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1809发布日期:2022-01-05 09:3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


背景技术:

2.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
3.但是现有的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的体积都过于偏大,使人员在携带时极为不便,不能有效的便于人员进行轻松的携带,在进行线缆整理工作时不能分段式的分开进行整理,使得对于部分需要外露的电缆进行固定时需要进行切割来使其中一段分割开进行使用,且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在进行电缆整理工作时不能有效的分流整理,只能单一的对直线部分进行梳理,不能进行转角弧线的方式进行整理,使线缆在进行整理更加错乱。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但是现有的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的体积都过于偏大,使人员在携带时极为不便,不能有效的便于人员进行轻松的携带,在进行线缆整理工作时不能分段式的分开进行整理,使得对于部分需要外露的电缆进行固定时需要进行切割来使其中一段分割开进行使用,且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在进行电缆整理工作时不能有效的分流整理,只能单一的对直线部分进行梳理,不便于对转角处的弧线整理,导致需要更换不同的整理设备进行整理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包括下夹板和内板;
7.所述下夹板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板;
8.所述内板前后两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连接块与连接槽;
9.所述内板依靠连接块与连接槽起到相互拼接效果。
10.优选的,所述下夹板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下上贯穿连接有上夹板,所述下夹板上端均平行设置有内板。
11.优选的,所述内板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线缆穿线槽,所述线缆穿线槽内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均为横向平行设置。
12.优选的,所述隔板与侧穿槽为固定连接,所述侧穿槽均开设在内板表面,所述内板顶端与上夹板为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内板前端均开设有纵向平行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与连接块一端凹槽相互契合。
14.优选的,所述线缆穿线槽内侧固定连接有绝缘皮垫,所述绝缘皮垫,所述内板一端均镶嵌有标示粘贴槽,且标示粘贴槽均为平行设置。
15.优选的,所述侧穿槽一端开设有弧槽,所述弧槽一端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软垫与线缆穿线槽为固定连接。
16.优选的,所述侧穿槽均与线缆穿线槽为贯穿连接,所述侧穿槽高度与线缆穿线槽高度相一致,且侧穿槽均为平行设置。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现有的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的使用拼接方式进行连接,使人员能有效的进行携带,而进行线缆整理工作时能分段式的分开进行整理,使得对于部分需要外露的电缆进行固定时不需要进行切割来使其中一段分割开进行使用,且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在进行电缆整理工作时能有效的分流整理,不只能单一的对直线部分进行梳理,还能进行转角弧线的方式进行整理,使线缆在进行整理时更加的分流明确。
18.1、通过设置有连接块、连接槽与防脱块,使线缆整理结构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连接块与连接槽相穿插连接,连接时连接块与连接槽一侧的凹槽相互契合连接随后进行固定,使得线缆整理结构能通过连接块与连接槽的对接起到有效的拼接效果,拼接完后通过连接销贯穿上夹板与下夹板进行固定来加固整体的一个连接效果,在对线缆进行整理工作时能分段进行分开整理随后进行拼接固定,对于中间出现需要外露的电缆进行整理固定时也不需要使用切割整体的损坏方式进行整理工作。
19.2、通过设置线缆穿线槽与侧穿槽,使线缆整理结构在进行使用时通过线缆穿线槽能起到直线穿插整理线缆的效果,而侧穿槽能进行弧形梳理,使线缆进行穿插整理时更加分流明确,通过插入侧穿槽进入到线缆穿线槽内,在将线缆穿线槽内的线缆抽出,就能形成有效的弧度,在对线缆进行弧度分割整理时都能有效的进行。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板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穿槽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上夹板;2、连接销;3、下夹板;4、内板;401、连接块;402、连接槽;403、防脱块;5、线缆穿线槽;6、隔板;7、侧穿槽;701、软垫;702、弧槽;8、绝缘皮垫;9、标示粘贴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如图1

5所示,一种配电箱用线缆整理结构,包括下夹板3和内板4;
29.下夹板3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板4;
30.内板4前后两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连接块401与连接槽402;
31.内板4依靠连接块401与连接槽402起到相互拼接效果。
32.其中,下夹板3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销2,连接销2上端贯穿连接有上夹板1,下夹板3上端均平行设置有内板4;
33.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线缆整理结构通过上夹板1四周的连接销2贯穿上夹板1与下夹板3进行固定,而下夹板3上端设置的内板4能通过下夹板3与上夹板1的连接起到固定效果。
34.其中,内板4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线缆穿线槽5,线缆穿线槽5内端固定连接有隔板6,隔板6均为横向平行设置;
35.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内板4通过内侧设置的线缆穿线槽5有效的穿插线缆进行整理,而线缆穿线槽5内侧的隔板6起到分隔效果。
36.其中,隔板6与侧穿槽7为固定连接,侧穿槽7均开设在内板4表面,内板4顶端与上夹板1为固定连接;
37.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隔板6与侧穿槽7连接后,从侧穿槽7穿插的线缆通过隔板6阻隔上端防止线缆暴露在外侧,使得线缆受外端伤害。
38.其中,内板4前端均开设有纵向平行设置的连接槽402,连接槽402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脱块403,防脱块403与连接块401一端凹槽相互契合;
39.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内板4通过前端设置的连接槽402与防脱块403能有效的与连接块401进行相互连接,连接后通过凹槽与防脱块403相连接来起到固定效果。
40.其中,线缆穿线槽5内侧固定连接有绝缘皮垫8,绝缘皮垫8,内板4一端均镶嵌有标示粘贴槽9,且标示粘贴槽9均为平行设置;
41.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线缆穿线槽5通过内侧绝缘皮垫8能有效的起到绝缘效果防止线缆表面破坏后漏电照成外部放电情况出现,而标示粘贴槽9能有效的粘贴标示,供人员进行线缆分类。
42.其中,侧穿槽7一端开设有弧槽702,弧槽702一端固定连接有软垫701,软垫701与线缆穿线槽5为固定连接;
43.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侧穿槽7通过弧槽702的弧度防止电缆与折角箱摩擦,而软垫701能保护电缆在进行弧形折弯时与弧槽702直接连接出现磨损情况。
44.其中,侧穿槽7均与线缆穿线槽5为贯穿连接,侧穿槽7高度与线缆穿线槽5高度相一致,且侧穿槽7均为平行设置;
45.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侧穿槽7通过与线缆穿线槽5两者能有效的进行连接,连接后通过侧穿槽7进行整体线缆穿插时不会受到阻碍,便于线缆的穿插整体排序工作。
46.工作原理:通过设置有连接块401、连接槽402与防脱块403,使线缆整理结构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连接块401与连接槽402相穿插连接,连接时连接块401一端的连接槽402与凹槽相互契合连接随后进行固定,使得线缆整理结构能通过连接块401与连接槽402的对接起到有效的拼接效果,拼接完后通过连接销2贯穿上夹板1与下夹板3进行固定来加固整体的一个连接效果,在对线缆进行整理工作时能分段进行分开整理随后进行拼接固定,对于中间出现需要外露的电缆进行整理固定时也不需要使用切割整体的损坏方式进行整理工作,
其次通过设置线缆穿线槽5与侧穿槽7,使线缆整理结构在进行使用时通过线缆穿线槽5能起到直线穿插整理线缆的效果,而侧穿槽7能进行弧形梳理,使线缆进行穿插整理时更加分流明确,通过插入侧穿槽7进入到线缆穿线槽5内,在将线缆穿线槽5内的线缆抽出,就能形成有效的弧度,在对线缆进行弧度分割整理时都能有效的进行。
47.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