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线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6037发布日期:2021-02-27 13:4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走线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布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走线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电线走线混乱,虽然很多产品中设置有走线槽以进行布线,但对线缆缺少限位或限位结构过于简单,这样线缆有可能从走线槽脱出,存在被其他零件压线或者割线的隐患,有较大的电气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走线结构及空调器,以提高对线缆的限位效果,避免线缆脱出。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走线结构,包括:结构件,所述结构件具有用于容纳线缆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本体和阻挡件,所述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的限位槽,所述阻挡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上,所述阻挡件用于对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所述线缆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用于对位于所述走线槽内的线缆进行限位。
[0005]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结构件上的两个挡臂,两个所述挡臂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阻挡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阻挡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挡臂上,两个所述阻挡件之间具有供所述线缆通过的开口;其中,所述挡臂具有弹性以调节所述开口的尺寸。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和所述走线槽连通,所述阻挡件具有从所述阻挡件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开口的引导斜面;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加强筋,所述挡臂的外侧面和所述结构件均与所述加强筋连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走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0008]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中,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壁上,另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壁上。
[0009]
进一步地,在所述走线槽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重合部分,在所述走线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间隔开。
[0010]
进一步地,在所述走线槽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重合部分的尺寸大于所述线缆的直径;在所述走线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间距为所述线缆直径的两倍以上。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走线槽的底壁间隔开,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侧和所述走线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阻止所述线缆和所述第一限位件脱离。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走线结构。
[0014]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走线结构,走线结构包括结构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结构件具有用于容纳线缆的走线槽,走线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限位部包括本体和阻挡件,本体具有用于容纳线缆的限位槽,阻挡件设置在限位槽的侧壁上,阻挡件用于对位于限位槽内的线缆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中的一个上,第二限位件设置在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中的另一个上,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用于对位于走线槽内的线缆进行限位。采用该方案,将线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走线槽内后,可通过第一限位部中的本体和阻挡件对线缆进行限位,并通过第二限位部中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线缆进行限位,这样提高了对线缆的限位效果,避免线缆从走线槽脱出,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走线结构的立体图;
[0017]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走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18]
图3示出了图2中的走线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9]
图4示出了图1中的走线结构的另一视图。
[0020]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1]
10、结构件;11、走线槽;20、第一限位部;21、阻挡件;22、限位槽;23、挡臂;24、引导斜面;25、加强筋;30、第二限位部;31、第一限位件;32、第二限位件;40、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走线结构,包括:结构件10,结构件10具有用于容纳线缆的走线槽11,走线槽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限位部20,第一限位部20包括本体和阻挡件21,本体具有用于容纳线缆的限位槽22,阻挡件21设置在限位槽22的侧壁上,阻挡件21用于对位于限位槽22内的线缆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30,第二限位部30包括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第一限位件31设置在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中的一个上,第二限位件32设置在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中的另一个上,第一限位件
