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供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3283发布日期:2021-07-23 14:3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供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供电模块。



背景技术:

用电设备通常需要持续稳定的供电,尤其是对于大型的热电机组,更需要保证持续稳定的供电。当出现故障时,电压下降或短时消失,接触器因失去电源或电压过低时,会导致合闸线圈释放跳闸,从而致使电机停止运行。所以,需要提出一种方案,能够保证电源的稳定供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供电模块,用于提高供电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供电模块,包括:电源监测单元、电源切换单元、交流电源、内置蓄电池、以及直流电源,其中,

当启动供电时,所述电源切换单元控制交流电源进行供电;

当所述电源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交流电源不满足预设的交流供电条件、且所述内置蓄电池满足预设的蓄电池供电条件时,触发所述电源切换单元,切换所述内置蓄电池进行供电;

当所述电源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内置蓄电池不满足所述蓄电池供电条件、且所述交流电源不满足所述交流供电条件时,触发所述电源切换单元,切换所述直流电源进行供电。

由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供电模块,可以在启动供电时,由电源切换单元,控制交流电源进行供电,此后利用电源监测单元来监测供电情况,当交流电源不满足供电条件,且内置的蓄电池满足供电条件时,则可以切换为蓄电池供电,此后可以继续监测,当监测到内置蓄电池也不满足供电条件,且交流电源依旧不满足供电条件时,则可以切换为直流电源供电。通过在电源供电模块中集成交流电源、内置蓄电池、以及直流电源,并且可以根据是否满足供电条件灵活切换,从而尽量保证供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供电模块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供电模块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供电模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中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为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源供电模块的结构图,该电源供电模块可以包括电源监测单元10、电源切换单元20、交流电源30、内置蓄电池40、以及直流电源50,该电源供电模块可以应用在任何用电器上,并且较为适合对供电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电厂、大型热电机组等。

具体地,

当启动供电时,电源切换单元10可以控制交流电源30对用电器进行供电;

当电源监测单元10监测到交流电源30不满足预设的交流供电条件、且内置蓄电池40满足预设的蓄电池供电条件时,则可以触发电源切换单元20,切换为该内置蓄电池40进行供电;

当电源监测单元10监测到该内置蓄电池40不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且交流电源30依旧不满足交流供电条件时,则可以触发电源切换单元20,切换为直流电源50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电源切换单元20可以利用接触器,来控制以哪种电源进行供电,而电源监测单元10,则可以通过监测电压、电流等供电参数,确定是否需要更换电源。接触器可以分为交流接触器(电压ac)和直流接触器(电压dc),可以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在本说明书中,接触器可以用于控制提供供电的电源。

电源监测单元10,可以与各电源连接,用来监测各电源的输出参数,比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供电监测,可以将电源监测单元10安装在电源供电模块内部,也可以安装在用电器中。

图1为将电源监测单元10安装在电源供电模块内部的电源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当安装在电源供电模块内时,在监测供电时,则可以监测电源供电模块的输出供电,比如可以是瞬时电压、瞬时电流、也可以是一段时长内的电压、电流均值,等。

图2为将电源监测单元10安装在用电器中的电源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当安装在用电器中时,则可以监测用电器的输入供电,具体也可以是瞬时电压、瞬时电流、也可以是一段时长内的电压、电流均值,等。

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电源监测单元10拆分为两个,分别安装在电源供电模块内部、以及用电器中,从而可以既监测电源供电模块侧的情况,又监测用电器侧的情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不同的电源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可以为每个电源预设对应的供电条件。比如针对交流电源,可以预设交流供电条件,类似地,针对蓄电池,也可以预设蓄电池供电条件,而针对直流供电,也可以预设直流供电条件。

具体地,针对交流供电条件而言,可以如前文所述,对瞬时电压提出较高要求,比如可以将与交流电压预设值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是否满足交流供电条件的依据,而该交流电压预设值,便可以看作是根据供电需求提出的值。若瞬时交流电压不低于交流电压预设值,则满足交流供电条件,否则不满足。

还可以将一段时长内电压的均值与交流电压稳定值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是否满足交流供电条件的依据,而该交流电压稳定值,也可以看作是根据供电需求提出的值。比如针对交流电源而言,若预定第一时长(可以预设为10秒钟)内电压均值不低于交流电压稳定值,则认为满足交流供电条件,否则不满足。具体比如,电压预设值可以219.5v(伏),电压稳定值可以219.6v等。也即针对220v电压输出提出的供电要求,允许电压有微小波动。类似地,也可以为电流设置电流预设值、预计电流稳定值,等。

