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6171发布日期:2021-01-23 09:2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电池包。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日益多样化,如何快捷便利地为电子产品充电,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移动电源作为一种便携式电源,在人们生活中,移动电源越来越普遍。
[0003]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移动电源的电池容量有限,大多无法满足长期在外工作人士的电量需求,特别是户外运动、无人机、摄影等发烧友,他们的用电需求大,更加无法满足其电量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电池包。
[0005]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池包,包括电池包上壳、电池包下壳和电池包主体,其中:
[0006]
电池包上壳和电池包下壳上下扣合在一起,组成电池包主壳体;
[0007]
电池包主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
[0008]
电池包主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电池包主体;
[0009]
电池包主体包括多个串联和/或并联在一起的锂电池;
[0010]
电池包主体与bms电池控制板相导电连接;
[0011]
bms电池控制板上具有mr30插头;
[0012]
mr30插头,用于与位于外部的移动电源主控制电路板上的mr30插孔相连接。
[0013]
其中,电池包主体包括十二个锂电池;
[0014]
十二个锂电池形成两并四串电源回路。
[0015]
其中,电池包主体,由十二个锂电池通过点涂瞬干胶打包而成。
[0016]
其中,当电池包主体包括十二个锂电池时,电池包主体的排布方式为:上下各五个锂电池并列,以及左右各一个锂电池;
[0017]
电池包主体的前端面,露出有六个电池正极;
[0018]
电池包主体的后端面,露出有六个电池负极。
[0019]
其中,电池包主体的前端面,通过点焊两个第五镍片和两个第四镍片的后侧面,实现导电连接;
[0020]
电池包主体的后端面,通过点焊第一镍片、第二镍片和第三镍片的前侧面,实现导电连接。
[0021]
其中,第一镍片、第二镍片和第三镍片的后侧面,粘贴有第一纸垫片;
[0022]
第五镍片和第四镍片的前侧,点焊在bms电池控制板的焊盘上;
[0023]
第五镍片与电池控制板之间,以及第四镍片与电池控制板之间,粘贴设置有第二
纸垫片。
[0024]
其中,电池包上壳的底部四周,具有多个卡块;
[0025]
电池包下壳的顶部,在与卡块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装配卡槽;
[0026]
电池包上壳和电池包下壳相互卡接。
[0027]
其中,电池包下壳的顶部左右两侧,还分别具有超声波焊线结构;
[0028]
电池包上壳和电池包下壳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
[0029]
其中,电池包主壳体位于一个移动电源主壳体的内腔后端;
[0030]
移动电源上壳和移动电源下壳上下扣合在一起,组成移动电源主壳体;
[0031]
移动电源主壳体的外部,套有套筒;
[0032]
移动电源主控制电路板,位于移动电源主壳体的内腔前端。
[0033]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池包,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方便、可靠地为移动电源或其他电子产品续航,在无法及时充电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本电池包及时对需要续航的产品进行电量补充,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池包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池包与相关镍片连接的前视图;
[003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池包与相关镍片连接的后视图;
[003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池包的装配示意图;
[0038]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池包,在一种实施例中装配到移动电源主壳体中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9]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池包,一种实施例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0040]
图中:11为电池包上壳,12为电池包下壳,2为电池包主体;
[0041]
31为第一镍片,32为第二镍片,33为第三镍片,34为第四镍片,31 为第五镍片;
[0042]
41为第一纸垫片。42为第二纸垫片;
[0043]
5为bms电池控制板。6为mr30插头。
[0044]
71为移动电源上壳,72为移动电源下壳,8为套筒,81为螺钉孔,9 为电池包主壳体;
[0045]
121为超声波焊线结构,101为充电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7]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池包,其包括电池包上壳11、电池包下壳12和电池包主体2,其中:
[0048]
电池包上壳11和电池包下壳12上下扣合在一起,组成电池包主壳体9;
[0049]
电池包主壳体9具有中空的内腔;
[0050]
电池包主壳体9的内腔中,设置有电池包主体2;
[0051]
电池包主体2包括多个串联和/或并联在一起的锂电池20;
[0052]
电池包主体2与bms(即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控制板5相导电连接;
[0053]
bms(即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控制板5上具有mr30插头6。
[0054]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电池包主体2包括十二个锂电池20;
[0055]
十二个锂电池20形成两并四串电源回路。
[0056]
具体实现上,电池包主体2,由十二个锂电池20通过点涂瞬干胶打包而成。
[0057]
具体实现上,当电池包主体2包括十二个锂电池20时,电池包主体2 的排布方式为:上下各五个锂电池20并列,以及左右各一个锂电池20;
[0058]
电池包主体2的前端面,露出有六个电池正极;
[0059]
电池包主体2的后端面,露出有六个电池负极。
[0060]
具体实现上,电池包主体2的前端面,通过点焊两个第五镍片35和两个第四镍片34的后侧面,实现导电连接;
[0061]
电池包主体2的后端面,通过点焊第一镍片31、第二镍片32和第三镍片33的前侧面,实现导电连接。
[0062]
具体实现上,第一镍片31、第二镍片32和第三镍片33的后侧面,粘贴有第一纸垫片41(具体为青稞纸垫片)。
[0063]
具体实现上,第五镍片35和第四镍片34的前侧,点焊在bms(即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控制板5的焊盘上;
[0064]
第五镍片35与电池控制板5之间,以及第四镍片34与电池控制板5之间,粘贴设置有第二纸垫片42(具体为青稞纸垫片,其上预留有方便点焊的豁口)。
