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5587发布日期:2021-04-14 02:4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大屏幕智能移动设备数码产品的普及,移动设备数码产品高耗电本身蓄电池续航问题的不断突出,如何提高移动设备数码产品使用自由度、摆脱连接电源线充电的问题,一直是移动设备数码产品后续电力续航问题的关键节点,目前已有将电能以无线的方式供给移动设备数码产品,无线充电器支架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交变磁场,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
3.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器支架在动态的环境中对移动设备充电时,移动设备容易与无线充电器支架分离而无法充电。例如,在开车时,当遇到颠簸的路段时,移动设备会从无线充电器支架上掉落;同时,现有移动设备在无线充电器支架上充电时,无法保证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无线充电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或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完全匹配,造成对移动设备的充电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支架,克服现有无线充电器支架在动态环境中使用时容易与移动设备分离以及对移动设备的充电效率低的缺陷。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支架,包括壳体,其为一端具有端面的筒状,所述端面中部开口以形成环形安装位;磁性件,其设于所述环形安装位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其中,所述环形安装位朝向所述壳体外部的一侧形成磁吸面;第一盖体以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装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二盖体盖合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无线充电线圈,其设于所述第一盖体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盖体朝向所述壳体外部的一侧形成充电面,所述充电面与所述磁吸面齐平;支撑组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以形成支撑。
6.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直径小于所述安装位的内径。
7.进一步地:所述磁性件为磁吸片,所述磁吸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磁吸片沿所述安装位呈环状均匀分布。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盖体转动连接,以调整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定位件;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盖体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件。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包括朝向所述壳体外部设置的凸起部,所述转动件为转珠,所述凸起部内开设容纳腔,所述转珠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转珠的另一
部分从所述容纳腔中伸出以连接所述定位件。
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与所述转珠连接;可弹性夹持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块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背向所述转珠的一面,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块的侧壁;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且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夹持部和按压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按压部形成夹角连接,所述夹持部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且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设置,所述按压部从所述第二通孔中伸出以供按压,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按压部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
1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支撑杆和底座,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珠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连接;或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转珠一体成型。
1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二盖体上,所述第一安装块设有容纳腔,所述转动件为转珠,所述转珠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安装块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贯穿延伸段,所述定位件可穿过所述贯穿延伸段与所述转珠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移动设备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充电面进行充电,同时环形安装位的磁吸面对移动设备进行吸附,可以使得移动设备充电时能吸附于无线充电器支架上,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固定,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无线充电器支架在动态环境中使用时与移动设备分离而影响充电的缺陷;同时,移动设备在无线充电器支架上充电时,由于磁性件与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分布以及磁吸面的吸附作用,从而能保证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无线充电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完全匹配,提高对移动设备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支架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定位件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支架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支架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1.图6是图2中定位件的爆炸图;
22.图7是与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支架直接连接的手机示意图。
23.附图标号与名称对应关系如下:壳体1;环形安装位11;磁性件2;第一盖体3;无线充电线圈4;第二盖体7;凸起部71;第一安装块72;容纳腔711;贯穿延伸段712;支撑组件5;定位件51;第一通孔511;第二安装块512;支撑杆513;底座514;第二通孔515;转动件52;转珠521;第一夹持件61;弹性防滑垫611;第二夹持件62;夹持部621;按压部622;导向轴6221;弹性件63。
具体实施方式
24.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无线充电器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其为一端具有端面的筒状,所述端面中部开口以形成环形安装位11;磁性件2,其设于所述环形安装位11朝向所述壳体1内部的一侧,其中,所述环形安装位11朝向所述壳体1外部的一侧形成磁吸面;第一盖体3以及第二盖体7,所述第一盖体3装设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二盖体7盖合于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无线充电线圈4,其设于所述第一盖体3朝向所述壳体1内部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盖体3朝向所述壳体1外部的一侧形成充电面,所述充电面与所述磁吸面齐平;支撑组件5,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7以形成支撑。
26.具体实施时,所述移动设备可以为手机,可以通过金属片将手机吸附于磁吸面,从而实现对手机的固定。所述手机也可以如图6所示,手机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也可以为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手机内设置有与所述无线充电器支架的无线充电线圈相匹配的无线充电线圈,同时,在所述手机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无线充电器支架的磁性件相匹配的磁性件。使用时,由于手机内部设置有磁性件,将手机直接放置于无线充电器支架上充电时,无线充电器支架的磁性件会直接吸附手机内的磁性件,从而实现对手机的固定,同时能保证手机的无线充电线圈与无线充电器支架的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完全匹配,提高对手机的充电效率。
27.通过将移动设备置于所述第一盖体3的充电面进行充电,同时环形安装位11的磁吸面对移动设备进行吸附,可以使得移动设备充电时能吸附于无线充电器支架上,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固定,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无线充电器支架在动态环境中使用时与移动设备分离而影响充电的缺陷;同时,移动设备在无线充电器支架上充电时,由于磁性件与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分布以及磁吸面的吸附作用,从而能保证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无线充电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完全匹配,提高对移动设备的充电效率。