31和第二限位件32均用于对位于走线槽11内的线缆进行限位。
[0024]
采用该方案,将线缆4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走线槽11内后,可通过第一限位部20中的本体和阻挡件21对线缆40进行限位,并通过第二限位部30中的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对线缆进行限位,这样提高了对线缆40的限位效果,避免线缆40从走线槽11脱出,提高了可靠性。
[0025]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包括间隔设置在结构件10上的两个挡臂23,两个挡臂23之间的区域形成限位槽22;阻挡件21为两个,两个阻挡件21分别设置在两个挡臂23上,两个阻挡件21之间具有供线缆通过的开口;其中,挡臂23具有弹性以调节开口的尺寸。这样可通过挡臂23和阻挡件21将线缆限定在限位槽22内,避免线缆脱出。第一限位部20在自然状态下,也即未受外力的情况下,开口的尺寸小于线缆的直径,这样两个阻挡件21可对线缆进行阻挡,防止线缆从限位槽22脱出。而且,由于挡臂23具有弹性,在施加外力时可增大开口的尺寸,以便将线缆放入限位槽22内。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2的延伸方向和走线槽11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便于改变线缆的方向,满足线缆布置需求。
[0026]
进一步地,限位槽22和走线槽11连通,阻挡件21具有从阻挡件21的端部延伸至开口的引导斜面24。限位槽22和走线槽11连通便于穿设线缆。通过引导斜面24可对线缆进行引导,便于将线缆压入限位槽22内。两个阻挡件21上的两个引导斜面24呈v型设置。第一限位部20还包括加强筋25,挡臂23的外侧面和结构件10均与加强筋25连接。这样可通过加强筋25增加第一限位部20的结构强度。
[0027]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30为多个,多个第二限位部30沿走线槽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可通过多个第二限位部30共同对走线槽11内的线缆进行限位,提高限位效果,防止线缆脱出。
[0028]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部30中,一个第二限位部30中的第一限位件31设置在第一内壁上,另一个第二限位部30中的第一限位件31设置在第二内壁上。上述设置也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部30交错布置。采用此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线缆的不同方向的限位效果,避免线缆从走线槽11脱出。
[0029]
在本实施例中,在走线槽11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具有重合部分,在走线槽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间隔开。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在走线槽11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重合部分,可更好地对线缆进行限位,避免线缆与第一限位件31或第二限位件32脱离。而且,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在走线槽1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可便于将线缆挤入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的限位区域内。
[0030]
具体地,在走线槽11的宽度方向上,重合部分的尺寸大于线缆的直径,这样重合部分的长度较大,可更好地对线缆进行限位,避免线缆脱出。在走线槽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的间距为线缆直径的两倍以上,这样在将线缆挤入走线槽11内并与第一限位件31配合时,有足够的空间使线缆发生弯曲变形。
[00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30包括两个第二限位件32,第一限位件31位于两个第二限位件32之间。通过上述设置,可更好地对线缆进行限位,避免了线缆和第一限位件31分离,从而避免了线缆脱出走线槽11。
[00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1和走线槽11的底壁间隔开,第二限位件32的一侧和走线槽11的底壁连接,第二限位件32用于阻止线缆和第一限位件31脱离。通过上述设置,可
将线缆置入走线槽11内并通过第一限位件31对线缆进行限位,防止线缆从走线槽11的槽口脱出,而且通过第二限位件32对线缆的限位,可防止线缆与第一限位件31分离,从而提高了走线结构的可靠性。
[0033]
可选地,第二限位件32具有倒角,以便于将线缆放入走线槽11内。第一限位件31的端部为弧形,便于将线缆挤入第一限位件31和走线槽11的底壁之间。
[0034]
在本实施例中,走线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注塑成型结构,这样强度高,便于制造。
[0035]
为了便于理解本方案,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6]
在走线结构中,设计卡钩(即第一限位件)、限位筋条(即第二限位件)和双卡扣(即第二限位部),线槽初始点就以走线槽外侧开始,电线(即线缆)通过挤压双卡扣,使双卡扣受力变形往外张,从而让电线顺利卡入到双卡扣中。这里要求单边卡扣与电线过盈量要有0.5mm以上,以免线受绷紧拉力往外脱扣而出。以电线线径4mm为例,双卡扣之间的距离为2.6mm,即单卡扣与电线过盈量有0.7mm。当电线进入到走线槽内后,要求走线槽的宽度要大于电线直径,并且要给出理线的空间,即手指头的直径φ10左右再加上线径的直径,再多加1mm,如本实施例中14.9mm即10(手指头直径)+4(电线线径)+0.9(设计余量)而得。这样走线槽宽度要比电线直径大得多,通过限位筋条将电线挤入到卡钩中,要求限位筋条和卡钩的重合距离大于电线线径,这样电线不会脱钩而出,同时限位筋条与卡钩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电线的线径,以便电线的折弯半径能顺利放入到卡钩中。本方案中,限位筋条和卡钩的重合度为5.5mm,限位筋条和卡钩的距离为10mm,φ4的电线放入到卡钩能顺利不费力,且电线不脱钩。针对电线较长的,需要每隔100mm以内需设计一个卡钩和限位筋条(卡钩和限位筋条距离选值范围为80~100mm),因为电线线长每到100mm,则电线就会有自然翘起的现象发生。此走线结构不单限于直径为φ4的电线,可以根据不同电线的线径,对应更改双卡扣之间的距离,限位筋条与卡钩的重合长度及距离,按此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电线脱钩的问题,避免了电线被压线或割线的隐患,保证了电气安全。
[003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的走线结构。采用该方案,将线缆4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走线槽11内后,可通过第一限位部20中的本体和阻挡件21对线缆40进行限位,并通过第二限位部30中的第一限位件31和第二限位件32对线缆进行限位,这样提高了对线缆40的限位效果,避免线缆40从走线槽11脱出,提高了空调器的可靠性。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