[0065]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电池包上壳11的底部四周,具有多个卡块;
[0066]
电池包下壳12的顶部,在与卡块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装配卡槽;
[0067]
电池包上壳11和电池包下壳12相互卡接。
[0068]
具体实现上,电池包下壳12的顶部左右两侧,还分别具有超声波焊线结构121;
[0069]
电池包上壳11和电池包下壳12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
[0070]
因此,可以使得焊接后的电池包上壳11和电池包下壳12稳固并且防水。
[0071]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mr30插头6,用于与配套的、位于外部的移动电源主控制电路板上的mr30插孔相连接(即插接在一起),从而可以为外部的移动电源进行供电。
[0072]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参见图5所示,电池包主壳体9位于一个移动电源主壳体的内腔后端;
[0073]
移动电源上壳71和移动电源下壳72上下扣合在一起,组成移动电源主壳体;
[0074]
移动电源主壳体的外部,套有套筒8。
[0075]
具体实现上,移动电源主控制电路板,位于移动电源主壳体的内腔前端。
[0076]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电源主控电路板可以为现有的移动电源印刷电路板,也可以为专门新设计开发的电路板,用于将外部交流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和稳压后,通过接插件公头以及接插件母座向电池包进行输出,实现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此外,还能够将电池包通过接插件公头以及接插件母座 (例如mr30插头和mr30插孔)输出的电压调压后,输出给需要用电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0077]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套筒8上下两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三个间隔分
布的螺钉孔81;
[0078]
其中,位于套筒8前端的六个螺钉孔81,用于通过螺钉,与移动电源主壳体以及移动电源主壳体内部的移动电源主控电路板,螺纹固定连接。
[0079]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内置有电池包主体2的电池包主壳体9 的后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间隔分布的限位条21;
[0080]
这六个限位条21上分别设置(即预埋)有一个具有内螺纹孔的螺丝柱;
[0081]
六个螺丝柱与套筒8后端的六个螺钉孔81正对应设置并且通过螺钉螺纹连接在一起。
[0082]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83]
对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上,本电池包可以提供38400mah超大容量,输出接口为mr30接口。本电池包携带的接口设计是为了配合本申请人研发的大容量移动电源。当配置转接线后,可以实现为任意其他产品续航充电的功能。本电池包可以通过mr30接口,连接适配器或者其他连接线,进行独立充电。
[0084]
具体实现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12节18650 锂电池通过点涂瞬干胶打包而成,体积小巧,结构紧实。排布方式为上下各5颗并列,左右各有1颗,每个端面各有6颗正极,6颗负极露出,通过5种共7个镍片形成两并四串电源回路。
[0085]
如图2、图3所示,第一镍片31、第二镍片32、第三镍片33直接点焊在其覆盖的18650锂电池上,第四镍片34和第五镍片35点焊在bms 电池控制板相对应的焊盘上,而bms电池控制板上的mr30插头与配套的移动电源主控制电路板上的mr30插孔连接,即可以实现为移动电源供电。图1中的第一纸垫片41贴在第一镍片31、第二镍片32、第三镍片33 的平面上,第二纸垫片42贴在第四镍片34、第五镍片35和bms电池控制板之间,两个纸垫片自带背胶,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0086]
如图4所示,具体实现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可以是由上述打包焊接好的电池包和电池包上壳、电池包下壳组成,其中电池包上下壳内部与电池包贴合的部分设计了定位卡槽,安装时,通过打胶或泡棉等辅料,保证电池包装配完成后牢固,不晃动。电池包上下壳的周边壁厚部分分别做出了装配卡槽和超声波焊线结构,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组装,不可拆卸,密封性好,牢固性好。
[0087]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携带的接口设计,是为了配合本申请人开发的大容量移动电源。电池包的替换方式如图5所示,移动电源上壳71、移动电源下壳72与移动电源主控电路板可安装成一个整体组件,使用套筒8将组装在一起的移动电源上下壳(即移动电源主壳体)套住后,固定产品前端的六个螺钉孔81,并准确对应定位导向槽,确认好插头方向后,即装配完毕。拆卸时,顺序相反。
[0088]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除配合本申请人开发的大容量移动电源使用外,也可以通过配置转接线,实现为任意其他产品续航充电的功能。
[0089]
具体实现上,当电池包电量亏损时,可以通过mr30接口连接适配器和连接线,进行独立充电,如图6所示。通过充电转换器100(例如本申请人研发的专用的5525/5521母头转mr30母头充电转换器)进行充电,配有充电指示灯101,正常充电时,充电指示灯101为红色常亮;充电故障时,充电指示灯为红色闪亮;充电完成时,充电指示灯101为绿色常亮。除此之外,输出接口为5521或者5525公头的适配器均可以给本电池包供电。如图6所示,电池包
主壳体9上的mr30插头6,通过m30母接头61 与充电转换器100相连接,充电转换器100与电源适配器200相连接。
[0090]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对于本实用新型,其可以为大电量使用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用户可以在携带移动电源的同时,额外携带多个充满电的电池包(电池组),便于随时更换,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0091]
对于本实用新型,其外观结构不限于如图1所示,根据用户的需要,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结构。
[0092]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池包,其结构设计科学,可以方便、可靠地为移动电源或其他电子产品续航,在无法及时充电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本电池包及时对需要续航的产品进行电量补充,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009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