簧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头8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头连接。

本改进实施例中,通过弹簧的压缩可以对夹具部件的动能进行缓冲,减小摆动幅度,避免磨损线缆。

在实施例1中及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n=2,2个弹簧7分别设置在连接板1的两端,且每一个弹簧7与一个夹具部件对应;2个夹具部件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2的两端。

在实施例1中及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装置还包括杆体5和限位块4,杆体5的一端与连接部件11连接,杆体5的一端与支撑板12连接,杆体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限位块4,限位块4用于限制线缆14的位置。

本改进实施例中,通过杆体和限位块可以对线缆形成收缩辅助定位,提高稳定性。

在实施例1中及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限位块4是弧形结构,线缆14设置在限位块4的弧形结构的内部空间。

本改进实施例中,通过将线缆固定在限位块内部,辅助定位,限制线缆的活动范围。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例如,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件的连接方式仅仅是进行举例,其他的的连接方式仍然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而不仅仅以实施例作为本专利的限制。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