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ESC,ESP用电机端盖及包含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8315发布日期:2020-11-03 23:5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ABS,ESC,ESP用电机端盖及包含其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bs,esc,esp用电机端盖及包含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620851732.6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电机,该电机包括由外壳、转子和定子,外壳设有壳体和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穿透端盖内外两侧的接线端子脚,端盖内侧设有电刷槽、弹簧槽和电感槽,一抗干扰电感置于电感槽内串接于接线端子脚与弹簧之间,弹簧置于弹簧槽内作用于电刷座内的电刷。该电机通过设置电感,将抑制转子线圈中电流的跃变,从而提高了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该电机中,电刷槽内设有由u型铜片槽和一铜片围成方管状的电刷座,并固定于端盖内侧的电刷槽内,电刷座的侧面设有弹簧避空槽,弹簧置于弹簧槽内时弹簧的一端沿避空槽顶于电刷的后端面,作用于电刷座内的电刷顶向转轴上的换向器。虽然能够实现始终弹簧与电刷接触,弹簧为扭转弹簧,由于弹簧一端与电刷接触时,弹簧与电刷容易发生相对移动,导致弹簧和电刷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abs,esc,esp用电机端盖及包含其的电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第一弹簧与电刷容易发生相对移动而导致电刷和第一弹簧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abs,esc,esp用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端盖本体内壁上形成有安装座,安装座用于导向碳刷在端盖本体径向上运动,端盖本体中心安装有换向器,安装座背离换向器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封堵件,封堵件用于与碳刷配合夹紧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用于通过第一导线连接端盖本体内壁上安装的内部线路。

优选的是,封堵件为弹性固定卡,弹性固定卡用于封堵安装座背离换向器一端,弹性固定卡具有弹性,安装座外壁凸出形成有台阶,台阶与弹性固定卡卡扣配合。

优选的是,弹性固定卡凸出形成有圆柱体,圆柱体用于插入至第一弹簧内。

优选的是,端盖本体上形成有向外延伸的连接管头,连接管头内安装有相互间隔的两外接线路,两外接线路分别用于连接外界电源正极和负极,每一外接线路均通过一电感连接至一内部线路。

优选的是,每一外接线路均为l型结构,在连接管头内形成有两相互间隔的插槽,每一外接线路均插入至一插槽内,每一外接线路均通过一铆钉安装在端盖本体内壁上。

优选的是,在端盖本体上立有三个安装槽体,三个安装槽体分别位于两电感、连接管头旁,每个安装槽体分别用于安装电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感、碳刷、第一弹簧、换向器以及如上述的abs,esc,esp用电机端盖,端盖本体中心安装换向器,端盖本体上形成有安装座,所有安装座环绕在换向器外,在每一安装座内均安放有有一碳刷,碳刷能在安装座导向下在端盖本体径向上移动,安装座背离换向器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封堵件,封堵件用于与碳刷配合夹紧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用于通过第一导线连接端盖本体内壁上安装的内部线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封堵件,实现了封堵件与碳刷配合将第一弹簧夹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扭转第一弹簧发生形变时扭转第一弹簧端部与碳刷发生相对移动而导致扭转第一弹簧以及碳刷损坏,本申请中第一弹簧将碳刷压紧在换向器上,第一弹簧不会与碳刷之间有摩擦力,因而保护的第一弹簧和碳刷,延长了第一弹簧和碳刷的使用寿命,且第一弹簧的安装不需要单独立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柱,减小了碳刷和第一弹簧配合时的占用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abs,esc,esp用电机端盖处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中abs,esc,esp用电机端盖处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3中安装座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电感1、碳刷2、端盖本体51、安装座52、封堵件53、台阶54、连接管头55、安装槽体56、弹性阻碍装置57、阻碍块571、连接杆572、第二弹簧573、内部线路6、外接线路7、铆钉8、第一导线9、连接装置91、插头911、旋转臂912、卡块9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abs,esc,esp用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51,端盖本体51内壁上形成有安装座52,安装座52用于导向碳刷2在端盖本体51径向上运动,端盖本体51中心安装有换向器,安装座52背离换向器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封堵件53,封堵件53用于保持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以使得碳刷2始终与换向器接触(图中未示),碳刷2用于将换向器与端盖本体内壁上安装的内部线路连接。第一弹簧用于保持碳刷2始终与换向器有接触,从而给使得碳刷2与换向器电接触良好。

为了方便安装封堵件53,封堵件53为弹性固定卡,弹性固定卡用于封堵安装座52背离换向器一端,弹性固定卡具有弹性,安装座52外壁凸出形成有台阶54,台阶54与弹性固定卡卡扣配合。

