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5955发布日期:2020-11-06 12:4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压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在装配过程中,通常利用压线夹对电源线进行固定。现有的压线夹通常采用压线片结构,在压线片的两侧设置有两个螺孔,两个螺孔分别通过螺钉将压线片固定起来,从而形成对电源线的固定,但这种结构需要使用两个螺钉进行固定,操作时必须先用一只手按住压线片,另外一只手打螺钉,操作困难,且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线组件,操作方便快捷,能够有效提高安装效率,结构实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压线组件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线组件,包括:

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表面设有第一压线部和第一定位部;

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线部适配的第二压线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适配的第二定位部;

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通过磁性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以定位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且使所述第一压线部和所述第二压线部配合形成过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压线组件采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组合结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通过磁性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能够得到定位,从而预先将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连接在一起,实现快速定位,同时能够使第一压线部和第二压线部配合形成过线孔,便于固定电源线;安装时,无需手持固定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便于装配连接件,操作更灵活方便,有效提高安装效率,结构更实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设有缓冲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线部设置为压线槽,所述第二压线部设置为压线槽或平面;或者所述第一压线部设置为平面,所述第二压线部设置为压线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线槽为圆弧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为磁铁,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为磁铁或能与磁铁相吸的金属体;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为能与磁铁相吸的金属体,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为磁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块的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紧固螺钉,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紧固螺钉匹配的螺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一体化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空调室内机采用压线组件对电源线进行固定,压线组件采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组合结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通过磁性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能够得到定位,从而预先将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连接在一起,实现快速定位,同时能够使第一压线部和第二压线部配合形成过线孔,便于固定电源线;安装时,无需手持固定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便于装配连接件,操作更灵活方便,有效提高安装效率,结构更实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线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压线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压线组件100,第一固定块110,第一压线部111,第一定位部112,缓冲层113;第二固定块120,第二压线部121,第二定位部122,过线孔130,连接件1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组件100。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线组件100,包括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通过连接件140进行连接。

其中,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均采用长条状板体结构,在第一固定块110的下表面设置第一压线部111和第一定位部112,在第二固定块120的上表面设置第二压线部121和第二定位部122。第一压线部111能够与第二压线部121配合形成过线孔130,第一定位部112能够与第二定位部122连接进行定位。

具体的,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通过磁性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磁性连接方式可理解为利用磁力吸附原理进行连接,例如,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分别为磁体,利用磁体极性相反具有相互吸引力的原理,使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能够相互吸引;又如,可采用磁体和金属体的组合方式,实施例的金属体是指能够与磁体相吸的金属,例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这样,在磁力吸附的作用下,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能够对应进行连接,从而使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得到快速定位。

安装时,将第一固定块110的下表面与第二固定块120的上表面相贴合,通过第一定位部112与第二定位部122的磁性连接,在没有装配连接件140进行固定的情况下,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能够预先连接在一起,实现快速定位,同时能够使第一压线部111和第二压线部121配合形成过线孔130,从而将电源线固定在过线孔130内。整个安装过程无需手持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进行定位,便于快速装配连接件140,操作灵活方便,有效提高安装效率,结构实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安装需要而设置,例如,第一定位部112可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10的下表面靠近端部位置,或安装在中间位置,可理解到,第二定位部122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10上与第一定位部112相对应的位置,即第一定位部112与第二定位部122一一对应。另外,第一压线部111和第二压线部121不限于形成一个过线孔130,可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多个过线孔130,不同位置的过线孔130的孔径可设置大小一致,也可将各个过线孔130的孔径设置大小不一致。根据过线孔130的孔径大小,每个过线孔130可放置单根电源线或电源线束。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之间设有缓冲层113,缓冲层113能够对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的连接结构起到缓冲作用,使两固定块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也可理解为缓冲层113能够为第一固定块110与第二固定块120之间提供一定的形变空间。在安装时可根据实际电源线束的大小来调整第一固定块110与第二固定块120之间的安装间隙,避免两固定块之间的压力过大而对电源线造成损伤,同时在缓冲层113的形变空间范围,也可适用不同直径尺寸的电源线,提高通用性。

参见图2所示,缓冲层113覆盖的第一定位部112的表面,可理解到,缓冲层113的厚度根据实际安装要求而选择,能够满足对电源线的保护的作用,避免因缓冲层113厚度过大而影响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当然,缓冲层113不限于设置在第一固定块110的下表面,也可设置在第二固定块120的上表面。实施例中的缓冲层113为可压缩材料,例如硅胶、橡胶、绒布等可压缩形变的材料。

