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6450发布日期:2023-02-17 20:4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卡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


背景技术:

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3.现有集成线束为满足特殊走向布置要求,往往需要与车身硬点进行固定连接。现有产品的固定连接方式往往采用扎带捆绑或胶带缠绕线束卡扣后进行装配。存在组装结构、产品工艺复杂,可靠性较差,工序时间长且组装质量不容易保证的问题。组装后,安装精度较低,卡扣滑动力差,质量表现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产品组装工艺复杂,产品安装困难,可靠性差、组装后滑动力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可使产品安装工艺更简单,优化工作成本,提高产品的滑动力效果,使产品物料种类优化,减少零部件成本。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包括:卡扣本体,所述卡扣本体具有线束容纳部,所述线束容纳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线束容纳部的第二方向的一端具有上端口,线束能够由所述上端口容纳于所述线束容纳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扣合部能够扣合在所述卡扣本体上,以封闭所述线束容纳部的上端口,并与所述卡扣本体卡接,以限制容纳于所述线束容纳部内的线束相对所述卡扣本体运动。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产品的滑动力效果,起到固定连接质量表现好的作用,并且缩短组装工序时长,优化工作成本。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卡扣本体卡接能够限制所述线束容纳部内的线束相对所述卡扣本体沿第一方向运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卡扣本体卡接能够限制所述线束容纳部内的线束相对所述卡扣本体沿第二方向运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卡扣本体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线束容纳部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线束容纳部内的线束相对所述卡扣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线束容纳部内设有至少一对第一限位部,所述线束容纳部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一对第一限位部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对第一限位部中的另外一个。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沿所述第一方向包括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第一限位部。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卡扣本体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线束容纳部底部,所述扣合部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扣合部面向所述卡扣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所述扣合部扣合在所述卡扣本体上时,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夹持所述线束容纳部内的线束,以限制所述线束容纳部内的线束相对所述卡扣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线束固定安装卡扣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卡扣本体和所述扣合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卡扣本体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第一端和连接第二端,所述连接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连接第二端设于所述扣合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线束固定安装卡扣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固定部用于限制线束固定安装卡扣在车身上移动。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板、固定卡扣和加强件;其中,所述连接板包括半圆形结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卡扣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卡扣本体和所述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包括圆形结构,所述固定卡扣设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卡扣本体一侧,所述固定卡扣能够使固定部固定在车身;所述加强件包括u型结构,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卡扣本体一侧。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卡扣本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扣合部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使所述扣合部扣合在所述卡扣本体上。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外侧;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弯钩结构,所述第二卡接部设于所述扣合部远离所述连接第二端一侧。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制作材料包括pom。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
定安装卡扣,所述线束包括wss、epb线束。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包括0.5mm。
附图说明
24.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立体图一。
25.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立体图二。
26.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侧视图。
27.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俯视图。
28.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图3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29.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后视图。
30.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剖面图。
31.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束固定安装卡扣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8.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包括:卡扣本体101和扣合部102。其中,卡扣本体101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延伸,示例性地,本技术中卡扣本体101为上端开口的槽型结构。卡扣本体101内部具有线束容纳部1011,线束容纳部1011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延伸,线束容纳部1011的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的一端具有上端口1012。线束2能够沿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由上端口1012部分容纳于线束容纳部1011,线束2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穿过卡扣本体101内部的线束容纳部1011,并与卡扣本体101一起被固定于车身的海绵垫圈上。第一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和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交叉。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线束2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继续参考图1,卡扣本体101包括沿第三方向(如图1中z方向所示)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1013和第二部分1014。
39.参考图2,扣合部102沿第一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延伸。扣合部102能够扣合在卡扣本体101上,以封闭线束容纳部1011的上端口1012。扣合部102与卡扣本体101卡接,示例性地,本技术中卡接后的扣合部102和卡扣本体101共同使线束容纳部1011形成沿第一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贯通的管状结构。与卡扣本体101卡接的扣合部102能够给予线束容纳部1011内部容纳着的线束2沿第二方向(如图2中y方向所示)向下的外力,以限制容纳于线束容纳部1011内的线束2相对卡扣本体101运动。
