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50289发布日期:2021-04-13 19:5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申请涉及电力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电力工程的过程中,设置电缆是很常见的,设置电缆常用的方式为在地下埋设管道,待管道完全设置好后,在管道内敷设电缆,即可完成设置电缆的工作。
3.现有的,管道均是采用混凝土预制好的圆管,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在地下预先挖设埋设管道的凹槽,再将若干单根管道逐一吊装放入凹槽内,将相邻两根管道的端面相互贴合,以增强工程管道内的气密性,降低位于管道内的电缆受到空气、雨水侵蚀的可能性。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在维修管道内的电缆时,需将较长的整根电缆从管道内取出,修复后再将电缆穿入若干节的管道内,从而导致维修电缆的工作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将电缆从管道内取出再放回而导致对电缆维修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及其使用方法。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包括下半管、与所述下半管拼装的上半管,还包括成对设置在下半管和所述上半管外部的预埋件;下半管和上半管的端面均为半圆状,下半管平行于其轴线方向的平面和上半管平行于其轴线方向的平面能够两两贴合;当下半管和上半管的两个平面相贴合后,成对的两个所述预埋件对应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半管和下半管相贴合的平面能够在上半管自重作用下保持良好的气密性,当需要对敷设在管道内的电缆进行维修时,对电缆进行检测后确定电缆损坏的位置,然后将对应电缆损坏位置的管道,解除位于下半管和上半管之间的连接件的连接关系,即可将上半管从下半管上进行拆卸并将上半管从下半管上移开,维修人员从下半管的弧形开口内进入下半管内,即可对损坏的电缆开展维修工作,相对于将较长的电缆从管道内完全抽出再放回管道内,能够有效节省工作时间,从而达到提升维修工作效率的目的。
8.可选的,沿所述下半管平面的长度方向,在平面上设置有凸棱;在上半管的平面上开设有供所述凸棱卡设的卡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棱卡设在卡槽内后,能够增大下半管和上半管连接面的面积,凸棱还能有效提升下半管和上半管之间的气密性,进而降低位于管道本体内的电缆受到空气、水分腐蚀的可能性。
10.可选的,所述凸棱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梯形,且其较小的底面背离下半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棱较小的底面与卡槽能够更容易卡入卡槽内,便于排
队管道本体进行组装,对电缆完成维修后,能够将上半管快速放置在下半管上,进一步提升维修后期的收尾工作的工作效率。
12.可选的,所述下半管的平面上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凸棱的表面贴合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能够增强凸棱和卡槽的之间的密封性能,进一步提升管道本体的气密性。
14.可选的,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在半管内的预埋板、以及与所述预埋板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半管外部,当下半管与上半管的平面贴合后,一组两个连接块相对表面相互贴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螺栓等紧固件将两个连接块进行连接后,即可将上半管和下半管连接成管道本体,两个连接块相互贴合抵接后,能降低两块预埋板与半管连接位置的剪切力,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可靠性的同时,还对半管进行保护。
16.可选的,所述下半管上预埋设置有支撑圈,上半管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撑圈嵌设的凹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埋在下半管内的支撑圈能够对上半管进行支撑,增强管道本体的安装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对上半管形成限位,使得上半管能稳定设置在下半管上。
18.可选的,在管道本体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升降组件、以及连接在升降组件上且悬设在底板上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口朝向背离底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电缆进行维修时,通过控制升降组件将放置槽的高度降低后,便于将支撑架移动至电缆损坏的位置,然后在将升降组件升高,从而将电缆的高度升高,使得维修人员不必弯曲身子对电缆进行维修,降低工作人员缠身疲劳的可能性。
