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5829发布日期:2023-02-21 17:1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外壳。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汽车的拥有量不断增长,汽车的电瓶是汽车点火启动和行驶时维持仪表工作正常的重要部件。电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电瓶进行充电,现有充电器携带麻烦,拿取时麻烦,并且电源线经常处于混乱状态,不能快速找到电源线进行充电,浪费时间;并且影响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于拿取的充电器外壳。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设有腔体的上壳和设有腔体的下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外壳包括设有腔体的前壳和设有腔体的后壳;所述前壳、后壳、上壳和下壳连接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上壳的上方设有手把提手,手提把手上设有卡柱;
5.所述上壳的上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把手限位器,把手限位器的侧面设有卡孔,手提把手上的卡柱通过间隙配合插入卡孔内;所述手提把手呈n型形状。在充电器的上壳上方设置手把提手,方便对充电器的拿取,当需要对充电器进行拿取时,只需要使用者拎取手把提手就可以了;通过卡柱插入到卡孔内,卡柱可在卡孔180
°
旋转活动,手提把手上设置的两个卡柱之间距离与两个卡孔之间的距离相同,当卡柱插入到卡孔内时,不会掉落出来。
6.优选的,所述下壳的侧面设置第一卡块,上壳与下壳的同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卡接绕线支架,绕线支架穿过后壳腔体。
7.所述绕线支架包括椭圆形连接板,椭圆形连接板,椭圆形连接板的两端连接分别连接半圆形的绕线座;所述椭圆形连接板上有十字型绕线架,十字型绕线架与绕线座设置在椭圆形连接板的同一侧面;
8.所述椭圆形连接板沿着外周边设置有卡轨,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通过卡接卡轨与绕线支架形成连接。绕线支架中的椭圆形连接板用于连接实现与充电器上壳、下壳进行连接,当电源线缠绕到十字型绕线架时,绕线座对电源线进行保护;同时绕线座也可以进行线路缠绕。
9.优选的,所述上壳的形状为n型,下壳的形状为u型;所述上壳的两个对应的侧面均设置有n型凹口,下壳的两个对应的侧面均设置有u型凹口;所述n型凹口与u型凹口连接形成方型凹口;所述上壳与下壳连接时形成一个方型。通过上壳设置有u型凹口,下壳u型凹口增加整个充电器的内部容量,在通过前壳和后壳进行左右侧面的连接,进一步增加充电器的容量。
10.优选的,所述前壳的侧面设置凹口,凹口位置设置有透光显示板,透光显示板连接上壳的一面设置有显控板,透光显示板的另一面设有面贴的一面,面贴的另一面设有遮光
面板;所述面贴设置的位置与显控板的位置对应,遮光面板的大小与面贴相同。
11.优选的,所述下壳的底面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下壳的底面。支撑架帮助充电器在充电时,下壳的底面不接触地面;减少地面存在的潮气进入到充电器中,影响充电器的正常使用。
12.优选的,所述上壳和下壳的侧面均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包括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上壳的侧面拦截第一散热孔,下壳的侧面连接第二散热孔。当充电器在进行充电器,会产生热量,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对充电器进行散热,提高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13.优选的,所述下壳的u型侧面设置第一卡块,上壳与下壳的同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卡接绕线支架,绕线支架穿过后壳腔体。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在充电器外壳的上壳上方设置凹槽,把手限位器和手提把手,方便使用者拿取充电器;通过将上壳的侧面设置成n型凹口、下壳设置成u型凹口增加充电器内部容量,使用前壳和后壳对设有方形凹口的充电器侧面进行连接,进一步增加充电器的空间。
15.2、通过在充电器的外壳设置绕线支架,将充电器的电源线进行整理,避免造成电源线的混乱,影响充电器的使用情况,同时,电源线处于混乱的状态下会造成电源插头损坏,电源线可以通过缠绕在绕线支架上避免破坏充电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0.图5为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手提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绕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爆炸图。
