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3221发布日期:2020-12-22 10:5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临时施工电缆走线布设,是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传统的布线方式,例如挖沟地埋法,采用暗敷布线,给后续的电缆维护、施工电缆的迁移和回收带来巨大的不便。例如维护、回收和迁移操作复杂,作业中易损伤电缆,施工成本高且难以保证电缆的完好性。

综上所述,怎样提供一种方便维护、回收和迁移的电缆固定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固定装置,既满足了电缆在走线布设过程中的定位和固定,又具备方便维护、回收和迁移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包括用以固定连接待施工场地的基板;所述基板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连接孔;多个折杆的纵杆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孔,且所述任一所述纵杆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板面;相邻所述折杆的横杆的相邻端部紧邻。

优选地,所述折杆为丁字螺栓;所述连接孔为螺纹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数目为多个;任一所述基板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形状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向外凸起的半圆凸块;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向内凹陷的半圆槽。

优选地,任一所述连接孔的孔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凸起;所述基板的同一表面具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基板还包括设于所述板面内、用以供紧固件穿过以固定连接待施工场地的通孔和/或设于所述板面两侧、用以供线束缠绕以绑扎于待施工场地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具体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两端部的头部凹槽和尾部凹槽。

优选地,同一所述基板的全部所述连接孔的孔端的凸起方向相同;所述紧固件为膨胀螺丝;所述通孔为螺纹孔。

优选地,连接于同一所述基板的全部所述折杆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相邻所述横杆的相邻端部的间距小于待固定电缆的最小直径。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固定装置包括基板和折杆。

基板用于固定连接待施工场地。例如,待施工场地为墙体或柱体的表面,则基板可贴合于墙体的表面或柱体的表面固定,还可令两端部分别固定相邻两个墙体或柱体。

基板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连接孔,多个连接孔用于分别连接多个折杆。针对任一折杆而言,包括彼此相交的纵杆和横杆。

多个折杆的纵杆分别装配于多个连接孔时,任一纵杆垂直于基板的板面,相邻纵杆彼此平行,形成用以供电缆间隔架置的支撑结构。

横杆位于远离基板的一侧,相邻横杆的相邻端部紧邻,在相邻纵杆的间隔方向形成遮挡,避免架置于纵杆的电缆从背离基板的一侧滑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固定装置以明敷布线方式,在施工长度内设置并安装基板和折杆。一个基板配备多个折杆,连接于基板的多个折杆形成用以供电缆架置的多层支撑结构,相邻两层支撑结构的一侧靠近基板,由基板限制电缆的位移,相邻两层支撑结构的另一侧靠近横杆,由横杆限制电缆的唯一,避免电缆沿任意一层支撑结构脱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折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电缆固定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电缆固定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01-待施工场地、02-待固定电缆、1-基板、11-连接孔、12-半圆凸块、13-半圆槽、14-通孔、15-凹槽、2-折杆、21-纵杆、22-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折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电缆固定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电缆固定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包括多个折杆2和用以固定连接待施工场地01的基板1。

折杆2包括彼此相交的纵杆21和横杆22。横杆22可固定连接于纵杆21的其中一个端部,例如,横杆22的端部垂直连接于纵杆21的端部时,该折杆2呈l型;横杆22的中部垂直连接于纵杆21的端部时,该折杆2呈t型。当然,横杆22和纵杆21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彼此垂直,还可以其他角度固定连接,但二者始终不平行。

基板1设有多个连接孔11,相邻连接孔11间隔分布。纵杆21连接于连接孔11,且连接于连接孔11的纵杆21垂直于基板1的板面。横杆22位于远离基板1的一侧,相邻横杆22的相邻端部紧邻。

前述相邻横杆22的相邻端部紧邻意味着,无论多个折杆2全部位于基板1的同侧,还是分别位于基板1的两侧,位于基板1同侧的折杆2的数目不少于两个,由此确保任一横杆22具备与之相邻的另一横杆22。在这一结构基础上,相邻的两个横杆22的相邻端部紧邻,考虑到横杆22的作用在于约束待固定电缆02沿纵杆21长度方向的位移,因此,通常前述相邻端部的间距小于待固定电缆02的最小直径。

多个纵杆21彼此平行,形成多层用以供待固定电缆02架置的支撑结构。基板1和横杆22分别位于前述多个支撑结构的两侧,每层支撑结构可供一根或多根待固定电缆02穿过,每层支撑结构的两侧分别由基板1和横杆22约束待固定电缆02的位移,避免待固定电缆02从纵杆21的长度方向脱出。

