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安装的钢管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3334发布日期:2020-12-22 10: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便于安装的钢管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于安装的钢管杆。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用电负荷迅速增加,为了缓解城市输电线路建设中传统铁塔与现代城市环境的不协调,钢管杆由于其外形简洁美观,受力合理而在城市送电线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从已建成的工程来看,钢管杆主要采用单杆或双杆,对于负荷较大的耐张杆采用四杆。

但是现有的钢管杆还存在着不便于安装,支撑稳定性较差和无法张紧调节的问题。

因此,发明便于安装的钢管杆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便于安装的钢管杆,以解决现有的钢管杆存在着不便于安装,支撑稳定性较差和无法张紧调节的问题。便于安装的钢管杆,包括防护垫,安装座,膨胀螺栓,衔接管,连接管,第一内六角插口螺栓,第二内六角插口螺栓,线缆绑绳,引导板,连接板,可调节式张紧拉杆结构和可牵引固定支撑拉环结构,所述的防护垫胶接在安装座的外表面;所述的安装座的内部四角位置分别横向螺纹连接有膨胀螺栓,并且所述的膨胀螺栓贯穿防护垫的内部;所述的衔接管一端套接在连接管的外壁,并通过第一内六角插口螺栓紧固连接设置,另一端螺纹连接安装座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管的前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六角插口螺栓;所述的线缆绑绳分别系接在引导板的外侧左右两部;所述的引导板的左侧前后两部以及右侧前后两部分别螺钉连接连接板;所述的可调节式张紧拉杆结构和可牵引固定支撑拉环结构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式张紧拉杆结构包括上部钢管杆,通孔,张紧拉杆本体,下部钢管杆,固定帽和翼形螺钉,所述的上部钢管杆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纵向开设有通孔;所述的张紧拉杆本体分别纵向一端螺栓连接在下部钢管杆的上部左右两侧,另一端插接在通孔的内部,并通过翼形螺钉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张紧拉杆本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固定帽。

优选的,所述的可牵引固定支撑拉环结构包括调节拉杆,牵引环,牵引管,方头螺栓,活动管和调节螺栓,所述的调节拉杆纵向一端螺纹连接牵引环,另一侧插接在牵引管的内部,并通过方头螺栓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牵引管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活动管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动管的下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

优选的,所述的张紧拉杆本体采用两个铝合金杆。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帽采用两个铝合金帽。

优选的,所述的上部钢管杆横向插接在连接管之间的内部,并通过第二内六角插口螺栓紧固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板采用多个不锈钢板,并且分别纵向上端螺钉连接在下部钢管杆的左侧前后两部以及下部钢管杆的右侧前后两部。