27.其中,1上壳、11凹槽、12把手限位器、13手提把手、14第一散热口、15n型凹口、16第一螺杆、17第一卡块、18卡柱、19卡孔、2下壳、21支撑架、22第二散热口、23第二螺杆、24第二卡块、25卡柱、26穿孔、3前壳、31第一螺孔、4后壳、41第二螺孔、5绕线支架、51椭圆形连接板、52绕线座、53十字型绕线架、54卡轨、6显控板、7透光显示板、8面贴、9遮光面板、1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概况。
29.实施例1:
30.可以选用塑料材质作为充电器外壳;如图1、2、3、4所示,一种充电器外壳,包括上
壳1和下壳2,上壳1的形状为n型,下壳2的形状为u型,上壳1的左右侧面均设置有n型凹口15,下壳2的左右侧面设置有u型凹口,上壳1与下壳2固定连接形成方形,n型凹口15与u型凹口形成方形凹口;上壳1与下壳2连接后中间具有容纳空腔;方形的右侧面连接有前壳3,方形的左侧面连接有后壳4;前壳3与后壳4的中间设置有凹口。
31.进一步,如图5所示,上壳1在设置有n型凹口15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一螺杆16,下壳2在设置u型凹口的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螺杆23,第一螺杆16设置在上壳1的2个周角,第二螺杆23设置在下壳2的2个周角;前壳3在对应第一螺杆16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31,第一螺孔31的数量与第一螺杆16的数量相同,前壳3在对应第二螺杆2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41,第二螺孔41的数量与第二螺杆23的数量相同;后壳4在对应第一螺杆16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31,第一螺孔31的数量与第一螺杆16的数量相同,后壳4在对应第二螺杆2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41,第二螺孔41的数量与第二螺杆23的数量相同;第一螺杆16穿过第一螺孔31通过螺母进行拧紧,第二螺杆23穿过第二螺孔41通过螺母进行拧紧实现前壳3与后壳4固定连接在上壳1与下壳2的右左侧面。
32.进一步,如图6所示,上壳1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11,凹槽11内固定设置有把手限位器12,把手限位器12连接手提把手13;手提把手13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把手限位器12上;手提把手13采用n型形状,连接把手限位器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卡柱18,卡柱18呈对称结构,把手限位器12的外侧面设置有一组卡孔19,卡柱18插入到卡孔19内,实现手提把手13与把手限位器12的卡接。手提把手13可以在把手限位器12上进行180
°
活动,当不需要使用手提把手13时,手提把手13可以放置在上壳1的凹槽11内;
33.上壳1中与设置有n型凹口15的侧面相连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散热口14,第一散热口14对充电器内的热量进行散热。
34.进一步,如图7所示,下壳2的下端面设置有支撑架21,采用2个支撑架21分别固定设置在下壳2的下端面的两端,增加支撑架21的稳定性;下壳2中与设置有u型凹口的侧面相连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散热口22,第二散热口22对充电器内的热量进行散热。
35.进一步,如图9、10所示,上壳1与下壳2连接后壳4的一面连接有绕线支架5,绕线支架5包括椭圆形连接板51,椭圆形连接板51的两端连接分别连接半圆形的绕线座52;在椭圆形连接板51的一面设置有十字型绕线架53;绕线座52与十字型绕线架53设置在椭圆形连接板51的同一面上;椭圆形连接板51与上壳1、下壳2进行连接;椭圆形连接板51沿着外周边设置有卡轨54,上壳1连接椭圆形连接板51的侧边设置有与卡轨54对应形状的第一卡块17,下壳2连接椭圆形连接板51的侧边设置有与卡轨54对应形状的第二卡块24;第一卡块17卡入椭圆形连接板51的上半部分,第二卡块24卡入椭圆形连接板51的下半部分;将椭圆形连接板51卡接到上壳1与下壳2之间,绕线支架5在卡接的状态下,不会产生移动;绕线支架5穿过后壳4。
36.进一步,如图8所示,前壳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凹口,凹口位置设置有透光显示板7,透光显示板7连接面贴8,面贴8连接遮光面板9;透光显示板7卡接在凹口位置,透光显示板7的一面设置有面贴8,面贴8的另一面设置遮光面板9。
37.实施例二:
38.可以选用塑料材质作为充电器外壳的选择;
39.如图2、3、4、11所示,一种充电器外壳,包括上壳1和下壳2,上壳1的形状为n型,下
壳2的形状为u型,上壳1的左右侧面均设置有n型凹口15,下壳2的左右侧面设置有u型凹口,上壳1与下壳2固定连接形成方形,n型凹口15与u型凹口形成方形凹口;上壳1与下壳2连接后中间具有容纳空腔;方形的右侧面连接有前壳3,方形的左侧面连接有后壳4;前壳3与后壳4的中间设置有凹口。
