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7394发布日期:2020-10-20 12:1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现如今,电动车已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电动车控制器是电动车的重要部件之一。目前,电动车控制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控制器温度快速上升,其热量很难快速散发出去,当其功率达到某一额定值时,由于受到温度的限制,其功率只能限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控制器输出功率越大,发热越快,控制器发热后其稳定性能较差,且由于散热能力差,也容易损坏控制器内部的电子原件,另外绝大部分的厂家电动车控制器都是单独配置一个控制器盒来放置电动车控制器,占用整车空间,繁琐的整车线束操作不便,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以解决现有电动车控制器占用整车空间大、整车线束繁琐、散热能力差的等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其包括电机轴、机壳、边盖、铝支架和硅钢片,机壳与边盖围合成机腔,边盖上设置有向机腔内注油的注油孔,注油孔上设置有密封塞,铝支架呈筒状,电机轴伸入机腔中并通过轴承与铝支架转动装配,硅钢片固定于铝支架的外缘壁上形成定子,控制器固定于铝支架上而内置于机腔中。

其中,控制器包括罩壳、第一pcb板、第一散热铝基板和铝板,罩壳与铝支架围合成控制器腔,第一pcb板上设置有功能元器件和第一功率mos管,第一功率mos管的散热面与第一散热铝基板贴靠,第一散热铝基板与铝板贴靠,铝板再与铝支架的内表面贴靠,罩壳、第一pcb板、第一散热铝基板、铝板、铝支架依次通过螺栓固定。

其中,控制器还包括第二pcb板,受控制器腔空间大小的限制,第二pcb板位于铝支架外,第二pcb板的朝向铝支架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功率mos管,第二功率mos管的散热面上贴靠设置有第二散热铝基板,第二散热铝基板与铝支架的外表面贴靠,通过螺栓将第二pcb板与铝支架固连。

其中,第一pcb板上设置有导电铜柱,导电铜柱穿过铝支架并与第二pcb板电连接,第二pcb板与铝支架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绝缘隔板上对应导电铜柱设置有绝缘柱,绝缘柱套设在导电铜柱外,将其与铝支架隔开。

其中,铝支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腔,第二pcb板、第二功率mos管、第二散热铝基板位于凹腔中,且不超出铝支架的外端平面。

其中,机壳与边盖之间夹设有密封圈,并通过螺栓固连。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将控制器内置于电机一体,节省了整车空间,杜绝繁琐的整车线束,且根据内部空间大小,可采用多块pcb板桥接的方式满足设置需要,并采用散热油性液体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明显,提高了整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的外形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的外形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中控制器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其包括电机轴1、机壳、边盖2、铝支架3和硅钢片4。

机壳与边盖2围合成机腔,机壳与边盖2之间夹设有密封圈,并通过螺栓固连。边盖2上设置有向机腔内注油的注油孔5,注油孔5上设置有密封塞。

铝支架3呈筒状,电机轴1伸入机腔中并通过轴承与铝支架3转动装配,硅钢片4固定于铝支架3的外缘壁上形成定子,控制器固定于铝支架3上而内置于机腔中。此处的电机为内定子、外转子形式,机壳上设置有转子绕组,电机轴1与边盖2、机壳一起转动。

控制器包括罩壳6、第一pcb板7、第一散热铝基板8和铝板9,罩壳6与铝支架3围合成控制器腔,第一pcb板7上设置有功能元器件10和第一功率mos管11,第一功率mos管11的散热面与第一散热铝基板8贴靠,第一散热铝基板8与铝板9贴靠,铝板9再与铝支架3的内表面贴靠,罩壳6、第一pcb板7、第一散热铝基板8、铝板9、铝支架3依次通过螺栓固定。

控制器还包括第二pcb板12,受控制器腔空间大小的限制,第二pcb板12位于铝支架3外,第二pcb板12的朝向铝支架3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功率mos管13,第二功率mos管13的散热面上贴靠设置有第二散热铝基板14,第二散热铝基板14与铝支架3的外表面贴靠,通过螺栓将第二pcb板12与铝支架3固连。

第一pcb板7上设置有导电铜柱15,导电铜柱15穿过铝支架3并与第二pcb板12电连接,第二pcb板12与铝支架3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16,绝缘隔板16上对应导电铜柱15设置有绝缘柱17,绝缘柱17套设在导电铜柱15外,将其与铝支架3隔开,绝缘隔板16上开设有允许第二散热铝基板14穿过的让位孔18。

铝支架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腔19,第二pcb板12、第二功率mos管13、第二散热铝基板14位于凹腔19中,且不超出铝支架3的外端平面。

其中,mos管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采用锡炉工装夹具来操作,也可以是直接贴片在铝基板上,通过桥接线路来导通,或者其它实现形式。

综上,该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将控制器内置于电机一体,节省了整车空间,杜绝繁琐的整车线束,且根据内部空间大小,可采用多块pcb板桥接的方式满足设置需要,并采用散热油性液体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明显,提高了整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轴、机壳、边盖、铝支架和硅钢片,所述机壳与所述边盖围合成机腔,所述边盖上设置有向机腔内注油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铝支架呈筒状,所述电机轴伸入机腔中并通过轴承与所述铝支架转动装配,所述硅钢片固定于所述铝支架的外缘壁上形成定子,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铝支架上而内置于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罩壳、第一pcb板、第一散热铝基板和铝板,所述罩壳与所述铝支架围合成控制器腔,所述第一pcb板上设置有功能元器件和第一功率mos管,所述第一功率mos管的散热面与所述第一散热铝基板贴靠,所述第一散热铝基板与所述铝板贴靠,所述铝板再与所述铝支架的内表面贴靠,所述罩壳、第一pcb板、第一散热铝基板、铝板、铝支架依次通过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二pcb板,受控制器腔空间大小的限制,所述第二pcb板位于所述铝支架外,所述第二pcb板的朝向铝支架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功率mos管,所述第二功率mos管的散热面上贴靠设置有第二散热铝基板,所述第二散热铝基板与所述铝支架的外表面贴靠,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二pcb板与所述铝支架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上设置有导电铜柱,所述导电铜柱穿过所述铝支架并与所述第二pcb板电连接,所述第二pcb板与所述铝支架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上对应所述导电铜柱设置有绝缘柱,所述绝缘柱套设在所述导电铜柱外,将其与所述铝支架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支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腔,所述第二pcb板、第二功率mos管、第二散热铝基板位于所述凹腔中,且不超出所述铝支架的外端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与所述边盖之间夹设有密封圈,并通过螺栓固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油式电机中内置控制器的结构,包括电机轴、机壳、边盖、铝支架和硅钢片,机壳与边盖围合成机腔,边盖上设置有向机腔内注油的注油孔,注油孔上设置有密封塞,铝支架呈筒状,电机轴伸入机腔中并通过轴承与铝支架转动装配,硅钢片固定于铝支架的外缘壁上形成定子,控制器固定于铝支架上而内置于机腔中。上述电机将控制器内置于电机一体,节省了整车空间,杜绝繁琐的整车线束,且根据内部空间大小,可采用多块PCB板桥接的方式满足设置需要,并采用散热油性液体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明显,提高了整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协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凯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凯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7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