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79360发布日期:2024-02-09 12:1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属于变频器。


背景技术:

1、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它主要由整流、滤波、逆变、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关于变频器散热一直都是变频器在使用时存在的巨大问题,普通的散热方式经常使用散热扇等主动散热结构完成散热,不仅散热效果一般,而且使用的散热最终也会产生热量,因此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宗旨,并且局部出现过热问题时容易导致内部元件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通过优化风道设计、增强导热效果及导热效率及改善内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变频器内部的自然散热,从而达到散热效果好,节能减排的目的,通过局部吸热组件能够在变频器内局部出现过热情况时快速吸收自动局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因此能够对内部结构进行有效保护。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包括机壳和前盖,所述机壳内固定安装有安装垫板,所述安装垫板上依次安装有压敏电阻、整流模块、滤波器和逆变模块,所述安装垫板内开设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安装垫板顶部之间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机壳两侧内部均开设有引风腔,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引风腔之间开设有通槽,所述引风腔与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之间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安装垫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两侧均焊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壁两侧,所述机壳两侧内部均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安装垫板后侧安装有散热板组,所述机壳后侧开设有安置槽,所述散热板组卡设在所述安置槽内。

3、进一步的,所述引风腔的内壁两侧均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安装有叶片。

4、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传导片、金属板和散热块,所述传导片和所述散热块分别焊接在所述金属板两侧,所述机壳两侧内部均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两侧分别开设有卡放槽和散热槽,所述传导片、所述金属板和所述散热块分别卡设在所述卡放槽、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散热槽内。

5、进一步的,所述传导片内开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储液腔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毛细吸液芯。

6、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内壁上涂有石墨烯涂层。

7、进一步的,所述前盖内设置有局部吸热组件,所述局部吸热组件包括安装片、第一储能材料、第二储能材料、第三储能材料、第四储能材料、第一控制油缸、第二控制油缸、第三控制油缸和第四控制油缸,所述前盖后侧开设有凹放槽,所述安装片安装在所述凹放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控制油缸、所述第二控制油缸、所述第三控制油缸和所述第四控制油缸均设置在所述凹放槽内且安装在所述安装片上,所述第一储能材料、所述第二储能材料、所述第三储能材料和所述第四储能材料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控制油缸、所述第二控制油缸、所述第三控制油缸和所述第四控制油缸一端,所述第一控制油缸、所述第二控制油缸、所述第三控制油缸和所述第四控制油缸分别与所述压敏电阻、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滤波器和所述逆变模块相对应。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垫板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压敏电阻、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滤波器和所述逆变模块底部,所述前盖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均通过电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油缸、所述第二控制油缸、所述第三控制油缸和所述第四控制油缸一端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两侧均熔接有连接片,所述前盖后侧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片卡设在所述连接槽内。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槽的内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扩容槽,所述扩容槽的内壁上通过安装弹簧安装有调节片,所述调节片内开设有安放腔,所述安放腔内固定安装有微型油缸,所述微型油缸一端安装有固定销杆,所述连接片一侧开设有键孔,所述固定销杆卡设在所述键孔内,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电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线与所述微型油缸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风道设计、增强导热效果及导热效率及改善内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变频器内部的自然散热,从而达到散热效果好,节能减排的目的。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局部吸热组件能够在变频器内局部出现过热情况时快速吸收自动局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因此能够对内部结构进行有效保护。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前盖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能够快速智能控制前盖的装拆,因此能够方便对内部结构进行快速检修。



技术特征:

