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封方案隔离极柱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4497发布日期:2022-04-14 21:3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封方案隔离极柱手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离手车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固封方案隔离极柱手车。


背景技术:

2.隔离手车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35kv电压等级隔离手车空间小,传统方案按照涂覆a母排保证复合绝缘距离(240mm)或者b绝缘筒内组装导电件设计,而前者a涂覆母排的绝缘距离标准缺少可靠依据,且以福建局等为代表的国家电网已明确提出涂覆母排仍需保证空气绝缘净距要求。传统的隔离手车涂覆母排相间无法满足绝缘距离空气绝缘距离300mm要求。ab两种方案因装配工艺、绝缘间隙、及导电夹毛刺尖端放电等原因,1.2倍额定电压下(48.6kv)局放值均大于500pc,无法满足国家电网河南局1.2倍额定电压下(48.6kv)局放值不大于50pc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局放低,绝缘性能好的固封方案隔离极柱手车。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固封方案隔离极柱手车,包括车架以及并排固接在车架上的多个隔离极柱,所述隔离极柱上固接有上下两个触臂,所述隔离极柱包括中空的绝缘外壳以及均固封在绝缘外壳侧壁内的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所述上出线座的一端伸入至绝缘外壳内腔,上出线座另一端伸出至绝缘外壳外且与上方的触臂连接,所述下出线座的一端伸入至绝缘外壳内腔,下出线座另一端伸出至绝缘外壳外且与下方的触臂连接,所述下出线座和上出线座之间通过位于绝缘外壳内腔的柔性电缆连接。
5.本方案中的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固封在绝缘外壳侧壁内,本专利的固封指的是在绝缘外壳浇筑成型时,将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浇筑在绝缘外壳上,从而形成一体,从而无导电间隙、无导电毛刺放电,有效降低局部放电,并且一体浇筑成形,无组件装配误差问题,绝缘外壳采用环氧绝缘材料浇筑固封,相较于传统导电件组装形式及裸排图附后装配的工艺,具有更好的绝缘性能及结构强度,完全满足国家电网绝缘距离要求,同时下出线座和上出线座之间通过位于绝缘外壳内腔的柔性电缆连接,降低了连接件的成本,便于下出线座和上出线座之间的电连接,且便于安装。
6.作为优化,所述上出线座位于绝缘外壳内腔的上方,所述上出线座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一端的端面与触臂连接,水平段的另一端向下延伸有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面伸入至绝缘外壳内腔且与柔性电缆连接。本方案中水平段的另一端向下延伸有竖直段,从而使上出线座为l形,便于上出线座与绝缘外壳之间的固定,防止上出线座与绝缘外壳分离。
7.作为优化,所述下出线座靠近绝缘外壳内腔一端的下端面设有电缆安装槽,所述柔性电缆连接在电缆安装槽内。本方案中的柔性电缆连接在电缆安装槽内。
8.作为优化,所述下出线座靠近绝缘外壳内腔的端面固封于绝缘外壳内。本方案中
下出线座靠近绝缘外壳内腔的端面固封于绝缘外壳内,从而对下出线座靠近绝缘外壳内腔的端面进行隔离。
9.作为优化,所述下出线座的上端面开有固定槽。本方案中设置的固定槽可以提高下出线座与绝缘外壳之间的连接强度。
10.作为优化,所述下出线座和上出线座分别通过螺栓与触臂连接。本方案中下出线座和上出线座分别通过螺栓与触臂连接,便于触臂的安装拆卸。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封方案隔离极柱手车,保证了对地及相间绝缘距离要求,同时通过固封方案控制了局部放电,避免了传统安装方式中组件复杂、装配公差大的缺点。且浇筑完成的固封方案隔离极柱表面光滑,色泽艳丽,本实用新型具有局放低,绝缘性能好,整体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外形美观,易于推广等特点。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部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极柱的剖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放大图;
16.图中所示:
17.1、车架,2、隔离极柱,3、触臂,4、梅花触头,5、摇进机构,6、活门开启机构,7、挡板,8、绝缘外壳,9、上出线座,10、下出线座,11、柔性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1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封方案隔离极柱手车,包括车架1以及并排固接在车架1上的多个隔离极柱2,本实施例中的隔离极柱2并排设置有3个,形成三相隔离手车,隔离极柱2固定在车架1的上部,所述隔离极柱2上固接有上下两个触臂3,触臂3的前端固定有梅花触头4。
20.还包括摇进机构5和活门开启机构6,隔离极柱2的后方,也就是远离触臂3的一侧装有竖向的挡板7,挡板7上开有观察孔。
21.所述隔离极柱2包括中空的绝缘外壳8以及均固封在绝缘外壳8侧壁内的上出线座9和下出线座10,绝缘外壳8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1上,绝缘外壳8内腔为竖向的圆柱形,上端密封。
22.绝缘外壳8由环氧绝缘材料浇筑而成,浇筑过程中将上出线座9和下出线座10浇筑固封在内,如图3所示,上出线座9和下出线座10均固封在绝缘外壳8的侧壁内,其中上出线座9位于绝缘外壳8的上端,下出线座10位于上出线座9的正下方。
23.所述上出线座9的一端伸入至绝缘外壳8内腔,上出线座9另一端伸出至绝缘外壳8外且与上方的触臂3连接,所述下出线座10的一端伸入至绝缘外壳8内腔,下出线座10另一端伸出至绝缘外壳8外且与下方的触臂3连接,所述下出线座10和上出线座9之间通过位于绝缘外壳8内腔的柔性电缆11连接。
24.柔性电缆11的两端分别通过压紧螺栓与下出线座10和上出线座9连接,因此在绝
缘外壳8、下出线座10和上出线座9浇筑成型后,可以便于实现柔性电缆11的安装。
25.上出线座9为铜制,所述上出线座9位于绝缘外壳8内腔的上方,所述上出线座9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一端的端面与触臂3连接,与触臂3连接的端面露出绝缘外壳的外侧。
26.水平段的另一端向下延伸有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面从绝缘外壳8内腔向下伸入至绝缘外壳8内腔且与柔性电缆11连接,竖直段的下端面暴露在绝缘外壳8内腔,竖直段的主体和水平段的主体均固封在绝缘外壳8内。
27.下出线座10为铜制,形状为横向的圆柱形,所述下出线座10靠近绝缘外壳8内腔一端的下端面设有电缆安装槽,所述柔性电缆11连接在电缆安装槽内。
28.所述下出线座10靠近绝缘外壳8内腔的端面固封于绝缘外壳8内。
29.所述下出线座10的上端面开有固定槽,通过设置固定槽,在浇筑成型后,通过固定槽实现下出线座10 的定位和固定。
30.所述下出线座10和上出线座9分别通过螺栓与触臂3连接,触臂3的外侧套有绝缘管。
31.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