40.进一步,如图5所示,上壳1在设置有n型凹口15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一螺杆16,下壳2在设置u型凹口的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螺杆23,第一螺杆16设置在上壳1的2个周角,第二螺杆23设置在下壳2的2个周角;前壳3在对应第一螺杆16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31,第一螺孔31的数量与第一螺杆16的数量相同,前壳3在对应第二螺杆2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41,第二螺孔41的数量与第二螺杆23的数量相同;后壳4在对应第一螺杆16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31,第一螺孔31的数量与第一螺杆16的数量相同,后壳4在对应第二螺杆2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41,第二螺孔41的数量与第二螺杆23的数量相同;第一螺杆16穿过第一螺孔31通过螺母进行拧紧,第二螺杆23穿过第二螺孔41通过螺母进行拧紧实现前壳3与后壳4固定连接在上壳1与下壳2的右左侧面。
41.进一步,如图6所示,上壳1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11,凹槽11内固定设置有把手限位器12,把手限位器12连接手提把手13;手提把手13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把手限位器12上;手提把手13采用n型形状,连接把手限位器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卡柱18,卡柱18呈对称结构,把手限位器12的外侧面设置有一组卡孔19,卡柱18插入到卡孔19内,实现手提把手13与把手限位器12的卡接。手提把手13可以在把手限位器12上进行180
°
活动,当不需要使用手提把手13时,手提把手13可以放置在上壳1的凹槽11内;
42.上壳1中与设置有n型凹口15的侧面相连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散热口14,第一散热口14对充电器内的热量进行散热。
43.进一步,如图7所示,下壳2的下端面设置有支撑架21,采用2个支撑架21分别固定设置在下壳2的下端面的两端,增加支撑架21的稳定性;下壳2中与设置有u型凹口的侧面相连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散热口22,第二散热口22对充电器内的热量进行散热;下壳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源模块10,电源模块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螺孔61,下壳2在第三螺孔6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螺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螺孔与第四螺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0及安装方式仅用作示例,本实用新型对其不作特别限定。
44.进一步,如图9、10所示,上壳1与下壳2连接后壳4的一面连接有绕线支架5,绕线支架5包括椭圆形连接板51,椭圆形连接板51的两端连接分别连接半圆形的绕线座52;在椭圆形连接板51的一面设置有十字型绕线架53;绕线座52与十字型绕线架53设置在椭圆形连接板51的同一面上;椭圆形连接板51与上壳1、下壳2进行连接;椭圆形连接板51沿着外周边设置有卡轨54,上壳1连接椭圆形连接板51的侧边设置有与卡轨54对应形状的第一卡块17,下壳2连接椭圆形连接板51的侧边设置有与卡轨54对应形状的第二卡块24;第一卡块17卡入椭圆形连接板51的上半部分,第二卡块24卡入椭圆形连接板51的下半部分;将椭圆形连接板51卡接到上壳1与下壳2之间,绕线支架5在卡接的状态下,不会产生移动;绕线支架5穿过后壳4。
45.进一步,如图8所示,前壳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凹口,凹口位置设置有透光显示板7,在前壳3连接上壳1、下壳2的一面连接有显控板6,显控板6与电源模块10进行电连接,显控板6连接透光显示板7,透光显示板7连接面贴8,面贴8连接遮光面板9;透光显示板7卡接在
凹口位置,透光显示板7的一面设置有显控板6,透光显示板7的另一面设置有面贴8,面贴8的另一面设置遮光面板9。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显控板6及安装方式仅用作示例,本实用新型对其不作特别限定。
46.工作原理:一种充电器外壳,通过上壳1与下壳2进行安装,电源模块10设置在下壳2内,使用时,通过充电器内的电源模块10通过下壳2的穿孔26将电源线穿出,将缠绕在绕线支架5上的电源线进行松解,设置在下壳2下方的支撑架21进行支撑,避免充电器的下壳2直接面对地面,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对充电器造成损坏,充电器进行充电时,充电器内部的电源模块10温度会升高,第一散热口14和第二散热口22对充电器进行散热,提高充电器的使用寿命;此时,设置在前壳3上显控板6将充电器的充电情况通过透明透光显示板7进行显示。
47.当充电器完成充电时,电源线缠绕到绕线支架5上,将设置在上壳1上方的手提把手13从把手限位器12上旋转出来,旋转90
°
,使用者可以直接拎着手提把手13实现对充电器的位移;当对充电器进行收纳时,手提把手13再次旋转90
°
,将手提把手13收纳到凹槽11内,节省整个充电器的空间。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