为了方便将封堵件53按压在台阶54上,台阶54为圆锥台结构,台阶54靠近换向器的端部大于台阶54背离换向器的端部,使得台阶54形成导向斜面,使得封堵件53慢慢被台阶54胀开,最终封堵件53卡在台阶54上,方便了封堵件53的安装。封堵件53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非导电材料(例如: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等)制成。

弹性固定卡凸出形成有圆柱体,圆柱体用于插入至第一弹簧内,以保持弹簧的移动轨迹,圆柱体的长度设计可以有效保持弹簧的移动轨迹为线性并可以防止弹性固定卡在脱落后保持弹簧功能不失效。

为了实现端盖本体51内的内部线路6与外界电源的连接,端盖本体51上形成有向外延伸的连接管头55,连接管头55内安装有相互间隔的两外接线路7,两外接线路7分别用于连接外界电源正极和负极,每一外接线路7均通过一电感1连接至一内部线路6,内部线路6安装在端盖本体51壁内,内部线路6与外接线路7不直接接通,电感1实现内部线路6与外接线路7导通,外界电压先通过外接线路7传递到电感1,电感1进行滤波和电压导通,然后电压再传递到内部线路6上,内部线路6最终将电压输入到电刷上,从而实现为电刷供电。

为了实现外接线路7的安装,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两外接线路7有相互靠近的风险,每一外接线路7均为l型结构,在连接管头55内形成有两相互间隔的插槽,每一外接线路7均插入至一插槽内,外部线路外接线路为铜材料,在外接线路的两侧均形成有倒刺,插槽内壁凹陷形成有与倒刺配合的卡槽,在外接线路插入端盖本体延伸的连接头后倒刺会卡在卡槽内,有效增加了外接线路的轴向推出力,每一外接线路7均通过一铆钉8安装在端盖本体51内壁上。

为了实现电容的安装,在端盖本体51上立有三个安装槽体56,三个安装槽体56分别位于两电感1、连接管头55旁,每个安装槽体56分别用于安装电容。

端盖本体51内线路的布局方式与传统方式不一样:主要体现在内部线路6与外接线路7的分离设计。

内部线路6与外接线路7的分离设计理由如下:在端盖本体51注塑时内部线路6是预埋在里面的,端盖本体51注塑形成内部线路6即安装形成。外接线路7一般为弹性铜片。传统技术中,外接线路7是在连接管头55注塑成型过程中一体成型的,不用再将外接线路7插入到连接管头55内,但是存在的缺点为:由于注塑过程中,外接线路7也会被加温,使得外接线路7变形,外接线路7表面损伤,导致外接线路7容易氧化,接入正负极电源后,会导致外接线路7与正负极电源之间接触不良。本设计,采用外接线路7与内部线路6分开的技术,实现了外接线路7和内部线路6分开安装制作,外接线路7后续压装到端盖本体51延伸的连接管头55内,也即是插槽内,外接线路7插入到插槽内后,外接线路7上的倒刺与卡槽配合,倒刺直接挂在卡槽内。为了实现外接线路7与内部线路6连接更可靠,电接触更加良好,因此增加了铆钉8,也防止了在使用过程外接线路7与内部线路6脱离。

端盖本体51内壁凸出形成有隔离柱,隔离柱用于隔离端盖本体51内线路,避免端盖本体51内线路存在相互连接短路的风险,提高对端盖本体51内线路的防护。

如图2所示,端盖本体51内分布有四个碳刷2,四个碳刷分别为:碳刷a1、碳刷a2、碳刷a3、碳刷a4。在端盖本体51上开设有第一孔b1、第二孔b2、第三孔b3、第四孔b4、第五孔b5、第六孔b6、第七孔b7、第八孔b8、第九孔b9、第十孔b10。

第一孔b1、第二孔b2主要作用是:用于通过铆钉将外接线路和内部线路固定;第三孔b3作用是:用于碳刷a1的刷辫焊接;第四孔b4作用是:用于碳刷a2的刷辫焊接;第五孔b5、第六孔b6主要作用是:用于连接一个电感;第七孔b7主要作用是:用于碳刷a3的刷辫焊接;第八孔b8主要作用是:用于碳刷a4的刷辫焊接;第九孔b9、第十孔b10主要作用是:用于连接另一电感(一共有两个电感)。

