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5088发布日期:2020-07-21 12:42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



背景技术: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来自太阳能电池板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从而向电网输出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正弦交流电流。

目前,通常大功率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需要很大的灌封电感进行滤波作用,但往往灌封电感发热量很大,很多光伏企业没有进行很好的散热,当使用时间比较长时就会影响到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使用寿命,以及机器的使用性能,例如: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波型的影响会造成炸机可能性,为此,现有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会在其壳体上开设散热口用于散热,以保证其效能和使用寿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光伏并网逆变器需要在户外使用,雨天时,雨水很容易从散热口处进入到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内部,进而影响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在不影响散热功能的前提下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有效避免雨水进入到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包括一体成型在壳体顶部的顶板、一体成型在壳体上散热口两侧的两块侧板、以及位于两块侧板之间的折叠板,所述顶板位于壳体开设有散热口一面的顶部,所述折叠板包括多块首尾铰接在一起的倾斜的单元板,相邻两个单元板之间的铰接结构为铰接轴,所述折叠板的顶部铰接在顶板的底部,所述折叠板的底部铰接在活动板上,所述折叠板遮挡在散热口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包括框体、位于框体两端的丝套、以及一体成型在框体与丝套之间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卡槽卡装在侧板上,所述卡槽与侧板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框体上固定有防水透气膜。

优选的,所述丝套螺纹套装在丝杆上,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顶板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块连接,所述安装块固定在壳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丝杆对称设置有两根,两根丝杆分别位于侧板远离散热口的一侧,所述丝杆的顶部通过传动组件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装在丝杆顶部的从动轮、套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以及套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同步带。

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壳体顶部一侧的防护罩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通过在散热口的一侧设置折叠板,在下雨时,折叠板可以有效避免雨水从散热口进入到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进而影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晴天时,将折叠板折叠收起,可以避免折叠板阻碍散热口处的散热;

通过丝杆的设置,能够通过丝杆与丝套之间的螺纹作用带动折叠板展开或收缩折叠,操作简单方便;

通过侧板的设置,可以从散热口的两侧进行防护,避免雨水从两侧进入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防水效果良好;

通过防水透气膜的设置,由于防水透气膜具有防水和透气的特点,能够避免水源进入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避免损坏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的电子元件,防止漏电,有效的提升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的安全性;

通过防护罩的设置,对控制折叠板打开和收缩折叠的电机进行防雨水保护,有利于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的防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的侧板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的折叠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的活动板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顶板;3、侧板;4、折叠板;5、活动板;6、丝杆;7、传动组件;8、电机;9、防护罩;10、散热口;11、安装块;12、单元板;13、框体;14、防水透气膜;15、丝套;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1至5,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中所述上、下、前、后、顶、底等关于方位的记载,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或使用方式的限定,而仅仅是为描述方便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具体的,以本机构拼装完成后顶板所在一端为上端,以安装块所在的一端为下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参照图1-5,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包括一体成型在壳体1顶部的顶板2、一体成型在壳体1上散热口10两侧的两块侧板3、以及位于两块侧板3之间的折叠板4,所述顶板2位于壳体1开设有散热口10一面的顶部,所述折叠板4包括多块首尾铰接在一起的倾斜的单元板12,倾斜的单元板12使得雨水打在每一块单元板12上时,雨水都会沿着倾斜的单元板12向下流,防水效果好,相邻两个单元板12之间的铰接结构为铰接轴,所述折叠板4的顶部铰接在顶板2的底部,所述折叠板4的底部铰接在活动板5上,所述折叠板4遮挡在散热口10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散热口10的一侧设置折叠板4,在下雨时,折叠板4可以有效避免雨水从散热口10进入到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进而影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晴天时,将折叠板4折叠收起,可以避免折叠板4阻碍散热口10处的散热。

参照图1-5,所述活动板5包括框体13、位于框体13两端的丝套15、以及一体成型在框体13与丝套15之间的卡槽16。

参照图1-5,所述卡槽16卡装在侧板3上,所述卡槽16与侧板3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板3的设置,可以从散热口10的两侧进行防护,避免雨水从两侧进入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防水效果良好。

参照图5,所述框体13上固定有防水透气膜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透气膜14的设置,由于防水透气膜14具有防水和透气的特点,能够避免水源进入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避免损坏光伏并网逆变器内部的电子元件,防止漏电,有效的提升光伏发电并网装置的安全性。

参照图1-5,所述丝套15螺纹套装在丝杆6上,所述丝杆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顶板2连接,所述丝杆6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块11连接,所述安装块11固定在壳体1的外壁上。

参照图1-3,所述丝杆6对称设置有两根,两根丝杆6分别位于侧板3远离散热口10的一侧,所述丝杆6的顶部通过传动组件7与电机8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7包括套装在丝杆6顶部的从动轮、套装在电机8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以及套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同步带。

壳体1内侧设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池、开关和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采用但不限于20-668-0003型,微处理器分别与操作面板、湿度传感器和电机8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采用但不限于ms-z3型,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湿度,微处理器根据湿度信号判断是否为雨天,雨天时,微处理器控制电机8启动,带动折叠板4展开,晴天时则反向旋转电机8,带动折叠板4收缩折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丝杆6的设置,能够通过丝杆6与丝套15之间的螺纹作用带动折叠板4展开或收缩折叠,操作简单方便。

参照图1-3,所述电机8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壳体1顶部一侧的防护罩9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罩9的设置,对控制折叠板4打开和收缩折叠的电机8进行防雨水保护,有利于延长电机8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防水机构,在使用时,当雨天时,电机8启动,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带动丝杆6旋转,在螺纹的作用下,丝杆6的旋转使得套在丝杆6上的丝套15向下移动,丝套15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框体13以及与框体13连接的折叠板4向下展开,直到折叠板4完全将散热口10遮挡住,此时,由于折叠板4底部的活动板5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14,防水透气膜14、折叠板4、侧板3、以及顶板2之间围成一个封闭的防水空间,可以有效避免雨水的进入,同时防水透气膜14可以保证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正常散热。

当晴天时,电机8反向旋转,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带动丝杆6旋转,在螺纹的作用下,丝套15沿着丝杆6向上移动,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活动板5不断向上挤压折叠板4,折叠板4受力向上收缩折叠,直到散热口10完全暴露出来,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散热口10不仔受到遮挡,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散热。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