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电机防护结构的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8300发布日期:2020-11-03 23:5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电机防护结构的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电机防护结构的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电机位于冷却塔的顶部平台上,电机能够驱动叶片转动,实现排风;

暴露在户外的电机会长期受到风吹日晒,雨水侵蚀,虽然可以选择高防护等级的户外型电机,但电机长期暴露在暴露在户外,容易出现渗水、腐蚀等问题,且每年也需要进行特殊的维护保养,部分厂家虽然在电机的外部安装有防护罩,但防护罩的支撑结构主要是四角支撑脚,各个支撑脚均需要锁紧固定在冷却塔的顶部平台上,安装起来比较麻烦,后期维护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电机防护结构的冷却塔,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电机防护结构的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所述冷却塔主体的顶部设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内部安装有抽风机构,所述冷却塔主体的表面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置于所述出风管的侧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抽风机构;

所述出风管的顶端边缘处固定套接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装配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底部设有外护机构,所述外护机构的底部为敞口结构,所述外护机构套接于所述电机的外部,所述外护机构用以从外部遮挡保护所述电机,所述固定机构用以将所述外护机构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固定罩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机构包括前挡板、后挡板以及侧板;所述前挡板、所述后挡板对称设于所述固定机构的底面,所述前挡板用以从前部遮挡保护所述电机,所述后挡板用以从背部遮挡保护所述电机,所述前挡板、后挡板的远离所述出风管的侧部设有侧板,所述前挡板、后挡板以及侧板围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的底部为完全开口的下导风口,所述保护腔靠近所述出风管的侧部为完全开口的第二侧导风口,所述传动轴贯穿于所述第二侧导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后挡板之间结构相同,所述前挡板包括上导流板和挡板,所述上导流板为斜坡面状,所述上导流板的表面分布有多个排水槽,所述上导流板的底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平行置于所述电机的前侧面,所述挡板与所述冷却塔主体的顶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所述前挡板以及后挡板围成第一侧导风口,所述第一侧导风口位于所述侧板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板、方管以及锁紧螺钉,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方管的顶面,所述前挡板、后挡板对称无缝焊接于所述方管底面,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外伸于所述方管,所述连接板的外伸部分通过所述锁紧螺钉固定于所述固定罩的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罩为圆弧状,所述固定罩的侧截面为倒u型,所述固定罩夹持焊接于所述出风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外护机构能够对电机进行有效的防雨保护,可以有效阻隔阳光照射、雨水侵蚀,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少外壳腐蚀,同时外护机构上布设有多个导流口,可在保证挡雨的前提下使得空气自由流通,实现电机正常散热;

2、外护机构可拆卸固定在出风管上,固定位置少,安装拆卸简便,在对电机进行维护时,能够快速从顶部取下外护机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电机防护结构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罩、固定机构以及外护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外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冷却塔主体;11、出风管;2、齿轮换向器;21、抽风叶片;3、电机;31、传动轴;4、固定罩;5、固定机构;51、连接板;52、方管;53、锁紧螺钉;6、外护机构;61、前挡板;611、上导流板;6111、排水槽;612、挡板;62、后挡板;63、侧板;64、第一侧导风口;65、下导风口;66、第二侧导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带有电机防护结构的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1;所述冷却塔主体1的顶部设有出风管11,所述出风管11的内部安装有抽风机构,所述冷却塔主体1的表面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置于所述出风管11的侧部,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31,所述传动轴31连接所述抽风机构;