1.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和前盖(2),所述机壳(1)内固定安装有安装垫板(3),所述安装垫板(3)上依次安装有压敏电阻(4)、整流模块(5)、滤波器(6)和逆变模块(7),所述安装垫板(3)内开设有进风腔(8),所述进风腔(8)与所述安装垫板(3)顶部之间开设有排气孔(9),所述机壳(1)两侧内部均开设有引风腔(10),所述进风腔(8)与所述引风腔(10)之间开设有通槽,所述引风腔(10)与所述机壳(1)的外侧壁之间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安装垫板(3)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导热片(12),所述导热片(12)两侧均焊接有散热翅片(13),所述散热翅片(13)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内壁两侧,所述机壳(1)两侧内部均设置有散热组件(14),所述安装垫板(3)后侧安装有散热板组(15),所述机壳(1)后侧开设有安置槽,所述散热板组(15)卡设在所述安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腔(10)的内壁两侧均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上安装有叶片(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4)包括传导片(1401)、金属板(1402)和散热块(1403),所述传导片(1401)和所述散热块(1403)分别焊接在所述金属板(1402)两侧,所述机壳(1)两侧内部均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两侧分别开设有卡放槽和散热槽,所述传导片(1401)、所述金属板(1402)和所述散热块(1403)分别卡设在所述卡放槽、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散热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片(1401)内开设有储液腔(18),所述储液腔(18)内填充有冷却液(19),所述储液腔(18)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毛细吸液芯(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壁上涂有石墨烯涂层(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2)内设置有局部吸热组件(22),所述局部吸热组件(22)包括安装片(2201)、第一储能材料(2202)、第二储能材料(2203)、第三储能材料(2204)、第四储能材料(2205)、第一控制油缸(2206)、第二控制油缸(2207)、第三控制油缸(2208)和第四控制油缸(2209),所述前盖(2)后侧开设有凹放槽,所述安装片(2201)安装在所述凹放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控制油缸(2206)、所述第二控制油缸(2207)、所述第三控制油缸(2208)和所述第四控制油缸(2209)均设置在所述凹放槽内且安装在所述安装片(2201)上,所述第一储能材料(2202)、所述第二储能材料(2203)、所述第三储能材料(2204)和所述第四储能材料(2205)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控制油缸(2206)、所述第二控制油缸(2207)、所述第三控制油缸(2208)和所述第四控制油缸(2209)一端,所述第一控制油缸(2206)、所述第二控制油缸(2207)、所述第三控制油缸(2208)和所述第四控制油缸(2209)分别与所述压敏电阻(4)、所述整流模块(5)、所述滤波器(6)和所述逆变模块(7)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垫板(3)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3)、第二温度传感器(24)、第三温度传感器(25)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6),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4)、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25)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26)分别设置在所述压敏电阻(4)、所述整流模块(5)、所述滤波器(6)和所述逆变模块(7)底部,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控制器(27),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3)、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4)、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25)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26)均通过电线与所述控制器(27)连接,所述控制器(27)通过电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油缸(2206)、所述第二控制油缸(2207)、所述第三控制油缸(2208)和所述第四控制油缸(2209)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两侧均熔接有连接片(28),所述前盖(2)后侧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29),所述连接片(28)卡设在所述连接槽(29)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9)的内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0),所述连接槽(29)的内壁上开设有扩容槽,所述扩容槽的内壁上通过安装弹簧(31)安装有调节片(32),所述调节片(32)内开设有安放腔,所述安放腔内固定安装有微型油缸(33),所述微型油缸(33)一端安装有固定销杆(34),所述连接片(28)一侧开设有键孔(35),所述固定销杆(34)卡设在所述键孔(35)内,所述压力传感器(30)通过电线与所述控制器(27)连接,所述控制器(27)通过电线与所述微型油缸(33)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自然散热变频器,包括机壳和前盖,所述机壳内固定安装有安装垫板,所述安装垫板上依次安装有压敏电阻、整流模块、滤波器和逆变模块,所述安装垫板内开设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安装垫板顶部之间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机壳两侧内部均开设有引风腔,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引风腔之间开设有通槽,所述引风腔与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之间开设有进风口。通过优化风道设计、增强导热效果及导热效率及改善内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变频器内部的自然散热;通过局部吸热组件能够在变频器内局部出现过热情况时快速吸收自动局部元件产生的热量,因此能够对内部结构进行有效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顾晓波,张海明,李毅,崔九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绿色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