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机柜电源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6419发布日期:2021-01-23 09:2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机柜电源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分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机柜电源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现有技术中的电源分配装置包括一电源插座板和一保险丝板。该电源插座板上设置多个子电源输出端。电源分配装置可以将输入电源分配至各个子电源输出端,以供应负载所需电源,随着时代技术的变迁,人们对电力机柜用电力分配装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
[0003]
现有的电力机柜用电力分配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电力分配装置的插座是一体式的,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插座坏了就要把整个装置打开进行维修,给后期维护维修带来不便,其次,插头没有卡紧措施,受到外力作用容易使得插头脱离插座,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还有,市场上大多数电力分配装置的安装板不能调节安装角度,导致安装的时候安装角度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机柜电源分配装置,解决了维护维修不方便、插头容易脱离插座和安装角度单一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力机柜电源分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插槽,四个所述插槽的内部均嵌设有第一限位块,四个所述第一限位块两两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插位插座,所述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卡紧杆,两个所述卡紧杆另一端均设置有防滑齿,两个所述卡紧杆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回力弹簧,所述圆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圆筒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钩,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滑块和所述滑动框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滑动框和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拉杆延伸至壳体外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拉环,所述一插位插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拉杆的表面且位于滑块的右侧设置有压缩弹簧。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一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空心杆延伸至壳体外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空心杆延伸至壳体外部的一端且位于安装板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螺母。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两个t型槽,两个所述t型槽的内部均嵌设有t型
块,两个所述t型块的之间固定连接有卡线架。
[0009]
进一步地,所述一插位插座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导电组件,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导电条。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板的右侧设置有显示表。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该电力机柜电源分配装置,通过螺母的设置便于对安装板进行角度调节;通过拉杆和第二限位块的设置,可以对一插位插座进行限位;通过滑动框、滑块、拉杆、拉环、第二限位块和压缩弹簧的设置,便于一插位插座的拆卸,进而便于后期的维护维修。
[0013]
该电力机柜电源分配装置,通过第一固定块、第一支撑杆、卡紧杆、防滑齿、第二支撑杆、第二固定块、圆筒、回力弹簧、转动块、限位钩和限位板的设置对需要用电设备的插头进行卡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插头与一插位插座脱离,导致不能正常供电的严重后果;通过卡紧架的设置便于对电线进行整理,避免了电线发生缠绕,且减少了插头脱离一插位插座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切面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局部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筒和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框和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壳体、2-插槽、3-第一限位块、4-一插位插座、5-第一固定块、6-第一支撑杆、7-卡紧杆、8-防滑齿、9-第二支撑杆、10-第二固定块、11-圆筒、12-回力弹簧、13-转动块、14-限位钩、15-限位板、16-开口槽、17-滑动框、18-滑块、19-拉杆、20-拉环、21-第二限位块、22-空心杆、23-安装板、24-螺母、25-t型槽、26-t型块、27-卡线架、28-导电组件、29-导电条、30-显示表、31-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机柜电源分配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壁的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插槽2,四个所述插槽2的内部均嵌设有第一限位块3,第一限位块3与插槽2相适配,四个所述第一限位块3两两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插位插座4,所述壳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5,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5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卡紧杆7,拉紧杆7的形状为l型,两个所述卡紧杆7另一端均设置有防滑齿8,防滑齿8可以增加与插头之间的摩擦力,卡紧杆7可以对插头进行卡紧,防止在使用时插头脱离一插位插座4,
两个所述卡紧杆7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杆9,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10,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10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圆筒11,所述圆筒1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回力弹簧12,所述圆筒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3,所述圆筒1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钩14,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为l型,当限位钩14与限位板15卡紧时回力弹簧12有向限位板15背面的作用力,进而使得限位钩14紧紧的卡在限位板15上。
[0023]
所述壳体1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槽16,所述开口槽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框17,所述滑动框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在滑动框17内部滑动便于拉杆19的拉动,所述滑块18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9,所述拉杆19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滑块18和所述滑动框17并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所述拉杆19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滑动框17和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拉杆19延伸至壳体1外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拉环20,所述一插位插座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1,所述拉杆19的表面且位于滑块18的右侧设置有压缩弹簧31。
[0024]
所述壳体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杆22,空心杆22的内部可以穿过电线,所述空心杆22的一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空心杆22延伸至壳体外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安装板23,所述空心杆22延伸至壳体外部的一端且位于安装板23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螺母24。
[0025]
所述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两个t型槽25,两个所述t型槽25的内部均嵌设有t型块26,t型槽25与t型块26相适配,两个所述t型块26的之间固定连接有卡线架27,卡线架27可以对电线进行整理,避免了电线散乱放置。
[0026]
所述一插位插座4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导电组件28,所述壳体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导电条29,当一插位插座4插进壳体1内壁的底部时三个导电组件28与三个导电条29电性连接,三个导电条29分别为火线、零线、地线,且三个导电条29分别于外界电性连接。
[0027]
所述壳体1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板23的右侧设置有显示表30,显示表30为智能电流电压显示表,能够对电力分配装置进行电流、电压实时监测,当电流、电压、功率超过阀值时,会有声光报警提示。
[0028]
使用时,先根据适宜的安装角度对安装板23进行调节,安装板23角度调节好后,转动螺母24对安装板23进行锁紧,接着将安装板24通过螺纹杆安装在机柜上,随后手动向外拉动拉环20,拉环20移动带动拉杆19向外移动,拉杆19移动带动滑块18向外移动,接着将若干个一插位插座4通过第一限位块3插进插槽2内部,随后放松拉环19,通过压缩弹簧31的弹力作用将拉杆19推动至壳体1内部对第二限位块21进行限位,进而使得一插位插座4卡紧在壳体1内部;
[0029]
接着将需要用电的设备的插头插进一插位插座4内部,随后转动转动块13,转动块13转动带动圆筒11转动,进而扭动回力弹簧12,接着手动转动卡紧杆7至插头顶部,接着将限位钩14钩在限位板15上,再将电线放进卡线架27内部,当使用过程中有一插位插座4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手动向外拉动拉环20,带动拉杆19向外移动,接着将一插位插座4拿出壳体1外部进行维修。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