其中:第一孔b1和第十孔b10通过内置在端盖本体51内的一内部线路导通;第二孔b2和第五孔b5通过内置在端盖本体51内的另一内部线路导通;第三孔b3和第九孔b9、第七孔b7通过内置在端盖本体51内的另一内部线路导通;第四孔b4和第六孔b6,第八孔b8通过内置在端盖本体51内的另一内部线路(内部线路有4个)导通;第十孔b10和第九孔b9是靠一电感连接后导通;第五孔b5和第六孔b6是靠另一电感连接后导通;第三孔b3和第七孔b7是连接碳刷a1和碳刷a3;第四孔b4和第八孔b8是连接碳刷a2和碳刷a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包含实施例1中端盖的电机。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感1、碳刷2、第一弹簧、换向器(图中未示)以及如实施例1的abs,esc,esp用电机端盖,端盖本体51中心安装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连接转子,转子上安装有换向器,端盖本体51上形成有安装座52,所有安装座52环绕在换向器外,在每一安装座52内均安放有有一碳刷2,碳刷2能在安装座52导向下在端盖本体51径向上移动,安装座52背离换向器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封堵件53,封堵件53用于与碳刷2配合,封堵件53支撑弹簧,使弹簧始终保持有效弹力和固定弹簧不会掉落或移位,碳刷用于将换向器与端盖本体内壁上安装的内部线路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仅仅对实施例1中第一导线9与第一弹簧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变,避免了在安装封堵件53之间忘记将第一弹簧与第一导线9连接的情况发生,其他结构不变。

封堵件53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封堵件53通过连接装置91与第一导线9电接通,连接装置91与第一导线9连接,在封堵件53上安装有弹性阻碍装置57,弹性阻碍装置57内设置有弹性件,在弹性件弹力下能保持弹性阻碍装置57阻碍弹性固定卡与台阶54卡扣连接的状态,弹性阻碍装置57用于与连接装置91作用时允许弹性固定卡与台阶54卡扣配合。

在端盖本体51与安装座52之间形成供弹性固定卡插入的安装槽。

弹性阻碍装置57包括:阻碍块571、连接杆572以及第二弹簧573,阻碍块571从弹性固定卡顶部冒出,阻碍块571固定至连接杆572一端,连接杆572伸入至弹性固定卡内,第二弹簧573一端相对连接杆572固定,第二弹簧573另一端固定至弹性固定卡,第二弹簧573为弹性件,阻碍块571与连接杆572连接后呈现为“t”型结构,安装座52顶部内壁凹陷形成供阻碍块571和连接杆572插入的插孔,连接杆572用于与连接装置91作用。当且仅当连接装置91与弹性固定卡连接后,连接装置91才挤压阻碍块571和连接杆572与插孔对准,没有对准阻碍块571和连接杆572就不能插入到插孔内,实现不了弹性固定卡的安装,从而避免了在弹性固定卡安装之前忘记连接第一导线9的情况出现。

连接装置91包括:插头911、旋转臂912以及卡块913,弹性固定卡侧壁凹陷形成容纳槽,容纳槽供插头911插入,插头911尖端形成挤压面,挤压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锐角,挤压面用于与连接杆572底面紧贴,插头911侧壁铰接至旋转臂912,旋转臂912与插头911铰接处有弹性,旋转臂912背离插头911一侧形成有卡块913,容纳槽内壁凹陷形成与卡块913配合的卡孔,卡孔与卡块913配合后限制插头911与弹性固定卡脱离,插头911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由于弹性固定卡和碳刷2始终将第一弹簧夹紧,第一弹簧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第一弹簧将碳刷2与弹性固定卡电接通,弹性固定卡通过插头911与第一导线9电接通,进而第一导线9始终与碳刷2电接通,由于弹性固定卡不会移动,因此弹性固定卡与插头911不会轻易脱离,从而始终保持第一导线9与电刷电接通。

当插头911没有插入至容纳槽内时,在第二弹簧573弹力下,阻碍块571以及连接杆572处于较低的位置,阻碍块571以及连接杆572不能与插孔对准,如果直接将弹性固定卡插入到安装槽内,阻碍块571就与安装座52发生阻挡,不能将弹性固定卡置入到安装槽内,实现不了安装。

当插头911插入到容纳槽时,插头911上的挤压面将连接杆572和阻碍块571慢慢抬高,当卡块913与卡孔对准配合时,阻碍块571以及连接杆572与插孔对准,直接将弹性固定卡插入到安装槽内,阻碍块571以及连接杆572直接插入插孔内,弹性固定卡被放入到安装槽内,且弹性固定卡与台阶54卡扣配合。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