参见图2和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线部111设置为第一压线槽,第二压线部121设置为第二压线槽,第一压线槽和第二压线槽均为圆弧形槽,其中,第一固定块110的下表面设有两个第一压线槽,第二固定块120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二压线槽,两个第一压线槽和两个第二压线槽分别对应形成两个过线孔130,两个过线孔130呈圆形,能够更好地匹配电源线,使压线更牢固。两个过线孔130的孔径不相同,可适用不同规格直径的电源线或电源线束。

安装时先将电源线放置在第二压线槽内,通过第一定位部112与第二定位部122配合进行定位,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能够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一压线槽和第二压线槽配合形成过线孔130,从而将电源线固定在过线孔130内,安装方便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线槽和第二压线槽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形状和数量。例如,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线部111采用平面结构,即第一固定块110的下表面为平面,第二压线部121设为第二压线槽,该第二压线槽为半圆形槽,这样第一压线部111和第二压线部121配合形成半圆形过线孔130。容易想到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压线部111设为第一压线槽,第二压线部121采用平面结构,第一压线部111和第二压线部121配合也可形成过线孔130。可理解到,采用压线槽与平面组合形成的过线孔130,可有利于缩小压线组件100的高度,便于提高安装灵活性,结构实用可靠。

可理解到,可将缓冲层113覆盖在第一压线槽和第二压线槽内,对电源线起到保护作用,便于调整电源线与过线孔130之间的间隙,适用不同直径尺寸的电源线,压线更稳定牢固。

参见图2和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2设置为第一磁铁,第二定位部122设置为第二磁铁,第一固定块110的下表面设有两个第一磁铁,两个第一磁铁分别位于第一固定块110下表面的边缘位置,第二固定块120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二磁铁,两个第二磁铁的位置与两个第一磁铁的位置相对应,通过两个第一磁铁与两个第二磁铁磁性相吸进行定位,使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的定位更牢固、更准确,便于提高安装效率。其中,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吸引的一端为异性磁极,例如,第一磁铁朝向下方的一端设置为s极,第二磁铁朝向上方的一端设置为n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组合方式,可采用磁铁和能够与磁铁相吸的金属体的组合方式,例如,第一定位部112为第一磁铁,第二定位部122为金属体,该金属体为铁块,具体的安装结构与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相同。容易想到的,第一定位部112可采用金属体,第二定位部122为第二磁铁。通过磁铁与金属体配合能够实现磁性相吸,从而使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实现快速定位,结构实用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块110的下表面设置第一凹槽,在第二固定块120的上表面设置第二凹槽,第一定位部112安装在第一凹槽内,第二定位部122安装在第二凹槽内。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均为圆柱形磁铁,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圆柱形凹槽,第一磁铁镶嵌在第一凹槽内,第二磁铁镶嵌在第二凹槽内,附图未示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具体结构。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安装磁铁,安装结构稳定牢固,避免磁铁脱离而影响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的定位。当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不限于安装磁铁,也适用于安装上述实施例的磁铁与金属体的组合方式。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40包括紧固螺钉,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上分别设有与紧固螺钉匹配的螺孔,紧固螺钉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的螺孔,从而将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连接在一起。

可理解到,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采用磁性方式进行连接,使得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得到定位,同时第一固定块110上的螺孔和第二固定块120上的螺孔能够相对应,从而便于利用紧固螺钉进行连接。安装时,在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定位连接在一起后,将紧固螺钉插入第一固定块110的螺孔中,只需手持紧固螺钉即可进行安装操作。其中,紧固螺钉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的中间位置,这样只需安装一根紧固螺钉即可固定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操作简便,安装效率高。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压线组件100。

以图1所示实施例进行说明,空调室内机采用实施例所示的压线组件100结构对电源线进行固定,电源线可以是单根电源线或电源线束。其中,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通过磁性相吸进行连接,从而预先将第一固定块110与第二固定块120连接在一起,实现快速定位,安装时无需手持定位第一固定块110与第二固定块120,便于利用紧固螺钉进行固定,操作灵活方便,安装效率高。附图未示出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对于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能获取到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块120与空调室内机为一体化结构,可理解到,第一固定块110和第二固定块120可采用塑料材质制作,第二固定块120可与空调室内机内的部件一体注塑成型,例如,第二固定块120可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侧,第二固定块120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这样在安装压线组件100时无需对第二固定块120进行固定,只需将第一固定块110与第二固定块120进行定位,并打上紧固螺钉即可完成安装,操作方便快捷,安装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且空调器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优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