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板软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6422发布日期:2023-02-17 20:3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板软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启动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板软启动电路。


背景技术:

2.控制板是一种电路板,简单的说,能起到控制作用的电路板,才可称为控制板,大到厂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小到孩童用的玩具遥控汽车,内部都用到了控制板,控制板是由电池供电,由于许多产品采用机械开关设计,容易造成电池过度放电,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然后造成设备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板软启动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造成电池过度放电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板软启动电路,包括:信号输入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板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5.其中,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按键输入单元、mcu控制输入单元和充电输入单元,所述mcu控制输入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按键输入单元、mcu控制输入单元和充电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输入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按键、第二按键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按键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也与第二按键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7.所述mcu控制输入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控制板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8.所述充电输入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二电阻与充电电压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场效应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分别与电池的输出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控制板电源电路的输入端。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为npn三级管,所述场效应管为p沟道型场效应管,也就是pmos管。
12.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板软启动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按键信号输入能够启动电源输出,当系统供电正常后,mcu输出保持电源电路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通用性,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防止了许多产品采用机械开关设计,容易造成电池过度放电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造成设备工作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14.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整体结构框图;
15.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电路原理图;
16.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与控制板电源电路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1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板软启动电路,包括:信号输入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具体的说,信号输入模块包括按键输入单元、mcu控制输入单元和充电输入单元,该控制板软启动电路应用中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数据采集电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其他设备。
20.请参阅图2,按键输入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按键、第二按键和第一电阻,mcu控制输入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充电输入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本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的型号均为1n4148,以下选择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为例来进行说明;
21.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按键powerswitch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也与第二按键powerup连接,其中,第一按键为powerswitch键,第二按键为powerup键,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控制板的控制端vcc3.3_con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充电电压源vdd的输出端连接,其中,充电电压源vdd的电压为7.5v,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均为隔离二极管,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是限流电阻,用于保证控制板工作在可靠稳定的范围内。
22.请参阅图2,第一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本实施例中,三极管的型号均为so13,以下选择三极管q1为例来进行说明;
23.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中,三极管q1为npn三级管,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三极管q1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第三电阻r3是限流电阻,用于保证控制板工作在可靠稳定的范围内,第四电阻r4是为了保持控制板软启动电路的稳定而设置的。
24.请参阅图3,第二开关模块包括场效应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本实施例中,场效应管的型号为irlnl6401,以下选择场效应管q2为例来进行说明;
25.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中,场效应管q2为p沟道型场效应管,也就是pmos管,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r6分别与电池的输出端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控制板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其中,场效应管q2具有输入电阻高、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第五电阻r5是限流电阻,用于保证控制板工作在可靠稳定的范围内,第六电阻r6是为了保护控制板软启动电路的稳定而设置的,该控制板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芯片u1和第二充电芯片u2。
26.具体的说,工作过程如下:有二种启动方式,第一种充电启动:当充电电压源vdd输入电压后,经过第二电阻r2限流电阻,通过第三二极管d3信号去控制三极管q1导通,拉低了场效应管q2的控制端电压,从而场效应管q2导通,第一充电芯片u1和第二充电芯片u2为系统开始供电,当系统启动正常后,mcu输出控制脚vcc3.3_con输出控制信号,通过第二二极管d2输出,保持电源正常输出;
27.更具体的说,第二种是按键启动方式:当面板按键长按第二按键powerswitch时,输出一个正向的battery的电压,该电压经过第一电阻r1限流后,再经过第一二极管d1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过第三电阻r3限流后,再输出控制三极管q1,使三极管q1完全对地导通,三极管q1导通后,拉低了场效应管q2的控制端电压,从而场效应管q2导通,第一充电芯片u1和第二充电芯片u2为系统开始供电,当系统启动正常后,mcu输出控制脚vcc3.3_con输出控制信号,通过第二二极管d2输出,保持电源正常输出,当第二按键powerup松开后,由于mcu输出控制脚vcc3.3_con输出控制信号保持输出高电平,因能确保输出电源正常输出。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按键信号输入能够启动电源输出,当系统供电正常后,mcu输出保持电源电路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通用性,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防止了许多产品采用机械开关设计,容易造成电池过度放电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造成设备工作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2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