40.当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在线束2被从线束容纳部1011的上端口1012放置于线束容纳部1011内部,并且扣合部102扣合卡接在卡扣本体101上时。线束2穿过封闭状态的线束容纳部1011,封闭的线束容纳部1011使线束2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匀受力,限制线束2相对车身运动,能够有效降低工序复杂度,安装精度高且卡扣滑动力高,质量表现好。
4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线束2的轴线方向,第二方向为线束2从线束容纳部1011的上端口1012放入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的方向,第三方向为卡扣本体101的第一部分1013和第二部分1014的相对方向。示例性的,参考图1,本技术中第一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和第三方向(如图1中z方向所示)相互垂直。
4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线束2穿过卡扣本体101内部的线束容纳部1011,线束容纳部1011能够限制线束容纳部1011内的部分线束2相对卡扣本体101沿第一方向运动。
4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考图3,线束2穿过扣合部102与卡扣本体101扣合卡接形成的封闭的线束容纳部1011,线束2受到卡扣本体101和扣合部102沿第二方向(如图3中y方向所示)共同施加的外力,能够限制线束容纳部1011内的部分线束2相对卡扣本体101沿第二方向(如图3中y方向所示)运动。
4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卡扣本体101包括第一限位部1015,第一限位部1015沿第二方向(如图3中y方向所示)设于所述线束容纳部1011中。参考图4,线束容纳部1011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13和第二侧壁1114,线束容纳部1011内设有至少一对第一限位部1015,第一侧壁1113设有一对第一限位部1015中的其中一个,第二侧壁1114设有一对第一限位部1015中的另一个。沿第一方向,线束容纳部1011内包括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第一限位部1015。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4,本技术中第一限位部1015的数量为六块,第一限位部1015沿第一方向对称排列于卡扣本体101的第一部分1013和第二部分101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线束2包括直径不同的wss和epb线束。因此,第一限位部
1015为上窄下宽的凸块,继续参考图3,沿第三方向(如图3中z方向所示)左右对称分布的凸起的第一限位部1015将放入线束容纳部内的线束2卡紧,用于限制线束容纳部1011内的部分线束2相对卡扣本体101沿第一方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前后运动。
4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卡扣本体101包括第二限位部1016。示例性地,本技术的第二限位部1016为与线束容纳部1011长度相等的条状凸起,第二限位部1016沿第一方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设于线束容纳部1011底部。第二限位部1016用于限制线束容纳部1011内的部分线束2相对卡扣本体101沿第二方向(如图3中y方向所示)上下运动。
4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扣合部102包括第三限位部1021。示例性地,本技术的第三限位部1021为与扣合部102长度相等的条状凸起,第三限位部1021沿第一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设于线束容纳部1011顶部,即与卡扣本体101相扣合卡接的扣合部102上。第三限位部1021用于限制线束容纳部1011内的部分线束2相对卡扣本体101沿第二方向(如图2中y方向所示)上下运动。
47.在扣合部102扣合在卡扣本体101上时,第二限位部1016和第三限位部1021沿第二方向(如图3中y方向所示)夹持线束容纳部1011内的线束2,以限制线束2相对卡扣本体101沿第二方向上下运动。
4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还包括连接部103。连接部103用于连接卡扣本体101和扣合部102。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连接部103将卡扣本体101和扣合部102连接形成一体式的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有助于在产品组装时,便于将线束2放入卡扣本体101内后将扣合部102扣合在卡扣本体101上。即可以解决产品安装困难和组装工序工时长的问题,从而优化工作成本。
4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连接部103包括连接第一端1031和连接第二端1032,连接第一端1031设于第一部分1013,连接第二端1032设于扣合部102。示例性地,本技术的连接部103为0.5mm厚的pom材料制成的连接卡扣本体101和扣合部102的连接筋。连接部103的连接第一段1031与卡扣本体101的第一部分1013的外侧中部连接,连接部103的连接第二段1032与扣合部102的外侧中部连接。使用者在安装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时,既能减少寻找配件的步骤,又便于使用者在将扣合部102扣合在卡扣本体101上时对准。
50.需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连接部103不限于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连接卡扣本体101和扣合部102的结构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还包括固定部104。固定部104设于卡扣本体101的第二部分1014。示例性地,本技术的固定部104包括连接板1041、固定卡扣1042和加强件1043。其中,参考图6,连接板1041为与卡扣本体101固定连接的半圆形结构,连接板1041用于将卡扣本体101和固定卡扣1042连接。固定卡扣1042为圆形接口设于连接板1041远离卡扣本体101的一侧,固定卡扣1042能够固定在车身海绵垫圈上。加强件1043设于连接板1041靠近卡扣本体101一侧的u型强化结构,加强件1043能够增强固定部104的强度,使固定部104限制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在车身上移动更加稳健,提高产品的滑动力效果。
52.需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固定部104不限于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固定卡扣本体101在车身海绵垫圈上的结构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卡扣本体101的第一部分1013包括第一卡接
部1017。示例性地,本技术的第一卡接部1017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延伸,设于第一部分1013的外侧。扣合部102包括第二卡接部1022。示例性地,本技术的第二卡接部1022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延伸,设于扣合部102远离连接第二端1032的一侧。参考图7,第一卡接部1017包括第一卡接表面1117,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卡接表面1122。此外,卡扣本体101的第二部分1014外侧顶部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一扣板1019,扣合部102靠近连接第二端1032的一侧设有第二扣板1023。第一扣板1019包括第一扣合表面1119,第二扣板1023包括第二扣合表面1123。
54.参考图4,卡扣本体101的第一部分1013上设有位于第一卡接部1017两侧的挡板1018。同时,扣合部102的长度短于卡扣本体101的长度,即第二卡接部1022卡接在第一卡接部1017上时,第一卡接表面1117和第二卡接表面1122相互重叠,第一扣合表面1119和第二扣合表面1123相互重叠。并且,参考图2,第二卡接部1022位于沿第一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分布于第一卡接部1017两侧的挡板1018。在使用者安装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时,挡板1018能够使产品安装过程更加简便快捷,且在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处于扣合部102和卡扣本体101相互扣合状态时,挡板1018能够有效增强产品的滑动力效果,限制卡扣本体101沿第一方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相对扣合部102产生运动。
5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为一体式成型,其制作材料包括pom。本技术的线束2包括wss、epb线束,参考图8,示例性地,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安装于对配连接器3和速度传感器4后。示例性地,参考图3,wss线束的直径约为4.3mm,epb线束的直径约为3.0mm,因此本技术中wss线束在线束容纳部1011内放置于epb线束第二方向上方。
56.本技术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作的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代替现有的扎带捆绑或胶带缠绕线束卡扣后进行集成线束的装配。现有集成线束卡扣的固定方式由于其材料的生产成本,组装结构复杂和安装精度较低等问题,使得其组装质量不容易保证,安装精度较低。而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安装卡扣1采用pom材料一体成型工艺,降低原料成本,并使用扣合部102和卡扣本体101扣合卡接的结构以及线束容纳部1011内部限位部结构能够提高产品的滑动力效果,起到固定连接质量表现好的作用,并且缩短组装工序时长,优化工作成本。
57.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