20.可选的,升降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底板上的双向螺杆、两个螺纹连接在所述双向螺杆上的移动块、以及与所述移动块铰接的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铰接在放置槽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双向螺杆后,即可改变铰接杆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改变放置槽的支撑高度,升降组件不包含任何电控部件、结构简单、便于对电缆进行支撑,长时间存放在管道本体内也不会出现故障。
22.可选的,所述上半管的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吊装的吊耳。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上半管进行吊装拆卸。
24.可选的,一种电力工程管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步骤一、在地面上挖设凹坑,将下半管放入凹坑内;步骤二、将上半管拼装在下半管上;步骤三、将预埋件进行连接;步骤四、敷设电缆。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对应需要维修的电缆的上半管从下半管上拆卸后,维修工作人员直接进入下半管内,进而可以对电缆直接进行维修工作,相较于将较长的电缆从管道本体内全部取出再进行维修,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从而提高维修工作的工作效率。
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通过设置下半管、上半管和预埋件,将对应电缆损坏位置的管道,将上半管从
下半管上进行拆卸并将上半管从下半管上移开,相对于将较长的电缆从管道内完全抽出再放回管道内,能够有效节省工作时间,从而达到提升维修工作效率的目的;2. 通过设置凸棱和卡槽,凸棱卡设在卡槽内后,能够增大下半管和上半管连接面的面积,凸棱还能有效提升下半管和上半管之间的气密性,进而降低位于管道本体内的电缆受到空气、水分腐蚀的可能性;3. 通过设置预埋板和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相互贴合抵接后,能降低两块预埋板与半管连接位置的剪切力,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可靠性的同时,还对半管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一种电力工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管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上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电力工程管道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下半管;11、支撑脚;12、凸棱;13、第一安装口;2、上半管;21、吊耳;22、卡槽;23、凹槽;24、第二安装口;3、密封垫;4、支撑圈;5、预埋件;51、预埋板;52、连接块;6、螺纹筒;7、连接件;71、连接环;72、垫环; 8、支撑架;81、底板;82、脚轮;83、支座;84、双向螺杆;85、限位环;86、移动块;87、铰接杆;88、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及其使用方法,参照图1,管道本体包括下半管1、上半管2、预设在下半管1上的支撑圈4、以及设置在下半管1和上半管2上用于连接两者的预埋件5,下半管1和上半管2均设置弧度为180度的弧形结构。
31.将两者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平面对应设置后,下半管1和上半管2拼装呈完整的管道本体,且上半管2的内壁支撑在支撑圈4上,使用螺栓等紧固件将为与下半管1和上半管2上的预埋件5进行连接,从而即可完成管道本体的拼装。
32.参照图2,下半管1的外壁上一体设置有四个支撑脚11,四个支撑脚11均匀分布在下半管1上,当下半管1放置在凹坑内后,四个支撑脚11能使得下半管1不易晃动,从而确保下半管1的开口始终朝上设置。
33.上半管2的外壁上安装有四个吊耳21,四个吊耳21呈矩形分布在上半管2上,将上半管2安装在下半管1上时,将吊装工具的连接绳连接在吊耳21上,便于对上半管2进行安装。
34.结合图2、图3,下半管1的平面上设有凸棱12,凸棱12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梯形,且梯形较小的底面背离下半管1的平面,下半管1的平面上还设置有密封垫3,密封垫3包裹在凸棱12的外表面上;上半管2的平面上开设有供凸棱12卡设的卡槽22,卡槽22与凸棱12适配。
35.将下半管1设置在地面的凹坑内,且下半管1的弧形开口朝上设置,再将上半管2的弧形开口朝下设置,并将上半管2吊装在下半管1上,横截面呈梯形的凸棱12便于卡设在卡