28.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所述无线充电线圈4的直径小于所述环形安装位的内径。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4可以与所述磁性件2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也可以与所述磁性件2在不同的水平面内,只要是所述无线充电线圈4与所述磁性件2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由于磁性件2设于所述环形安装位,且所述无线充电线圈4的直径小于所述环形安装位的内径,因而可以避免磁性件2和无线充电线圈4之间相互干扰。
29.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所述磁性件2为磁吸片,所述磁吸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磁吸片沿所述环形安装位呈环状均匀分布。具体实施时,所述磁性件2可以为30~40个,且沿所述安装位呈环状均匀分布,从而可以产生均匀的磁性吸附力。所述磁性件2也可以为钕磁铁,由于钕磁铁的磁吸力较大,使得支架具有较强的磁吸力而能够实现对移动设备的稳固吸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磁性件2也可以为其他磁性吸附力强的材料,只要是能够实现对移动设备的稳固吸附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3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4和5所示,所述支撑组件5与所述第二盖体7转动连接,以调整所述支撑组件5与所述第二盖体7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支撑组件5与第二盖体7的转动连接,使得支撑组件5与第二盖体7之间的位置可以调整,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移动设备的位置,提高无线充电器支架的灵活性。
31.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4和5,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定位件51和转动件52;所述转动件5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盖体7连接,所述转动件5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件51。通
过支撑组件5上设置转动件52,且转动件52与第二盖体7连接,可以实现支撑组件5与第二盖体7之间的相对转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转动件5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盖体7上,支撑组件5与转动件52连接,只要是能够实现支撑组件5与第二盖体7之间相对转动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32.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和5,所述第二盖体7包括朝向所述壳体1外部设置的凸起部71,所述转动件52为转珠521,所述凸起部71内开设容纳腔711,所述转珠521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纳腔711内,且所述转珠521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容纳腔711中伸出以连接所述定位件51。具体实施时,凸起部71与转动件52可以通过铰链连接实现相对转动,也可以通过转珠521实现转动连接,只要是能够实现凸起部71与转动件52的转动连接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33.使用时,所述定位件51远离转珠52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强力贴,通过强力帖可以将所述无线充电器支架黏贴到任意地方以固定所述无线充电器支架。所述定位件51远离转珠521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吸盘,通过吸盘可以将所述无线充电器支架吸附于汽车、办公桌和墙壁等,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时实现对无线充电器支架的固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件51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是能够实现对无线充电器支架的支撑或固定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34.通过在凸起部71内开设有容置转珠521的容纳腔711,且转珠521部分容置于容纳腔711,可以使得凸起部71与转珠521具有更大角度的调整,即移动设备相对定位件51具有更大角度的调整。
3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件51包括第二安装块512以及可弹性夹持的第一夹持件61和第二夹持件62;所述第二安装块512与所述转珠521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6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62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块512上。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夹持件62和所述第一夹持件61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512的两侧,所述第二夹持件62和所述第一夹持件61相对活动设置且能够弹性夹持。使用时,拉开第二夹持件62和/或第一夹持件61以打开第一夹持件61和第二夹持件62,然后松开第一夹持件61和/或第二夹持件62以实现将无线充电器支架夹持安装到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实现装夹固定。
36.优选地,继续参考图3,所述定位件还包括弹性件63,所述第二安装块51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511以及第二通孔515,所述第一通孔511开设于背向所述转珠521的一面,所述第二通孔515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块512的侧壁;所述第一夹持件61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511且从所述第一通孔511伸出;所述第二夹持件62包括夹持部621和按压部622,所述夹持部621和所述按压部622形成夹角连接,所述夹持部621从所述第一通孔511伸出,且与所述第一夹持件61相对设置,所述按压部622从所述第二通孔515中伸出以供按压,所述弹性件6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按压部622和所述第一通孔511的内壁。
37.具体实施时,如图6所示,所述弹性件63可以为弹簧,所述按压部622和所述夹持部621可以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块512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515,所述按压部622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通孔515中伸出以方便按压,所述按压部622与所述弹性件63抵接处设有导向轴,所述弹簧穿过所述导向轴6221。使用时,按压按压部622,可以使得夹持部621远离第一夹持件61,然后将待夹持的部件放入夹持部621和第一夹持件61之间,松开按压部622,在弹性件63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按压部622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按压部622靠近第一夹持件
61实现夹持。通过按压部622和弹性件63的设置,使得无线充电器支架可以夹持固定在不同的场景中,例如可以夹持在汽车的通风口上、还可以夹持在床沿上,适应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38.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所述第一夹持件61靠近所述夹持部621的一侧设置有弹性防滑垫611,所述夹持部621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61的一侧也设置有弹性防滑垫611。通过在第一夹持件61和夹持部621上均设置弹性防滑垫611,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器支架更稳定的安装固定。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所述定位件51包括支撑杆513和底座514,所述支撑杆513与所述转珠连接,所述支撑杆513与所述底座514连接;或所述支撑杆513与所述底座514以及所述转珠一体成型。
4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无线充电器支架还包括第一安装块72,所述第一安装块72设于所述第二盖体7上,所述第一安装块72设有容纳腔711,所述转动件52为转珠521,所述转珠521容置于所述容纳腔711内,所述第一安装块72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711连通的贯穿延伸段712,所述定位件51可穿过所述贯穿延伸段712与所述转珠521连接。具体实施时,所述定位件51可以通过支撑杆513与转珠521连接,由于转珠521完全容置于容纳腔711内,可以更好的对转珠521进行定位,防止转珠521从容纳腔711内脱出。贯穿延伸段712的设置,可以增加支撑杆513相对凸起部71的转动范围,即增加移动设备相对定位件51的调整角度。
41.本实用新型展示了一种无线充电器支架,包括壳体、磁性件、第一盖体、第二盖体、无线充电线圈和支撑组件,通过将移动设备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充电面进行充电,同时环形安装位的磁吸面对移动设备进行吸附,可以使得移动设备充电时能吸附于无线充电器支架上,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固定,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无线充电器支架在动态环境中使用时与移动设备分离而影响充电的缺陷;同时,移动设备在无线充电器支架上充电时,由于磁性件与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分布以及磁吸面的吸附作用,从而能保证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无线充电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完全匹配,提高对移动设备的充电效率。
4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