采用该电缆固定装置可实现以明敷方式进行待固定电缆02的布线,敷设可视化程度高;可以对电缆进行挂牌标识处理,标识清晰明确,方便后期对电缆的维护,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此外,在敷设过程中,方便保护电缆,在后期电缆的迁移过程中,可以实现快速拆除,节约了工期及成本,并能保证电缆的完好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固定装置令待固定电缆02架置于相邻的纵杆21之间,由基板1和横杆22约束待固定电缆02沿纵杆21长度方向的位移,实现了待固定电缆02的明敷布线,方便维护、回收和迁移。一个基板1配置多个折杆2,多个基板1和多组折杆2可相互拼接,也就是说,该电缆固定装置实现了模块化组装,且组装方便、快速,有利于提高待固定电缆02布线和拆除的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固定装置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折杆2采用丁字螺栓,相应地,连接孔11设置为螺纹连接孔。丁字螺栓呈t型,丁字螺栓的纵杆21为螺杆,横杆22可设置为光杆。螺杆与基板1上的螺纹连接孔相互啮合,起到固定连接基板1和丁字螺栓的作用。光杆的中部垂直固定于螺杆,螺杆垂直固定于基板1时,光杆平行于基板1设置。

由于相邻两个光杆的相邻端部紧邻,因此,该实施例中,位于基板1同侧的全部光杆位于同一平面内,或者,相邻两个光杆所在平面的夹角较小,能够避免待固定电缆02从相邻两个光杆之间脱出。

为了方便模块化施工,本实用新型设有多个基板1,多个基板1配置多组折杆2。根据待固定电缆02敷设的数量,灵活设置该电缆固定装置的数量并实现组装,从而满足多根待固定电缆02的集中走线和敷设。

针对任一基板1而言,其中一个端部设有第一定位部,另一端部设有第二定位部,且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形状彼此配合。基于这一设置,相邻两个基板1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基板1的第一定位部和另一基板1的第二定位部实现快速、准确定位,以确保多个基板1沿预设的施工路径定位。

以图5所示的基板1为例。图5的基板1呈长条板状,基板1的多个连接孔11沿基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均位于同一直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别设置于基板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多个图5所示的基板1拼接时,一个基板1的上端拼接另一基板1的下端,因此,基板1上端的第一定位部相嵌于另一基板1下端的第二定位部。

其中,为了方便快速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拼接,避免基板1在多次回收利用中折损,第一定位部可设置为向外凸起的半圆凸块12,第二定位部可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半圆槽13。

此外,任一连接孔11的孔端相对于基板1的表面凸起,以提高连接孔11和折杆2的连接强度。基板1的同一表面具有至少两个连接孔11,以供至少两个折杆2在基板1的同侧安装。

针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板1,为了提高基板1的应用场合,基板1的板面内设有可供紧固件穿过以实现连接的通孔14,或者基板1的两侧设有用以供线束缠绕的凹槽15,以实现基板1绑扎固定于待施工场地01。还可将前述通孔14和凹槽15均设置于基板1,实现不同待施工场地01的快速安装和拆除。

以基板1呈长条片状为例,凹槽15优先设置于基板1的长边且位于基板1的两端端部,具体可包括分别设置于两端部的头部凹槽和尾部凹槽。在头部凹槽和尾部凹槽分别使用铁丝或者尼龙扎带嵌入且环绕该凹槽15,进而将基板1的两端部分别绑扎固定于待施工场地01的立柱。

考虑到基板1通常固定于待施工场地01的表面,例如混凝土表面、钢结构表面、木结构表面等,同一基板1的全部连接孔11的孔端的凸起方向相同,多个折杆2安装于基板1背离待施工场地01的表面的一侧。其中,紧固件设置为膨胀螺丝,通孔14设置为螺纹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于同一基板1的全部折杆2不仅位于基板1的同侧,还处于同一平面,以便相邻横杆22的相邻端部邻接,且提高施工美观度。

可参考图4或图6,根据待固定电缆02的实际大小,相邻纵杆21之间可架置单根待固定电缆02或者多根待固定电缆02,且架置于同一纵杆21的多根待固定电缆02的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不等。因此,相邻横杆22的相邻端部的间距小于待固定电缆02的最小直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固定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