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机壳及其应用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1117发布日期:2020-09-15 19:5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机壳及其应用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机壳及其应用的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包括转轴、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电机机壳与安装在电机机壳两端的端盖,定子组件安装在电机机壳的内腔内,转轴与转子组件固定在一起,转子组件套装在定子组件内,端盖上安装有轴承,转轴通过轴承与外壳组件连接;电机机壳内设有水冷散热通道,壳体的外壁面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与水冷散热通道,水冷散热通道对电机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但这种结构的电机有以下缺点:随着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单位体积电机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定子组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机水冷散热通道散出,但水冷散热通道对转子组件的冷却效果甚微,转子组件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出,导致转子组件一直处于高温状态。转子组件中的永磁体对温度最敏感,长期的高温容易使永磁体产生不可逆退磁,从而使电机丧失动力,并且高温也大大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对转子组件进行散热处理是结构设计一直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及其应用的电机,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冷散热通道对转子组件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机壳,包括环状的壳体,壳体中心形成空腔,壳体内设有水冷散热通道,壳体的外壁面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与水冷散热通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散热通道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轴向水道,壳体内还设有轴向设置的风冷散热通道,风冷散热通道位于相邻两个轴向水道之间,风冷散热通道的两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内壁面上。

所述水冷散热通道还包括设置在轴向水道两侧的若干转向水道,转向水道连通相邻的两个轴向水道。

上述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若干螺孔,螺孔位于相邻两个转向水道之间。

上述所述转向水道位于风冷散热通道的外侧。

上述所述风冷散热通道的内壁设有散热筋,散热筋将风冷散热通道分隔为若干分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包括转轴、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电机机壳与安装在电机机壳两端的端盖,定子组件安装在电机机壳的空腔内,转轴与转子组件固定在一起,转子组件套装在定子组件内,端盖上安装有轴承,转轴通过两个轴承与外壳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为上述所述的电机机壳,所述定子组件安装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

上述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安装在转子组件一侧并位于转子组件与出风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1)所述电机机壳包括环状的壳体,壳体中心形成空腔,壳体内设有水冷散热通道,壳体的外壁面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与水冷散热通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散热通道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轴向水道,壳体内还设有轴向设置的风冷散热通道,风冷散热通道位于相邻两个轴向水道之间,风冷散热通道的两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内壁面上;风冷散热通道能将空腔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内,热量在壳体内与水冷散热通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安装在电机机壳内部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更好散热,这种组合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可以大幅降低转子组件工作温度,避免长期的高温容易使永磁体产生不可逆退磁,且机构简单、散热效果好,体积小、重量轻。

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在实施例部分展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机机壳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电机机壳的横剖视图;

图6是电机机壳的水冷散热通道与风冷散热通道的展开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电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电机机壳,包括环状的壳体10,壳体10中心形成空腔11,壳体10内设有水冷散热通道12,壳体10的外壁面13设有出水口131和进水口132,出水口131与进水口132与水冷散热通道1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散热通道12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轴向水道121,壳体10内还设有轴向设置的风冷散热通道14,风冷散热通道14位于相邻两个轴向水道121之间,风冷散热通道14的两端设有进风口141和出风口142,进风口141和出风口142设置在壳体10的内壁面15上。风冷散热通道14能将空腔11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10内,热量在壳体10内与水冷散热通道12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风冷散热通道14位于相邻两个轴向水道121之间,散热效果好,这种结构使安装在电机机壳内部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更好散热,这种组合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可以大幅降低转子组件工作温度,避免长期的高温容易使永磁体产生不可逆退磁,且机构简单、散热效果好,体积小、重量轻。

上述所述水冷散热通道12还包括设置在轴向水道121两侧的若干转向水道122,转向水道122连通相邻的两个轴向水道121。

上述所述壳体10的两端设有若干螺孔16,螺孔16位于相邻两个转向水道122之间。螺孔16用于安装端盖。

上述所述转向水道122位于风冷散热通道14的外侧。

上述所述风冷散热通道14的内壁设有散热筋143,散热筋143将风冷散热通道14分隔为若干分流道144。散热筋143加大空气与壳体10的接触面积,更利于壳体10吸收风冷散热通道14内部的热量,增加热交换的速率。

实施例二: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电机,包括转轴2、转子组件3、定子组件4和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电机机壳1与安装在电机机壳1两端的端盖5,定子组件4安装在电机机壳1的空腔11内,转轴2与转子组件3固定在一起,转子组件3套装在定子组件4内,端盖5上安装有轴承51,转轴2通过两个轴承51与外壳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机机壳,所述定子组件4安装在进风口141与出风口142之间。电机内形成水冷散热和风冷散热两个散热系统,水冷散热系统对定子组件4进行散热,风冷散热系统对转子组件3进行散热,风冷散热系统的空气流向如图8中箭头所示,空腔11内的空气流过转子组件3后变为高温空气,高温空气从进风口141进入风冷散热通道14并在风冷散热通道14内与水冷散热通道12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后变为低温空气从出风口142流回空腔11内,有效降低转子组件3的温度,转子组件3中的永磁体不会退磁,电机的工作稳定,工作寿命长。

上述所述转轴2上安装有散热风扇21,散热风扇21安装在转子组件3一侧并位于转子组件3与出风口142之间。散热风扇21加强了空腔11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大了风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这种结构使安装在电机机壳内部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更好散热,这种组合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可以大幅降低转子组件工作温度,避免长期的高温容易使永磁体产生不可逆退磁,且机构简单、散热效果好,体积小、重量轻。

以上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