所述出风管11的顶端边缘处固定套接有固定罩4,所述固定罩4装配连接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的底部设有外护机构6,所述外护机构6的底部为敞口结构,所述外护机构6套接于所述电机3的外部,所述外护机构6用以从外部遮挡保护所述电机3,所述固定机构5用以将所述外护机构6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固定罩4上;利用外护机构6能够对电机进行有效的防雨保护,并且外护机构6固定在出风管11上,在对电机进行维护时,能够快速从顶部取下外护机构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护机构6包括前挡板61、后挡板62以及侧板63;所述前挡板61、所述后挡板62对称设于所述固定机构5的底面,所述前挡板61用以从前部遮挡保护所述电机3,所述后挡板62用以从背部遮挡保护所述电机3,所述前挡板61、后挡板62的远离所述出风管11的侧部设有侧板63,所述前挡板61、后挡板62以及侧板63围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的底部为完全开口的下导风口65,所述保护腔靠近所述出风管11的侧部为完全开口的第二侧导风口66,所述传动轴31贯穿于所述第二侧导风口66;利用前挡板、后挡板以及侧板能够实现三面遮挡保护,从而即可实现有效的遮挡保护,又不会影响电机的正常散热,下导风口65可使得外部空气进入,带走热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挡板61与所述后挡板62之间结构相同,所述前挡板61包括上导流板611和挡板612,所述上导流板611为斜坡面状,所述上导流板611的表面分布有多个排水槽6111,所述上导流板611的底端连接有挡板612,所述挡板612平行置于所述电机3的前侧面,所述挡板612与所述冷却塔主体1的顶面间隔设置;斜面结构的上导流板611能够加快雨水的排出速度,避免水聚集,排水槽6111能够进一步的加快排水速度,间隔设置用以实现电机的底部区域无遮挡,使得空气流通更好,顶部遮挡即可实现防雨保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侧板63、所述前挡板61以及后挡板62围成第一侧导风口64,所述第一侧导风口64位于所述侧板63的顶部;第一侧导风口64能够实现热量从外侧部快速排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连接板51、方管52以及锁紧螺钉53,所述连接板51设于所述方管52的顶面,所述前挡板61、后挡板62对称无缝焊接于所述方管52底面,所述连接板51的一端外伸于所述方管52,所述连接板51的外伸部分通过所述锁紧螺钉53固定于所述固定罩4的顶面;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能够实现连接板51与固定罩4的快速定位,安装拆卸简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罩4为圆弧状,所述固定罩4的侧截面为倒u型,所述固定罩4夹持焊接于所述出风管11上;圆弧状的固定罩4能够与冷却塔的顶部配合,使得固定罩4的安装固定更为简便,u型能够增加焊接面,使得固定罩4固定强度更高;固定罩4用以作为外护机构6的固定基础,实现顶部固定。

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外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前挡板、后挡板以及侧板均是采用玻璃钢挤拉型材制成;外护机构的内部为保护腔,保护腔的底面、靠近出风管的侧面均为完全敞开结构,侧板的顶部开设有三角形成的导风口。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将固定罩4套接在出风管11的顶部边缘处,固定罩4靠近电机3设置,然后将外护机构6套在电机3的外部,使得前挡板61置于电机前部、后挡板置于电机后部,传动轴31穿过第二侧导风口66,然后调整外护机构6的位置,使得各个挡板平齐设置,使用锁紧螺钉53将连接板51的外伸部分固定在固定罩4上,调节固定罩4的位置,使得外护机构6平齐对齐置于电机的外部,待确定好位置后,将固定罩4焊接在出风管11上;

在工作时,电机3带动传动轴31转动,传动轴31带动齿轮换向器2内的齿轮转动,齿轮带动抽风叶片21转动,抽风叶片21将冷却塔主体1内的空气抽出;

电机3在工作时,外部空气可在下导风口、第一侧导风口、第二侧导风口之间流通,从而将电机3产生的热量带走,实现电机散热;

外部的雨水和灰尘可被前挡板61、后挡板62以及侧板63遮挡,第二侧导风口66朝向出风管11,因而第二侧导风口66这个侧面也可被出风管11遮挡保护,从而有效的阻隔外部灰尘、雨水,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雨水可通过上导流板、排水槽6111快速排出,不会聚集;

当需要对电机3进行维护时,拧下锁紧螺钉53,工人便可直接从上方取下外护机构6,安装拆卸简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