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5352发布日期:2020-09-25 18:3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



背景技术:

现有电缆隧道中,用于设置通信光缆、动力电缆、控制电缆等线缆的走线槽盒,通常都是分别架设于隧道内两侧支架顶层横担之上。

在实际应用中,两侧走线槽盒内分别用于布置强电和弱电线缆。

然而,为满足电网可靠性要求,同一条220kv及以上线路的两套继电保护和同一系统的有主/备关系的两套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由两套独立的通信传输设备分别提供,并分别由两套独立的通信电源供电,重要线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具备两条独立的路由,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因此,隧道内敷设的双回路电缆配套光缆有不至于不同槽盒内的需求。

另一方面,电力隧道内的电缆均需配置相应在线监测系统,而且在线监测系统一般设置于运行电缆侧边或电缆接头侧边,即每一个走线槽盒的下方均会设置一个在线监测设备,并且需要合敷设电源电缆及通信光缆以解决供电及通信传输的需求。

如图1所示,由于上述对于电力线缆的监测要求,以及强电和弱电线分开设置的原因,这就要求一侧电缆旁的在线监测设备光缆或电源线需横向跨越至另一侧支架上方槽盒内。

上述情况导致了电缆隧道内线缆架设的混乱,为日常维护和维修埋下了隐患,一旦一侧的电力设备发生如火灾之类的事故,必然会影响另一侧设备的运行,导致主/备关系的两套安全自动装置失效。

因此,如何消除上述安全隐患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实现的目的是真正实现重要线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互相独立,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电缆隧道两侧支架顶层横担之上的走线槽盒,每一所述走线槽盒均用于设置通信光缆、动力电缆和/或控制电缆。

其中,每一所述走线槽盒内均敷设有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且每一所述走线槽盒内的所述强电线缆和所述弱电线缆均采用阻燃隔板隔离;

所述电缆隧道每一侧的所述走线槽盒下方均设有在线监测设备;

每一所述在线监测设备的通信线缆均通过同侧的所述走线槽盒内的所述弱电线缆连接至隧道工作井或变电站内监测设备主机;

每一所述在线监测设备的供电线缆均通过同侧的所述走线槽盒内的所述强电线缆连接至隧道工作井或变电站内监测设备主机。

优选的,每一所述走线槽盒均包括盒体和盒盖;

每一所述盒体内均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内设有所述阻燃隔板;

每一所述分隔槽均将所述走线槽盒分割成宽度不相同的两个敷线空间,并分别设置所述盒盖。

更优选的,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均采用玻璃纤维布增强酚醛玻璃钢材料制成。

更优选的,每一所述盒体均通过底部的安装孔采用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所述横担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两套在线监测设备完全分离,真正实现重要线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互相独立,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走线槽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2所示,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包括分别设置于电缆隧道两侧支架顶层横担之上的走线槽盒1,每一走线槽盒均用于设置通信光缆、动力电缆和/或控制电缆。

其中,每一走线槽盒1内均敷设有强电线缆2和弱电线缆3,且每一走线槽盒内1的强电线缆2和弱电线缆3均采用阻燃隔板隔离;

电缆隧道每一侧的走线槽盒下方均设有在线监测设备4;

每一在线监测设备4的通信线缆均通过同侧的走线槽盒1内的弱电线缆3连接至隧道工作井或变电站内监测设备主机;

每一在线监测设备4的供电线缆均通过同侧的走线槽盒1内的强电线缆2连接至隧道工作井或变电站内监测设备主机。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在电缆隧道每一侧的走线槽盒内1设置阻燃隔板,实现在同一走线槽盒1内敷设强电线缆2和弱电线缆3两种线缆,将两套在线监测设备4完全分离;真正实现重要线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互相独立,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

如图3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走线槽盒1均包括盒体11和盒盖12;

每一盒体11内均设有分隔槽13,分隔槽13内设有阻燃隔板;

每一分隔槽13均将走线槽盒1分割成宽度不相同的两个敷线空间,并分别设置盒盖12。

更优选的,盒体11和盒盖12均采用玻璃纤维布增强酚醛玻璃钢材料制成。

更优选的,每一盒体11均通过底部的安装孔14采用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横担上。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电缆隧道两侧支架顶层横担之上的走线槽盒(1),每一所述走线槽盒均用于设置通信光缆、动力电缆和/或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走线槽盒(1)内均敷设有强电线缆(2)和弱电线缆(3),且每一所述走线槽盒内(1)的所述强电线缆(2)和所述弱电线缆(3)均采用阻燃隔板隔离;

所述电缆隧道每一侧的所述走线槽盒下方均设有在线监测设备(4);

每一所述在线监测设备(4)的通信线缆均通过同侧的所述走线槽盒(1)内的所述弱电线缆(3)连接至隧道工作井或变电站内监测设备主机;

每一所述在线监测设备(4)的供电线缆均通过同侧的所述走线槽盒(1)内的所述强电线缆(2)连接至隧道工作井或变电站内监测设备主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走线槽盒(1)均包括盒体(11)和盒盖(12);

每一所述盒体(11)内均设有分隔槽(13),所述分隔槽(13)内设有所述阻燃隔板;

每一所述分隔槽(13)均将所述走线槽盒(1)分割成宽度不相同的两个敷线空间,并分别设置所述盒盖(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和所述盒盖(12)均采用玻璃纤维布增强酚醛玻璃钢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盒体(11)均通过底部的安装孔(14)采用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所述横担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同侧布置的电缆隧道,包括走线槽盒,每一走线槽盒内均敷设有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且每一走线槽盒内的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均采用阻燃隔板隔离;电缆隧道每一侧的走线槽盒下方均设有在线监测设备;每一在线监测设备的通信线缆均通过同侧的走线槽盒内的弱电线缆连接至隧道工作井或变电站内监测设备主机;每一在线监测设备的供电线缆均通过同侧的走线槽盒内的强电线缆连接至隧道工作井或变电站内监测设备主机。本实用新型将两套在线监测设备完全分离,真正实现重要线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互相独立,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蔡龙晟;鞠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5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