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边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9186发布日期:2021-01-26 13:4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边框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边框。


背景技术:

[0002]
光伏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它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硅等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太阳能电板来利用光照以产生直流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太阳能电板倾斜一定的角度,以满足达到合适的照度。一般来说,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通过多个太阳能电板来实现作用的,而多个太阳能电板组成的结构为地面发电站。
[0003]
随着光伏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各种简单、快捷的安装方法层出不穷,目前应用最多的双玻组件安装大多都利用短压块直接对发电玻璃进行固定。这种安装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发电玻璃的固定,但是在实际安装或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发电玻璃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边框,能够避免光伏玻璃与固定结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光伏玻璃在安装过程中遭受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边框,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光伏玻璃粘接;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过渡至第二支撑部的台阶;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设有一个与外部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从第一支撑部的顶部朝向其底部贯穿。
[0006]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第一支撑部的连接孔获得与外部的连接,使得整个边框得到稳定性;由于光伏玻璃和第二支撑部通过粘接而成,因此避免了光伏玻璃因受压而损坏的风险,此外,第一支撑部设有过渡至第二支撑部的台阶,使得边框装配光伏玻璃后,能够以堆叠的方式直接叠加,由此方便工作人员装箱。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加强部。
[0008]
所述加强部的主要作用是为边框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光伏玻璃具有一定的重量,而为了节省材料和工艺,通常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并不大,因此,仅需要设置加强部就能够对第二支撑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0009]
优选的,所述加强部设有第一矩形通孔。
[0010]
所述第一矩形通孔能够很好的减少加强部的重量,从而实现边框的轻量化;此外,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多个发电玻璃,因此,在发电玻璃的侧边也应当有相关连接结构对发电系统整体进行固定;因而通过第一矩形通孔的设置,能够使上述的连接结构穿入,从而使多个边框通过连接结构进行固定。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通孔的内侧壁至少设有一条滑条。
[0012]
滑条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对相关连接结构进行限位;在实际情况下,通常使用焊接
的方式对多个边框进行连接,这种方式工艺复杂,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因此,通过第一矩形通孔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滑条的设置也能够加大第一矩形通孔和连接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稳定的连接效果。
[0013]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第二矩形通孔。
[0014]
所述第二矩形通孔同样能够很好的加强部的重量,从而达到边框的轻量化的效果。
[0015]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和光伏玻璃之间通过双面不干胶和/或硅酮结构胶粘接。
[0016]
在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玻璃和边框之间是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的;双面不干胶能够很好的在第二支撑部和光伏玻璃之间起到稳定的定位效果,而硅酮结构胶能承受较大荷载,且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在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因此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上述两种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0017]
优选的,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边框通过光伏支架连接。
[0018]
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多块发电玻璃组成,因此在光伏板地面电站安装的过程中,会存在前后两个相邻边框的连接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光伏支架就可以很好的对前后两个相邻边框进行连接;当任意一块发电玻璃损坏,需要维修或更换时,也方便工作人员针对该发电玻璃进行换取。
[0019]
优选的,所述光伏支架为c型光伏支架,其两侧设有朝向内侧弯曲的扣部。
[0020]
c型光伏支架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对光伏板地面电站中光伏玻璃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可以很好的与边框实现连接。
[0021]
优选的,还包括螺栓和塑翼螺母;所述塑翼螺母位于光伏支架的内侧,其两端设有与扣部连接的槽部;所述螺栓通过连接孔穿过第一支撑部与塑翼螺母连接。
[0022]
所述扣部和槽部的连接能够使塑翼螺母连接的更加稳定;当边框连接在光伏支架上时,扭动螺栓,使光伏支架抵靠在边框的下侧,而塑翼螺母通过与扣部和槽部的连接,相当于将边框夹持在塑翼螺母和螺栓的柱头之间,由此实现边框的固定。
[0023]
优选的,还包括角铝;任意两个呈直角连接的边框通过角铝连接;
[0024]
所述角铝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矩形通孔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矩形通孔滑动连接,且通过对应的第一矩形通孔内的滑条限位。
[0025]
