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四索且反拱索在光伏组件下方的光伏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2091发布日期:2022-05-11 17: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具有四索且反拱索在光伏组件下方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四索组件,各所述四索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所述四索组件上设有一排光伏组件,所述四索组件包括上悬索、下悬索、第一稳定索和第二稳定索,所述上悬索和所述下悬索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位于同一排的各光伏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支架组件,包括四边形架和第一连杆,所述四边形架的数量与所述四索组件一致且设于光伏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稳定索和所述第二稳定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四边形架,所述四边形架与所述上悬索和所述下悬索连接,各所述四边形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于相邻所述四边形架之间;及反拱索,所述反拱索设置于所述四索组件的下方,所述反拱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四边形架连接,所述反拱索呈朝向所述光伏组件方向隆起的反拱结构,所述反拱索位于相邻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四索组件下方的所述反拱索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设有多个垂直杆,各所述反拱索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于各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与同一所述四索组件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阵列还包括反拱拉杆,所述反拱拉杆与所述反拱索一一对应,所述反拱拉杆与所述垂直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交界处连接且位于远离所述反拱索一侧,以提供给所述垂直杆拉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横梁和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柱,所述横梁将各所述立柱连为一体,所述上悬索、所述下悬索、所述第一稳定索和所述第二稳定索均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垂直杆设于所述横梁的下侧;各所述立柱与各所述第二连杆一一对应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阵列还包括横梁拉杆,所述横梁拉杆设于位于所述光伏阵列外侧的所述横梁上并位于远离所述四索组件一侧,以提供给上述横梁拉力。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索、所述下悬索、所述第一稳定索和所述第二稳定索分别设于所述四边形架的四个角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连接于相邻所述四边形架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四连杆收容于所述四边形架所围空间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架连接,所述第五连杆收容于所述四边形架所围空间内,所述第五连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架连接,位于同一所述四索组件下方的两个所述反拱索分别与所述第五连杆和所述四边形架的交界处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所述第一支撑组
件之间的所述支架组件的数量为四个、五个或六个,且各所述支架组件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四索且反拱索在光伏组件下方的光伏阵列,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该光伏阵列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各第一支撑组件上的四索组件。进一步地,光伏阵列还包括支架组件和反拱索。其中,支架组件包括四边形架和第一连杆。四边形架设于光伏组件的下方,第一连杆连接于相邻四边形架之间。进一步地,反拱索设置于四索组件的下方,反拱索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四边形架连接,反拱索呈朝向光伏组件方向隆起的反拱结构,反拱索位于相邻第一支撑组件之间,如此通过反拱索的设置能够通过支架组件提供给四索组件下拉力,使得光伏阵列在受到侧向力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对侧向力的抵御能力。进而提升对侧向力的抵御能力。进而提升对侧向力的抵御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敬海泉 彭浩轩 罗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安泰科柔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8
技术公布日:2022/5/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