优选的,所述的活动管套接在上部钢管杆的外壁,并通过调节螺栓紧固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拉杆具体采用铝合金杆,所述的牵引环具体采用铝合金环。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垫采用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部钢管杆,通孔,张紧拉杆本体,下部钢管杆,固定帽和翼形螺钉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张紧调节功能,可对下垂的线缆进行拉紧,以保证输送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拉杆,牵引环,牵引管,方头螺栓,活动管和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增加牵引支撑稳定性,避免受风影响,保证支撑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垫,安装座和膨胀螺栓的设置,有利于安装固定,便于拆卸,可连接在电力塔之间。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衔接管,连接管,第一内六角插口螺栓和第二内六角插口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拆卸调节,便于操作,便于拆装。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线缆绑绳和引导板的设置,有利于捆绑线缆,方便操作。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板的设置,有利于起到牵引拉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式张紧拉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牵引固定支撑拉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防护垫;2、安装座;3、膨胀螺栓;4、衔接管;5、连接管;6、第一内六角插口螺栓;7、第二内六角插口螺栓;8、线缆绑绳;9、引导板;10、连接板;11、可调节式张紧拉杆结构;111、上部钢管杆;112、通孔;113、张紧拉杆本体;114、下部钢管杆;115、固定帽;116、翼形螺钉;12、可牵引固定支撑拉环结构;121、调节拉杆;122、牵引环;123、牵引管;124、方头螺栓;125、活动管;126、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便于安装的钢管杆,包括防护垫1,安装座2,膨胀螺栓3,衔接管4,连接管5,第一内六角插口螺栓6,第二内六角插口螺栓7,线缆绑绳8,引导板9,连接板10,可调节式张紧拉杆结构11和可牵引固定支撑拉环结构12,所述的防护垫1胶接在安装座2的外表面;所述的安装座2的内部四角位置分别横向螺纹连接有膨胀螺栓3,并且所述的膨胀螺栓3贯穿防护垫1的内部;所述的衔接管4一端套接在连接管5的外壁,并通过第一内六角插口螺栓6紧固连接设置,另一端螺纹连接安装座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管5的前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内六角插口螺栓7;所述的线缆绑绳8分别系接在引导板9的外侧左右两部;所述的引导板9的左侧前后两部以及右侧前后两部分别螺钉连接连接板10;所述的可调节式张紧拉杆结构11和可牵引固定支撑拉环结构12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式张紧拉杆结构11包括上部钢管杆111,通孔112,张紧拉杆本体113,下部钢管杆114,固定帽115和翼形螺钉116,所述的上部钢管杆111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纵向开设有通孔112;所述的张紧拉杆本体113分别纵向一端螺栓连接在下部钢管杆114的上部左右两侧,另一端插接在通孔112的内部,并通过翼形螺钉116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张紧拉杆本体113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固定帽115,线缆经过引导板9输送,并通过线缆绑绳8捆绑,根据拉紧需求,可进行放松翼形螺钉116,手持固定帽115调节张紧拉杆本体113在通孔112内部的位置,确定拉紧度后,锁紧翼形螺钉116即可,以保证张紧力度,避免线缆下垂。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牵引固定支撑拉环结构12包括调节拉杆121,牵引环122,牵引管123,方头螺栓124,活动管125和调节螺栓126,所述的调节拉杆121纵向一端螺纹连接牵引环122,另一侧插接在牵引管123的内部,并通过方头螺栓124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牵引管123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活动管125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动管125的下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26,为了保证线缆之间的稳定性,可将牵引环122套接在其中一根线缆上或者钢丝输送条上,此时通过放松方头螺栓124,即可进行调节调节拉杆121和牵引管123之间的间距,以保证拉紧力度,随后锁紧方头螺栓124,通过放松调节螺栓126,可调节活动管125的位置,最后确定位置锁紧调节螺栓126,以保证线缆之间的稳定性,保证支撑稳定性。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张紧拉杆本体113采用两个铝合金杆。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帽115采用两个铝合金帽。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上部钢管杆111横向插接在连接管5之间的内部,并通过第二内六角插口螺栓7紧固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板10采用多个不锈钢板,并且分别纵向上端螺钉连接在下部钢管杆114的左侧前后两部以及下部钢管杆114的右侧前后两部。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活动管125套接在上部钢管杆111的外壁,并通过调节螺栓126紧固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拉杆121具体采用铝合金杆,所述的牵引环122具体采用铝合金环。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垫1采用橡胶垫。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线缆经过引导板9输送,并通过线缆绑绳8捆绑,根据拉紧需求,可进行放松翼形螺钉116,手持固定帽115调节张紧拉杆本体113在通孔112内部的位置,确定拉紧度后,锁紧翼形螺钉116即可,以保证张紧力度,避免线缆下垂,为了保证线缆之间的稳定性,可将牵引环122套接在其中一根线缆上或者钢丝输送条上,此时通过放松方头螺栓124,即可进行调节调节拉杆121和牵引管123之间的间距,以保证拉紧力度,随后锁紧方头螺栓124,通过放松调节螺栓126,可调节活动管125的位置,最后确定位置锁紧调节螺栓126,以保证线缆之间的稳定性,保证支撑稳定性。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