槽22内的同时,在上半管2自身重力作用下,上半管2向下压紧密封垫3,在下半管1和上半管2平面相贴合后,能增强下半管1和上半管2连接面的气密性,密封垫3能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气密性。
36.参照图1,支撑圈4设置有两个,支撑圈4预埋在下半管1内,且支撑圈4的轴线与下半管1的轴线相重合设置。
37.参照图3,上半管2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支撑圈4卡设的凹槽23,当上半管2有上向下吊装在下半管1上后,两个支撑圈4分别卡设在两个凹槽23内,既能保证下半管1和上半管2组装呈完整的管道本体,支撑圈4对上半管2进行支撑能提升管道本体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限制上半管2与下半管1准确放置在下半管1上。
38.参照图2,预埋件5设置有多个,且两两对应设置,多个预埋件5均匀分布在下半管1和上半管2上,预埋件5包括预埋在下半管1、上半管2的预埋板51和连接在预埋板51上的连接块52,当凸棱12位于卡槽22内后,分别位于下半管1和上半管2上的连接块52能一一对应,且两个连接块52的表面能相互贴合,连接块52上开设有通孔,使用螺栓等紧固件穿设在通孔内,即可将两个连接块52进行连接,从而将下半管1和上半管2完成拼装。
39.参照图2,在下半管1和上半管2两端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3和第二安装口24,在第一安装口13和第二安装口24内分别均匀安装有多根螺纹筒6,螺纹筒6的一端与安装口连通,且另一端位于半管内部,螺纹筒6为内螺纹筒6,螺纹筒6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管道本体的轴线方向。
40.参照图1,电力工程管道还包括用于连接两根管道本体的连接件7,连接件7包括与安装口适配的连接环71,连接环71由金属条形板连接而成,连接环71上对应螺纹筒6开设有多个通孔,连接环71的宽度均为第一安装口13和第二安祖行口开口宽度的二倍,连接环71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垫环72。
41.当拼装形成两根管道本体后,将两根管道本体的端部对应设置,再将连接环71放置在由第一安装口13和第二安装口24形成的槽型结构内,再配合螺栓穿设在连接环71的通孔内并连接在螺纹筒6上,即可将两根管道本体完成连接工作,螺栓与螺纹筒6紧密连接后,将垫环72紧紧抵接在安装口内,从而在完成两个管道本体连接的同时,还能提升管道本体端面的密封性能。
42.参照图1,管道本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电缆的支撑架 8,参照图4,支撑架 8包括底板81、安装在底板81下板面上的四个脚轮82、设置在底板81上板面的升降组件、以及安装在升降组件上部的放置槽88,四个脚轮82均匀布设在底板81上,放置槽88的槽口朝向背离底板81设置,电缆能够稳定放置在放置槽88的槽口内。
43.升降组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在底板81上的支座83、转动设置在两个支座83上的双向螺杆84、套设且固接在双向螺杆84上的两个限位环85、两个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84上的移动块86以及两根分别铰接在两个移动块86上的铰接杆87,铰接杆87的另一端铰接在放置槽88的底面上,双向螺杆84上开设有旋向不同的两段螺纹,两个限位环85分别抵接在两个支座83相对的两侧面上,从而限制双向螺杆84只能在两个支座83上转动,不能沿其轴线方向随意移动,移动块86的底面始终抵接在底板81上。
44.转动双向螺杆84时,两个移动块86在双向螺杆84的驱动作用下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改变铰接杆87两端之间的垂直高度,进而可以对放置槽88进行升降,当将放置槽88升
高后,电缆向下施加的重力不会使得移动块86在双向螺杆84上随意移动,从而使得升降组件对放置槽88形成稳定支撑。
45.参照图5,一所述的电力工程管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步骤一、在地面上挖设凹坑,将下半管1放入凹坑内:将下半管1的弧形开口朝上设置,并使得支撑脚11将下半管1稳定支撑在凹坑的底部。
46.步骤二、将上半管2拼装在下半管1上:将上半管2的弧形开口朝下设置,然后将上半管2吊装在下半管1上,并将凸棱12和支撑圈4分别卡设在卡槽22内和凹槽23内。
47.步骤三、将预埋件5进行连接:使用螺栓将相贴合的连接块52进行紧固,从而将下半管1和上半管2拼装呈完整的管道本体。
48.步骤四、敷设电缆:将支撑架 8放入管道本体内,穿设电缆时将电缆放放在放置槽88上。
49.通过上述操作步骤,便于对管道本体进行组装的同时,在维修电缆时,也便于将管道本体进行拆卸,从而维修人员可以在对应电缆出现故障的位置打开上半管2,然后进入下半管1内,可以对电缆直接进行维修,相较于将较长的电缆从管道内全部抽出再进行维修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维修工作的工作效率。
5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