对于边框来说,其具有第一矩形通孔,且第一矩形通孔内至少设有一条滑条;为了使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左右两边能够很好的固定边框,本实用新型通过角铝与相应的第一矩形通孔连接,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所有边框得到很好的稳定性;由于第一矩形通孔内设有滑条,因而能够对角铝进行定位,并且,通过滑条也增加了角铝和第一矩形通孔之间的接触面积,依次更好的达到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26]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压块购买成本高的问题,减少了工程预算,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电玻璃并不与固定结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发电玻璃在安装过程中的损坏风险;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边框,实现了流水线的自动化打胶、自动化上片粘合和自动化装箱一次性完成,避免了现有发电玻璃的边框二次粘合、二次搬运,以及二次装箱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边框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光伏玻璃的安装示意图;
[0029]
图3为图2的截面示意图;
[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边框的堆叠示意图;
[0031]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地面电站的示意图;
[0032]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0033]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边框的示意图;
[0034]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边框的堆叠示意图。
[0035]
图中:1-第一支撑部;2-光伏玻璃;3-第二支撑部;4-台阶;5-连接孔;6-加强部;7-第一矩形通孔;8-滑条;9-第二矩形通孔;10-双面不干胶;11-硅酮结构胶; 12-光伏支架;13-扣部;14-螺栓;15-塑翼螺母;16-槽部;17-角铝。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7]
其中图2未示出光伏支架12。
[0038]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边框,包括第一支撑部1;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上端设有第二支撑部3,所述第二支撑部3与光伏玻璃2粘接;所述第一支撑部1设有向上过渡至第二支撑部3的台阶4;所述第一支撑部1设有两个与外部连接的连接孔5,所述连接孔5从第一支撑部1的顶部朝向其底部贯穿。
[0039]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3一体成型;两个连接孔5相对于边框的中心平面对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5并不是螺纹孔,而是方形通孔,在使用时,连接孔5的上侧需要配合垫片以及普通螺母进行安装。同一个连接孔5中,可以有多个固定件穿过,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孔5中仅穿过一个固定件。
[0040]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的连接孔5获得与外部的连接,使得整个边框得到稳定性;由于光伏玻璃2和第二支撑部3通过粘接而成,因此避免了光伏玻璃2因受压而损坏的风险,此外,第一支撑部1设有过渡至第二支撑部3的台阶 4,使得边框装配光伏玻璃2后,能够以堆叠的方式直接叠加,由此方便工作人员装箱。
[0041]
在装箱时,由于边框是堆叠放置,因此,任意相邻的两个边框中,上侧边框的第一支撑部1放置于下侧边框的台阶4处,而台阶4也可以使上侧的边框获得限位,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光伏玻璃2造成损坏。
[0042]
为了加强边框的支撑强度,所述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3之间设有加强部 6。所述加强部6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边框的性能,使得边框能够长时间使用而不变形扭曲,从而保证发电玻璃的使用效果。
[0043]
为了使边框得到轻量化改造,所述加强部6设有第一矩形通孔7。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由众多发电玻璃共同组成,因此,为了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内的边框获得稳定性连接,相关连接结构能够通过穿入第一矩形通孔7而获得连接稳定性。
[0044]
为了使相关连接结构获得限位,所述第一矩形通孔7的内侧壁至少设有一条滑条
8。
[0045]
同样的,为了使边框得到轻量化改造,所述第一支撑部1设有第二矩形通孔9。
[0046]
为了更好的使光伏玻璃2获得稳定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3和光伏玻璃2之间通过双面不干胶10和硅酮结构胶11粘接。具体的,光伏玻璃2的两端通过双面不干胶10进行固定,而硅酮结构胶11由于其粘接效果好,但凝固时间较长的原因,则被设置于光伏玻璃2两端的双面不干胶10之间,由此使双面不干胶10配合硅酮结构胶11,使光伏玻璃2的粘接更加稳定。
[0047]
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前后相邻的边框通过光伏支架12连接。
[0048]
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多块发电玻璃组成,因此在光伏板地面电站安装的过程中,会存在前后两个相邻边框的连接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光伏支架 12就可以很好的对前后两个相邻边框进行连接;当任意一块发电玻璃损坏,需要维修或更换时,也方便工作人员针对该发电玻璃进行换取。
[0049]
为了使光伏玻璃2能够被快速拆装,所述光伏支架12为c型光伏支架12,其两侧设有朝向内侧弯曲的扣部13。
[0050]
进一步的,还包括螺栓14和塑翼螺母15;所述塑翼螺母15位于光伏支架12 的内侧,其两端设有与扣部13连接的槽部16;所述螺栓14通过连接孔5穿过第一支撑部1与塑翼螺母15连接。
[0051]
在使用过程中,任意一块光伏玻璃2损坏后,也不会对所有的光伏玻璃2进行拆除,只需要对损坏的那一块光伏玻璃2进行拆换即可,由此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52]
为了使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获得稳定的连接结构,以保证任何情况下边框都能很好的支撑光伏玻璃2,所述边框包括加强部6,所述第一支撑部1设有第一矩形通孔7;所述第一矩形通孔7的内侧壁至少设有一条滑条8;还包括角铝17;任意两个呈直角连接的边框通过角铝17连接;所述角铝17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矩形通孔7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矩形通孔7滑动连接,且通过对应的第一矩形通孔7内的滑条8限位。
[0053]
当多个发电玻璃排列组成地面电站时,其左右两侧实际上并没有限位,其位置依赖于上下两端的位置固定,因而发电玻璃可能会受外力影响而左右摆动,由此影响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由此,本实施例通过角铝17对地面电站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使之能够稳定连接,由此保证发电效率。实际上,角铝17设有与滑条8匹配的滑槽,使得角铝17可以与第一矩形通孔7达到滑动连接的目的。
[0054]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的是,如图7、图8所示,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 设有向下过渡至第二支撑部3的台阶4。在这种实施例中,通过向下过渡的台阶4,工作人员能够准确找到发电玻璃的粘接位置,从而更高效的完成发电玻璃的粘接工作。对于堆叠的运输方式而言,任意相邻的两个边框中,上侧边框的第一支撑部1 的底部放置于下侧边框的第一支撑部1的顶部,因此台阶4并不能对上侧的边框进行限位,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光伏玻璃2造成损坏,还需要利用螺栓14对两个第一支撑部1进行稳固;该实施例中,用于连接两个支撑部的连接孔5位于同一中轴线。
[0055]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