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0310发布日期:2023-10-28 15:0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配电线路维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1、配电线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稳定运行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每当冬季来临时,就会有许多地区的配电线路因降雪而致使线上形成覆冰。这些覆冰给的线缆和杆塔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包括电缆断裂和杆塔倒塌等,致使大面积的停电,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现有技术中,配电线路除冰方式主要包括人工除冰、自然除冰及机械除冰等方式。人工除冰方式是作业人员采用脚耙等工具在杆塔上进行交替上登,登杆完成后利用棒棍敲击的方式对线路覆冰进行清除,该种方式简单易执行,但无法适应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其一是人工作业效率较低,如进行大面积的除冰作业,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成本较高;二是由于杆上积雪,工作人员在上登过程中脚扣出现打滑的概率将大幅度提升,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人工除冰方式已逐渐被淘汰。自然除冰法一般是将阻雪环、平衡锤等装置安装于线路之上,当线上冰雪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在电力、风力等自然力的作用下而自行脱落。该方式主要依靠自然力实现除冰,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无法实现可靠性除冰;在自然除冰方式的相关技术中,也曾出现热力融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导线表面进行吸热涂层的喷涂,通过将电力能量转化为热量,致使覆冰融化,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但该方式需耗费大量的电能资源,成本较高,存在一定局限性。机械除冰法则是通过机械装置直接作用于线路冰层,通常采用碾压、铲、打击等方式对覆冰进行清除,机械式除冰法成本低、无污染,但为了避免损伤线路,往往只能去除线路表面一定高度以上的积冰,剩下与配电线路结合紧密的冰层则难以彻底清理。因此,研制一种携带轻便、稳定可靠的智能化除冰设备,打破现有技术壁垒,实现安全、高效的开展配电线路覆冰去除作业,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不易损伤线路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上述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的清除方法。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行走机构和上下线接口,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线路夹持机构和敲击除冰机构,所述线路夹持机构上设有除冰刀具,所述线路夹持机构夹持线路时,所述除冰刀具与线路的间距小于所述敲击除冰机构与线路的间距。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行走机构的行走方向,所述敲击除冰机构位于所述线路夹持机构前方。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敲击除冰机构包括敲击块及用于带动敲击块旋转的敲击驱动件,所述敲击块的旋转轴线与线路平行。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敲击驱动件上设有连接件,所述敲击块与所述连接件铰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路夹持机构包括相对布置于线路两侧的夹持座及用于驱动两夹持座靠近或远离的夹持驱动组件,所述夹持座上设有夹持轮,所述除冰刀具设于两所述夹持座上并围绕线路的圆周方向布置。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除冰刀具上设有多个除冰刃口,多个所述除冰刃口呈阶梯状布置。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包括丝杆、用于驱动丝杆旋转的丝杆驱动件及设于丝杆两侧的导向杆,其中一所述夹持座固设于线路上方,另一所述夹持座位于线路下方并开设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纹孔及与所述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所述丝杆穿设于所述螺纹孔中,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于线路上的行走轮、用于驱动行走轮旋转的行走轮驱动件及设于行走轮下方的行走辅助轮。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还包括蓄电池仓,所述行走机构、所述线路夹持机构与所述敲击除冰机构均与所述蓄电池仓连接。

13、一种上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的清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上线:机架通过行走机构放置于线路上,然后线路夹持机构夹持线路;

15、s2、除冰:行走机构启动带动线路夹持机构和敲击除冰机构沿线路移动,敲击除冰机构启动敲击距离线路较远的覆冰,移动除冰刀具去除距离线路较近的覆冰。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上线后,线路夹持机构夹持线路,除冰刀具随线路夹持机构靠近线路,此时除冰刀具与线路的间距较小,而敲击除冰机构与线路的间距较大;行走机构带动各机构整体沿线路移动,敲击除冰机构启动对线路上一定高度的覆冰进行敲击去除,未能去除的也可以使其变得松动、易于脱落,且避免造成线路损坏;同时除冰刀具移动过程中可以对与线路距离近、结合紧密的冰层进行清除,并且由于是通过相对线路移动的方式进行清除,也不易造成线路损坏,机械式的除冰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靠性好。

1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的清除方法,能够对线路上一定高度的覆冰进行敲击去除,同时可以对与线路距离近、结合紧密的覆冰进行清除,并且避免造成线路损坏,可靠性好,自动化程度高,覆冰清除效率高。



技术特征:

1.一种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包括机架(1)及设于机架(1)上的行走机构(2)和上下线接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线路夹持机构(3)和敲击除冰机构(4),所述线路夹持机构(3)上设有除冰刀具(31),所述线路夹持机构(3)夹持线路(5)时,所述除冰刀具(31)与线路(5)的间距小于所述敲击除冰机构(4)与线路(5)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行走机构(2)的行走方向,所述敲击除冰机构(4)位于所述线路夹持机构(3)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除冰机构(4)包括敲击块(41)及用于带动敲击块(41)旋转的敲击驱动件(42),所述敲击块(41)的旋转轴线与线路(5)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驱动件(42)上设有连接件(43),所述敲击块(41)与所述连接件(43)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夹持机构(3)包括相对布置于线路(5)两侧的夹持座(32)及用于驱动两夹持座(32)靠近或远离的夹持驱动组件(33),所述夹持座(32)上设有夹持轮(34),所述除冰刀具(31)设于两所述夹持座(32)上并围绕线路(5)的圆周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除冰刀具(31)上设有多个除冰刃口(311),多个所述除冰刃口(311)呈阶梯状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驱动组件(33)包括丝杆(331)、用于驱动丝杆(331)旋转的丝杆驱动件及设于丝杆(331)两侧的导向杆(332),其中一所述夹持座(32)固设于线路(5)上方,另一所述夹持座(32)位于线路(5)下方并开设有与所述丝杆(331)配合的螺纹孔及与所述导向杆(332)配合的导向孔,所述丝杆(331)穿设于所述螺纹孔中,所述导向杆(332)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2)包括设于线路(5)上的行走轮(21)、用于驱动行走轮(21)旋转的行走轮驱动件(22)及设于行走轮(21)下方的行走辅助轮(2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仓(6),所述行走机构(2)、所述线路夹持机构(3)与所述敲击除冰机构(4)均与所述蓄电池仓(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线接口(11)为喇叭状接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行走机构和上下线接口,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线路夹持机构和敲击除冰机构,所述线路夹持机构上设有除冰刀具,所述线路夹持机构夹持线路时,所述除冰刀具与线路的间距小于所述敲击除冰机构与线路的间距。本技术还公开了上述配电线路覆冰带电清除装置的清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上线:机架通过行走机构放置于线路上,然后线路夹持机构夹持线路;S2、除冰:行走机构启动带动线路夹持机构和敲击除冰机构沿线路移动,敲击除冰机构启动敲击距离线路较远的覆冰,移动除冰刀具去除距离线路较近的覆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不易损伤线路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淼,雷云飞,李金亮,朱亮,夏骏,王邹俊,杨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