而针对蓄电池供电条件,也可以将与预设的蓄电池电压预设值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是否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的依据,若瞬时蓄电池电压不低于蓄电池电压预设值,则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否则不满足。

类似地,也可以将一段时长内电压的均值与预设的蓄电池电压稳定值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是否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的依据,比如针对蓄电池而言,若预定第二时长(可以预设为5秒)内电压均值不低于蓄电池电压稳定值,则认为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否则不满足。

针对蓄电池的特殊性,还可以设置电量阈值作为蓄电池供电条件,比如10%,当剩余电量不低于该电量阈值,则可以认为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否则不满足。

基于蓄电池需要反复充放电的特殊性,若保证其能够随时供电,则需要保持有电的状态。所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电源监测单元10监测到内置蓄电池40不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时,则可以触发电源切换单元20,控制交流电源30或直流电源50对内置蓄电池40进行充电。

具体地,当电源监测单元10监测到内置蓄电池40不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时,则可以进行供电切换,比如可以切换为交流电源30供电,也可以切换为直流电源50供电。那么此时,则存在一个空闲的电源,也就可以控制由这个空闲的电源,为内置的蓄电池充电,以便后续再次使用蓄电池。

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用电器均采用交流供电,所以本实用新型介绍的电源供电模块,也可以以交流电源为主。所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电源监测单元10监测到处于非供电状态的交流电源30恢复到满足交流供电条件时,则可以触发电源切换模块20,切换为交流电源30进行供电。

具体地,交流供电条件便可以是上述介绍,瞬时交流电压不低于交流电压预设值、预定第一时长内电压均值不低于交流电压稳定值,当然还可以包括针对电流的多种预设值。电源监测单元10,在切换到内置蓄电池40或直流电源50进行供电时,也可以兼顾监测交流电源的供电参数,若恢复到能够供电的状态,便可以由交流电源30继续供电。

在实际应用中,若一个电源供电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故障率升高,所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在供电过程中,防止某个电源负载过度,当电源监测单元10监测到由交流电源30、内置蓄电池40、以及直流电源50中的任一个,持续供电超过预设的维护时长时,则可以触发电源切换模块20,切换另外两个中的一个进行供电。

具体地,针对某个单独的电源,供电时间越长,出现故障的概率就越高,所以,可以预设一个维护时长,比如以小时为单位或以日为单位等,若电源持续供电超过该维护时长,则可以触发电源切换模块,以便切换另外两个中的一个进行供电。比如,若交流电源持续供电超过24小时,则可以切换为内置蓄电池、或直流电源进行供电。

前文已经提到,针对直流电源,也可以预设一个直流供电条件,比如也可以类似于交流供电条件,对电压和电流提出合理的供电要求。

所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电源监测单元10监测到内置蓄电池40不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且交流电源30依旧不满足交流供电条件时,则可以触发电源切换单元20,切换直流电源50进行供电,可以包括:

当电源监测单元10监测到内置蓄电池40不满足蓄电池供电条件、且交流电源30依旧不满足交流供电条件、且直流电源50满足预设的直流供电条件时,则可以触发电源切换单元20,切换直流电源50进行供电。

具体地,若内置蓄电池无法胜任供电,则可以监测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分别是否满足各自的交流供电条件、和直流供电条件。若交流电源不满足交流供电条件,而直流电源满足直流供电条件时,便可以切换为直流电源进行供电。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若两者均满足各自的供电条件,可以任选其一,或以交流电源为优先。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必要的供电需求下,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进行供电。

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出现某个电源出现了需要人工修复的故障,而这种故障的出现,一般会导致电源长时间无法满足对应的供电条件。所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及时发现电源供电模块出现故障,并及时修复故障,当电源监测单元20监测到交流电源30、内置蓄电池40、以及直流电源50中的任一个,持续不满足对应的供电条件超过预设的告警时长,则发送告警通知。

具体地,可以预设告警时长为1小时,也即若电源监测单元10监测到某个电源超过1小时持续无法满足对应预设的供电条件,则说明电源出现了需要人为检修的故障,那么此时便可以向指定位置发送告警通知,比如发送给工程人员邮件、短消息等,以便工程人员尽快检修。

由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供电模块,可以在启动供电时,由电源切换单元,控制交流电源进行供电,此后利用电源监测单元来监测供电情况,当交流电源不满足供电条件,且内置的蓄电池满足供电条件时,则可以切换为蓄电池供电,此后可以继续监测,当监测到内置蓄电池也不满足供电条件,且交流电源依旧不满足供电条件时,则可以切换为直流电源供电。通过在电源供电模块中集成交流电源、内置蓄电池、以及直流电源,并且可以根据是否满足供电条件灵活切换,从而尽量保证供电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